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門堵人!這位「掃地僧」徹底改變了外國政要參觀故宮的規矩!

關門堵人!這位「掃地僧」徹底改變了外國政要參觀故宮的規矩!

蔣校長推薦:

這是一次中國文化成功繳械外國特權的案例,太經典,太霸氣!

金庸大師的《天龍八部》有一位掃地僧,作為全書毫無爭議的的武功第一人,掃地僧不顯山不露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掃著藏經閣的一畝三分地。對於外人而言,他掃的是地,但是對於他自己而言,他掃的是佛法與心魔。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人,也是一位「掃地僧」。最近一檔綜藝節目活火了,火到什麼地步呢?一夜之間,這檔節目便被在網上刷屏,在豆瓣上更是取得了9.3分的超高評價。這就是央視爸爸耗時兩年時間打造的《國家寶藏》!

這個節目究竟哪裡好,這裡我就不多做贅述了。因為知道的基本上已經知道了,不知道的可以自己去看一下。而今天我要介紹的,是在國家寶藏第一集就出場的故宮博物院的掌門人——「單霽翔!」

如果將故宮比作《天龍八部》裡面少林寺的話,單霽翔就是掃地僧+少林方丈+達摩院首座的結合體。也許大家在《國家寶藏》之前,對單霽翔並不是很熟悉,甚至可能連聽都沒有聽過。畢竟他不是明星戲子那樣整天緋聞滿天飛,也不像一些商人那樣,每天給年輕人畫餅。但是,你不能否認他的「武功高強」!就像掃地僧那樣,不出手則已,出手則天下第一!

單霽翔未必是天下第一,但是他是一個學者,一個有文化的學者,僅此而已!


作為一個北方人,尤其是生活在北京周邊的北方人,對於故宮,其實在我的印象中並沒有什麼好玩的。去一趟發現到處都是人挨人,人擠人的「熱鬧盛況」,讓人不由得感慨:「原來旅遊就是來受罪的。」在我的印象中,我對故宮最後的一個記憶是2011年,一個故宮的工作人員因測試不當,將國家一級文物對宋代哥窯青釉葵瓣口盤損壞。

說巧不巧的是,單霽翔2012年正式出任故宮博物院院長。

那麼有人要問了,這也已經過去五六年了,單霽翔給故宮帶來了什麼?也許如果單霽翔站在您面前的話,他會回答您兩個字:「傳承!」

為了傳承!單霽翔走遍故宮9000多間房間,踏破布鞋20餘雙。他頗為滿意地說:600年來,只有2個人做到,一個是自己,另一個是秘書。

為了傳承!單霽翔統計出了故宮博物院大大小小的所有文物,無一漏缺。如果你問他一共有多少件,他會精確地告訴你:1807558件,精準到個位數。

為了傳承!單霽翔將1500名員工的830多輛私家車搬出了宮本,包括他自己的車。他說:「英國的白金漢宮、法國的凡爾賽宮,日本皇宮,都不許車輛穿行,這是一個文化尊嚴的問題!」

為了傳承!單霽翔將本來是給皇帝走的中間大門向所有的人開放,「誰願當皇帝誰當皇帝,誰原意當大臣誰就當大臣。」

為了傳承!單霽翔將出租出去的房子收了回來,改為售票窗。使得故宮一下就開出了32個窗口,成為世界上售票窗口最多的博物館;同時還實行網上售票,改善了人擠人、肩蹭肩的購票狀況等等......

他為故宮做了很多!也為每一位參觀故宮的人做了很多。有人說單霽翔改變了故宮,我倒是覺得這句話不對。在我看來,單霽翔非但沒有改變故宮,反倒是讓故宮回到了其本來的面目,讓我們看到了屬於中華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故宮!


單霽翔很幽默,他可以隨口說出各種各樣的段子,讓人忍俊不禁。但是他同樣是一個「老頑固」,在他的底線前面,他就好像是防護陣地上視死如歸的士兵,分毫不讓!

上面我已經說了,單霽翔在上任之後,將所有的汽車全部清出了故宮,如果距離太遠有比較著急的話,只能用電瓶車代步。

那麼?這個規定是僅僅局限於故宮的員工和普通的百姓之中嗎?當然不是!在這個「老頑固」的眼裡,只要是自己定了規定,那麼便沒有特權,甚至連接待外國元首的「禮賓車」也被攔在了故宮的大門之外。

本來參觀故宮,是眾多到中國訪問的外國領導人的「標配」行程。而作為貴賓的外國領導人,都是乘坐「禮賓車」直入故宮,到指定的參觀點參觀,跟普通遊客只能步行進入不一樣。

但是,到了單霽翔這裡,這個規定變了!

2013年4月26日,法國前總統奧朗德攜到故宮參觀,單霽翔堅持不讓總統的車隊進入宮內。他先是勸說前來警戒的警衛站到午門前,不要在故宮內等待奧朗德,但警衛說這是上級的命令。

眼看著總統的禮賓車隊就要開進來,單霽翔急了,他命令故宮的保安立即將午門關了起來,並通知禮賓車隊不能碰撞午門,因為這也是珍貴的歷史文物。見此情形,禮賓車隊只好在午門前停了下來,而單霽翔則在門口親自迎接總統。

自此之後,「掃地僧」一戰成名。這多少有些當年漢文帝在周亞夫的細柳營前下轎入營的風範。而後來,印度總理辛格訪華,也要來故宮參觀,因為他年事已高,有關部門希望故宮能破例一次,讓其乘車進入。但在單霽翔的堅持下,最終選擇了一個折中方案:辛格在午門前下車,換乘電瓶車。

權力,該不該凌駕於文化之上?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但在單霽翔的眼裡,這個問題卻不需要思考,因為它只有一個答案:即便是再大的權力,面對凜如泰山的文化,也必須心存敬畏。

現在的中華文化,缺的恰恰就是文化自身的尊嚴。有的人為了權力與金錢,甘願將中華文化踐踏到地上,最終越來越被人踩在腳下。

一個民族最珍貴的就是其文化,文化是民族賴以延續的根本,是人民認同本民族的核心內涵。我們可以沒錢,可以沒有槍和炮,但是不能沒有文化。前者沒了我們可以努力去爭取,但是後者沒了,那便什麼東西都沒了!


單霽翔說:「以前很多到故宮參觀的外國領導人,當他們坐在車內已身處宏偉厚重的故宮之中時,往往全然不知,還問故宮怎麼還沒到?這讓我們覺得,因為我們自己的原因,故宮悠久的歷史沒有得到外賓應有的了解和尊重。要知道,故宮是中華民族文化和華夏文物的重要代表,她是有尊嚴的,不論是誰去拜訪她,都必須恭敬。」

我覺得單霽翔說的這句話很有道理!我們的自輕自賤讓這些外賓同樣看輕了中華文化。試問,一個連自己國家的人都不願意重視的文化,那麼難道還指望著其他國家的人去重視嗎?

當韓國將各種中國的非物質遺產申遺的時候,我們憤怒乃至破口大罵:「棒子毫不要臉」!但是,在此之前我們可曾意識到我們應該為我們民族的這些項目申遺?我們可曾珍惜過?

因為近代歷史的原因,中國人在一段時間內崇洋媚外,輕視甚至仇恨自己的民族文化。這些觀點有歷史的局限性,我不去談論這種觀念的究竟是對是錯。但是很顯然,現在的我們已經跳出了那段歷史的局限性,那麼我們的觀念是不是也要變一變了呢?

中國人現在確實在逐漸轉變我們的觀念,很多人已經不再一味的追求西方文化。但是仍然有一部分自詡「先進」的學者,捧著西方國家的臭腳,毫無根據的貶低著我們自己的國家文化,甚至有那種精神慕洋犬,每天都以中國人的身份為恥。

對於這些人,我只有一句很客氣的話:「請滾蛋!」

政治、經濟與文化,人們往往只能看見前兩者,而忽視了文化。因為前面的兩個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而後面的文化只是人們的一種精神感受。所以政治與經濟越來越受重視,而文化卻在無人問津之中走向滅亡。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一個沒有文化的民族便等於沒有了信仰,而沒有統一信仰的民族,就等於滅亡!

對於單霽翔而言,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故宮文化的傳承。就好像他傳承自他的父親那裡一樣,他希望上一代的故宮文化,在我們這一代弘揚與發展。

匠人之大者,莫過於以心守護;匠心之大者,莫過於敬畏傳承。

在文化的尊嚴面前,無論是誰,請低頭敬畏。

本文是金不換為《蔣校長精選》獨家撰稿,版權所有!

【22】 全世界就剩27國不認這條規矩,中國最顯眼!

【44】 釣魚島的逆襲:水炮大戰贏了,日本再來得掂量掂量

【33】 美聯儲的羊毛被別人剪了,一場圍繞中國的「點火」行動開始了

差一點我們就擦肩而過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蔣校長 的精彩文章:

西方媒體又扯淡,英媒稱中國要有1000架運20才能滿足空運需求
開年不到10天,連墜2機1星,不是印度

TAG:蔣校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