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些能力學前還沒給孩子培養?等娃長大就晚了!

這些能力學前還沒給孩子培養?等娃長大就晚了!

有個女同事,家中有個今年剛剛讀小學的女兒,從孩子入學後,一家人包括孩子自己,都處於「水深火熱」中,每日不是在為課業焦慮,就是為孩子在學校的生活發愁。

相對於幼兒園所有小朋友都團坐一塊,沒有固定座位的環境,小學課堂對孩子來說真的剛上小學的孩子來說確實十分陌生,在學習和社交問題前,光是適應每天都必須坐在自己固定的桌椅上,對一部分孩子來說就十分難熬了。

再到學習問題上,無論是幼兒園本身開設過一些教學課程,還是家長曾讓孩子參加過的各種補習班,孩子更多都是被督促著學習知識,到了小學,沒有自主學習習慣的孩子往往很容易被落下,畢竟老師管著幾十個孩子,不可能也沒時間一個一個單獨盯著。

而人際關係上就更為複雜,不同於幼兒園同學之間單純的人際關係,到了小學,筒靴之間的發生的摩擦或是矛盾,都不是輕巧地「找老師」就能隨便解決的,孩子之間的相處,結交新的夥伴,對孩子來說面臨的挑戰也就更多。一個處理不好,甚至可能引起孩子對學校的厭煩恐懼情緒。

因此在孩子入學前,甚至是入園前,相對於無休無止的各種特長班培訓班,一些關係著孩子未來生活學習質量的基礎能力,才是家長應該優先考慮為孩子培養的!

基礎的語言能力

兒童普遍在1-3歲間開始學習組織語言,相對於早期只用簡單的單個詞語回應養育者的情況,這個階段時孩子們會學著如何使用長句子比較完整地表達自己的需求。

而在這個階段,家長們往往會忽略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說話的語音準確度。因為各種現實的問題,孩子在入學前,大部分都會由父母和祖輩共同照顧撫養,大多祖輩因為生活環境和歷史原因,日常交流語言中可能各種方言語調較重,而兒童語言啟蒙的階段,受到外界的影響很重,很多孩子在開始學習拼音識字時,就會發現有些從小養成的語音習慣已經很難糾正。

例如受某些地區方言發音習慣的影響,一些青少年甚至成年人在說話甚至閱讀時,無法正常區分平舌、翹舌,乃至清濁鼻音,這樣的問題大部分都是還在牙牙學語的學前時期養成的語言習慣,不僅會影響未來的學習工作乃至各種人際交往,還有個可能間接地影響到外語的學習和應用。

基礎的視知覺能力

視知覺能力是指人的大腦將到達眼睛的可見光信息解釋,並利用其來計劃或行動的能力。其中對孩子未來學習生活影響最大的則是其中的空間知覺能力。以塗鴉繪畫為例,大部分年齡較小的孩子,在塗畫時對參照物大小和距離沒有概念,所以當你瀏覽大部分小年齡孩子的畫作時,都能發現那些畫布上的人、樹、小動物等物體,都以一種奇怪的比例呈現出,像是孩子畫小狗,常常都是一個超大的腦袋配上小小的軀幹,十分滑稽。

其實這就是因為學齡前兒童因為自身空間知覺能力不足,在沒有訓練的情況下,他們對於物體的距離、形狀、大小無法準確感知。而如果這樣的狀況延續到孩子入學,則很有可能讓孩子在日常學業中遇上各種各樣的問題:總是把相似的字母或是數字弄混淆,學習寫字時會把字的偏旁部位寫得特別大等等。

因此在學齡前加強孩子的空間知覺是十分重要的。家長可以嘗試通過讓孩子多拼搭積木、七巧板等玩具,來進行訓練,也可以讓孩子描摹一些圖案線條來加強對線條空間的感知:我們練習書法的笨辦法中,臨帖也是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法。

基礎的動作能力

曾經寫到過關於孩子上幼兒園前,家長需要教會孩子基本的自理能力,才能適應完全不同於早期家庭撫育環境的新環境生活(幼兒園)。在這裡說的基礎動作能力,實際上算是自理能力的升級,因為在幼兒園時孩子可能只需要掌握一些最簡單基本的動作:自己穿簡單的衣服、自己上廁所、渴了自己端水杯喝水等等。然而到了將要入學階段,對孩子的動作能力要求則越來越高。

入學後孩子可能需要學會自己穿戴設計更複雜的衣物、自己系鞋帶、整理課桌或是收拾抽屜、幫助打掃衛生等等;孩子對這些動作能力的學習和適應乃至升級,都與學校生活的適應息息相關,也決定了孩子是否能獨自愉快地在學校班級中生活。

基礎的數學能力

培養孩子的基礎數學能力,並不是單純為了孩子數學成績的考量。基礎數學能力在某種程度上會對孩子學習的所有學科,甚至是日常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

幾乎所有的學科,都會對基礎數學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打好數學基礎,不僅會讓孩子學習其他課程時事半功倍,更能極大程度地活躍孩子的思維方式及邏輯能力。

從小培養孩子的基礎數學能力,家長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入手,多讓孩子接觸數字或數字相關的事物,多把學習數學融入日常生活細節中,提高孩子的積極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欣琳育兒說 的精彩文章:

TAG:欣琳育兒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