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龍門石窟與善導大師

龍門石窟與善導大師

凡是到過洛陽龍門石窟的人,都會被石窟佛像的雄偉壯美所震撼。其中猶以大盧舍那像龕為盛,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仍然神態莊嚴又不失慈祥。大盧舍那像龕的開鑿即便放到科技發達的今天,都是一項不可思議的浩大工程。

這項工程的監造者是唐代高僧善導。善導大師,生於隋煬帝大業九年(613年),俗姓朱,年少出家,他是中國凈土宗的實際創始人,被尊為凈土宗第二代祖師。據《佛祖統紀》記載,善導大師在唐代弘揚凈土法門30餘年,座下弟子不可勝數。他為凈土宗開宗立教著了根本教典,對凈土宗的發揚光大起了重要作用。

善導大師不僅在佛學上造詣很高,還是一位頗有影響力的佛教壁畫、造像專家。672年,年屆60的善導大師受唐高宗詔請,任命為檢校僧,主要負責營造工程的技術指導,負責督造洛陽龍門石窟大盧舍那像龕。

這是一個令人難以想像的計劃。在開窟造像時,設計者依山就勢,計劃在龍門西山南部半山腰的露天崖壁上雕造佛像。在善導大師的帶領下,成千上萬人經過十幾年的施工,工匠師們開鑿出一個南北寬約36米,東西進深40多米的佛龕,這是龍門石窟乃至中國歷史上最為宏偉的佛龕,具有一種渾然天成的浩然大氣。大盧舍那像龕以其宏大的規模、精湛的雕刻,高踞中國石刻藝術的巔峰,也成為唐朝這一偉大時代的象徵。

龍門石窟

大盧舍那像龕共有9尊大像,分別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最高的主佛盧舍那通高17.14米,耳長1.9米,面相豐滿,體態端莊。主佛兩側的弟子、菩薩、天王、力士不但造形傳神逼真,還恰到好處地運用了視覺藝術的遠近法,與主像相互呼應,渾然一體,整體布局與視覺效果運用甚為奇妙,成為中國石刻藝術的典範之作。

在唐朝,凈土宗極受歡迎。凈土宗所稱的「凈土」又是什麼模樣呢?大乘佛教認為,世俗眾生居住的人世界是「穢土」,於此相對應的是佛所居住的世界,就是「凈土」,也稱「凈剎」「凈界」。佛經里描述說:生活在極樂世界的人,相貌端嚴,福德無量;智慧明了,一切豐足。總之,所能想像到的一切美好事物,都可以享受到,極樂世界是一個美好的世界。

主尊盧舍那佛

在龍門石窟中,擁有表現凈土宗信仰所開鑿的洞窟。潛溪寺、萬佛洞、奉先寺等洞窟都是以凈土宗所信仰的「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主題的造像。

潛溪寺開鑿於唐代初年,洞內所造五尊佛像,阿彌陀佛居中,左側為大弟子迦葉和觀世音菩薩,右側為小弟子阿難和大勢至菩薩,造型豐滿敦厚,體現了唐代造像的風格。特別是南壁的大勢至菩薩,儀態端莊,線條流暢,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有1比1的複製品陳列。

萬佛洞是龍門石窟中唯一由女性所開鑿的洞窟。它在唐高宗永隆元年由宮中女官大監姚神表和內道場智運禪師所主持開鑿,這兩位主持者把萬佛洞人物造型設計得柔合典雅、細膩傳神。這不僅反映了當時佛教的繁榮和社會的開放程度,更體現了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整個萬佛洞金碧輝煌,因內窟南北兩壁雕刻了一萬五千尊小坐佛而得名。供養菩薩的多變姿態和歡快的樂舞,南北壁壁基的樂伎與舞伎,向人們展示了西方極樂世界的美好,表達了一種熱烈歡快,萬眾成佛的喜悅氣氛。

龍門石窟距今已有1500餘年的歷史,大自然的滄桑之變,使闕塞屏開;藝術匠師的金刀鐵筆,使千龕飾壁。天人合作,共同造就了千古不朽的東方文化瑰寶——龍門石窟!當我們欣賞這些石窟造像的時候,不能不慨嘆於人們凈土宗信仰之熱切虔誠,並深受震撼與啟發。

文/《中國周刊》

普為一切閱讀 分享者 功德迴向: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GIF

GIF

為世明燈

正定之業者

即是稱佛名

稱名必得生

依佛本願故

GIF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為世明燈 的精彩文章:

治國安邦,亦不忘求生凈土
出和雅音 習氣難調

TAG:為世明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