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真創新從民生出發

真創新從民生出發

民生領域與金融創新的融合不能局限於表面政策,而要深入實幹,關心百姓最關注的問題,解決百姓之難。

民生,是與百姓生活最密切相關的話題。無論是吃穿住行、養老就醫還是子女教育,民生也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這不僅同黨的性質、宗旨和目標一脈相承,還承載了中國「國以民為本」最樸素的治國理念。

在愈發重視民生髮展的今天,我們逐漸發現,社會上的越來越多的行業正在進入民生領域的「領跑」行列。在「2017青島金融創新獎」揭曉的那一刻,無論是項目創新獎項還是研究創新獎項,關於民生領域的金融創新比比皆是。

都說「教育是民生之基,就業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會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網」。金融創新與民生結合,既是一種普惠,更是一種「追本溯源」。

然而,民生領域與金融創新的融合不能局限於表面政策,而要深入實幹,關心百姓最關注的問題,解決百姓之難。

首先,是要積極鼓勵商業銀行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加大民生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

既然民生領域已經成為國家政策支持且發展潛力巨大的新興市場,自然而然也存在強烈的金融需求。

從專項基金統籌待發、社保基金辦理,都需銀行與相關部門的密切配合。但在商業銀行面臨轉型之難的今天,如何在民生業務中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合理的分解結構調整帶來的巨大壓力,轉換為勇於擔當社會責任,加大民生金融服務創新的動力,則需要通過產品創新以及有的放矢的金融服務達成這一目標。

目前許多銀行已經推出了一些針對農產品幫扶的民生金融創新產品,也取得了一些收效,將普惠金融的概念更加深化。但其所涵蓋的業務範圍卻依舊留有漏洞,比如針對農村居民的健康、養老、醫療乃至財富管理等全方位的保障產品還處於比較稀缺的狀態。

在彌補了產品的空缺後,就要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的品質。有專家建議,可根據金融創新產品的不同將金融服務進一步細分,以此實現銀行、財政、民生三方利益的最大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調動和鼓勵商業銀行對民生領域金融創新的支持程度。

其次,金融機構推出的一系列民生領域的金融創新,還不能披著「偽創新」的外衣,要「脫虛向實」健康發展。

如今部分金融機構推出的民生領域金融創新業務不僅交易結構複雜、產品層層嵌套,而且其中還暗藏金融風險。這就導致了導致資金在金融系統內部滯留空轉、循環套利,金融交易成本明顯上升;還有一些金融機構以打造「區域金融中心」的名義與民生產品相結合,表面上十分高大上,卻未料到實際上是為各類良莠不齊的交易所、小貸公司大開綠燈。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曾指出,良性的金融創新應該堅持的三個原則:一是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根本目的。要通過金融創新,逐步解決影響金融服務效率的障礙,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服務力度;二是以提升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為根本方向。要通過金融創新,減少資金空轉、層層嵌套和監管套利,促進「脫實向虛」的資金歸位,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客戶服務能力;三是以防控金融風險為根本要求。防範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永恆的主題。

「服務實體經濟、提升資源配置、防控金融風險」這幾組關鍵詞的背後也是全社會對金融創新未來的美好期盼。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的某年某天,金融創新將會更好地在民生領域生根發芽,得到綻放。

編輯張雅喬

美編孫悅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周刊 的精彩文章:

武漢:從失落到復興

TAG:商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