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年俗//周乃良:鄉村年事

年俗//周乃良:鄉村年事

周乃良:筆名:書童。1963年秋,生於淮河之濱的珠城。1987年開始寫作至今。有多篇作品刊發在省、市級報刊雜誌及民刊等媒體,獲各類文學獎項多次。系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蚌埠市作家協會會員,自媒體《江淮文學》電子雜誌編輯。

臘八

人們常說,鄉下的年是從臘八開始的。臘八,雖然我們鄉下人都過,但這一天並不是很隆重,只是到了晚上,一家人圍坐在一張桌前,炒兩盤小菜,喝碗「臘八粥」或者吃碗「臘八面」就算過臘八了。臘八粥的做法也很是簡單,就是用一些五穀雜糧,然後在粥裡面再加少許的糖做成。等喝完臘八粥,一家主事的男人會讓他的愛人細數一下,今年春節需要操辦的年貨。家有小孩的,會問孩子們過年了喜歡吃什麼?喜歡玩什麼?只要是孩子們提出的要求不是太過分,大人們一般都會滿足。當然,孩子們的新衣服是不在孩子們的那些要求之列,無論家裡生活過的怎樣,每年春節時要給孩子們添件新衣服,這是我們農村過年的習俗。然後再把家人們提出的要求一一羅列,交給主事的家人去慢慢的操辦。這就叫「吃過臘八飯,就把年操辦!」如果家裡有到談婚論嫁年齡的年輕人,家人們還會催促他(她)們,在年前最好能把婚事給定下來,圖個喜慶和吉利。

祭灶

在我們鄉下,其實臘八隻是做為過年的「引子。」只有到了臘月二十三、被村民們稱為「祭灶」的這天以後,大家才真正去置辦年貨,整個村子從祭灶以後,才真正的熱鬧起來。

前些年,在「祭灶」這天,會有很多流浪的藝人走村竄戶,他們穿紅戴綠,手裡舞著一隻用麻線做的染成黃紅相間的龍頭。這些流浪的藝人,有時是一個人,有時是兩個人一起合作,他們扭動著腰肢,唱著吉祥和祝福的歌,只逗的那戶人家,一家老小捧腹大笑時便停下來,然後,從紅布包里拿出一張用紅紙鏤成的「灶老爺」的畫像來,再拿出準備好的漿糊,走到廚房的灶台前,把「灶老爺」的畫像貼在了煙囪上。臨走時,又拿出一張和「灶老爺」畫像一樣大的鏤有「財神爺」或「門神」圖案的畫貼在門旁,便嬉笑著跟這家的女主人要「彩頭」。

大過年的,為圖個喜慶討個吉利,像這樣的「彩頭」許多人都會很樂意的給,並且還多給。到了晚上,主事的家人在吃麵條之前,會給「灶老爺」再上柱香,然後一家人又默默祈禱,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打春牛

「春打六九頭」,到了「六九頭」這天,便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在我們鄉下,老人們總把「立春」稱為「打春。」「春為什麼還要打呢?」聽老人們說,在早些年,以一個生產隊或者以一個村為單位,從村民中找幾個手巧的能人,便從「進九」的這天開始,就忙碌著織一頭和真牛一樣大小的「春牛。」他們劈竹子,打草繩,捻麻繩,先從「春牛」的骨架開始做起。只等到整個「春牛」的骨架做好後,便把糖果和五穀雜糧裝滿「春牛」的肚子,然後,再把用麻繩織好的「牛皮」用紅色和黃色浸染後,披在做好的「春牛」的骨架上,這樣,一頭「春牛」就算做好了。只等到立春的這天,便把「春牛」請到大街上,然後有一個德高望重的老者,手拿長長的牛鞭口中念念有詞:「一打來年風調雨順,二打來年五穀豐登……」直等到那人把「春牛」打的「皮開肉綻」,裝在「牛」肚子裡面的糖果和糧食流了一地,看熱鬧的村民們便歡笑著蜂蛹而上,去搶那些落下的糖果和糧食。

除夕

從臘月二十六開始,村民們便開始清掃屋子,炸果子,蒸饅頭,殺豬宰羊,每家都忙得不亦樂乎的在置辦年貨。在鄉村的大路小路、大街小巷,騎車的開車的,年輕年老的從早到晚突突的絡繹不絕。到了春節這天,算是我們鄉下最熱鬧的了。人們把早已準備好的肉魚和蔬菜洗凈配好,再由全家廚藝最好的那個人掌勺,從上午開始,一家人都跟著幫忙,一直忙到下午,只等一桌豐盛的菜燒好,家裡最有文化的那個人,把喜慶的對聯一貼,再故意把大紅的「福」字倒過來一掛,便有家人大聲說:「倒了倒了,福倒(到)嘍!」這時,只聽到「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爆竹聲一陣高過一陣此起彼……其實,過年的菜,我們鄉下也頗有講究。過年了,不可以吃藕,因為藕的「窟窿」太多,怕來年「窟窿套窟窿」有還不清的債。雞也不可以殺,雞同「吉」音,殺了雞就等於是殺了「吉」,怕來年不吉利。魚同「余」字,雖然做好了,放在桌子上也只可以看,沒有一個人吃,這叫「年年有餘。」到了吃飯時,首先還要給為他們耕田的老牛送去一碗飯,感謝老牛的辛苦。吃了年夜飯,一家人便又圍在火爐旁「守歲。」大人們還會發一些零花錢給孩子們「壓歲。」

正月初一 大拜年

大年初一從凌晨開始,村子裡便又熱鬧起來。首先是去離村莊不遠的水井裡「搶頭水」。去水井裡「搶頭水」的習俗一直到我記事仍然盛行,就是由一家的壯勞力,一夜不睡,只等到雞叫頭遍的「子時」,拿起早已準備好的扁擔和水桶急忙趕到水井去打水。聽說,誰首先搶到了水井裡的第一桶水,這家人會走一年的好運。再等到鞭炮齊鳴時的早晨,家家戶戶吃完餃子,鄰里之間便開始相互拜年,說些吉利和祝福的話。晚輩的孩子見了長輩,還會跪下來給長輩們磕個頭道聲祝福,長輩們會高興的給他拜年的晚輩壓歲錢。在大年初一,還有一件事我並贊同,就是即使家裡被除夕的晚上弄成一片狼藉都不準任何人打掃,這叫「聚財。」還有,就是在大年初一不準洗臉就更是無稽之談了。

大年初二 回娘家

大年初二,是親朋之間帶上禮物相互拜年的日子。初二的拜年,一般多為出嫁後的女兒帶著孩子和女婿一起去給岳父岳母拜年。有新婚的小夫妻,在第一年回家給父母拜年時是有很多講究的。據說,出嫁的女兒第一年回家給父母親拜年,不準在娘家過夜,甚至剛吃過午飯娘家人就會催促他們,要他們早早的回家。在我們鄉下,有種迷信的說法,第一年回家給父母拜年在家過夜,娘家的兄弟姐妹的眼睛會經常生病,甚至還會「瞎眼」,民間不是有句這樣的諺語嗎:「正月正,不看娘家燈!」迷信加喜慶,也許這就是鄉俗。

大年初三 墊缺

大年初三,女兒如有年滿六十歲以上的父母親,在初三這天,一定要自己回趟娘家,去給娘家的父母「墊缺」。去娘家給父母親「墊缺」的女兒,要親自包上一百個餃子,買上十根油條,再帶上一些糖果和一些硬幣,一大早,便去娘家給父母親「墊缺」。「墊缺」直觀的理解,就是女兒用一顆虔誠的心,去彌補自己的父母親曾經犯下的過錯!「墊缺」的風俗早在三十年前還比較盛行,就是在回娘家的路上,每遇到一個溝都會丟下一個水餃,每遇一座橋會丟下一根油條。據說,餃子形似船,油條形是橋。也有的人說,油條象徵著女兒送給父母親的拐杖,餃子象徵著一艘船,無論風浪有多大,這艘船都會保佑父母l順風順水平平安安。

大年初四 唱大戲

大年初四,村子裡便會有一些較有名望的人,到外面去請戲班子。記得那時,村子裡唱大戲是不要錢的,那些唱戲的人,等到一齣戲唱結束時,有名望的那個人,便會領著唱戲的「班頭」,手提著一個大袋子,東家一碗,西家一瓢的收糧食。收上來的這些糧食便算作給他們的酬金。像這樣的大戲,只要檯子一搭好,從正月初四開始唱,一直會唱到正月十五。有細心的村民,還會把已出嫁的女兒和女婿及外甥接回娘家看大戲。記得有首童謠是這樣唱的:「拉大鋸,扯大鋸,外婆家門口唱大戲,接閨女接女婿,小外甥你可去?我不去,我在家和奶奶看著雞,歐吱啊吱……」

正月十五 撂火把

正月十五的晚上,應該說是一個大年上最後的熱鬧了。玩花鼓燈的,玩獅子舞龍的,玩皮影戲的……這些都是大人們所喜愛的,他們即使再熱鬧,也吸引不了我們這幫孩子,我們有我們的快樂。大人們都各自去看燈的看燈,聽戲的聽戲,而我們這幫孩子,便會瘋一樣來到村外一處空曠的地方,點燃了手中拿的早已經晒乾了的曾用於涮鍋的涮鍋把子,或者是家裡掃地掃壞了的掃帚頭子,把這些燃燒的火苗使勁的往天空高高的撂去……這種遊戲,我們這裡的孩子們稱之為「撂火把」。有童謠這樣唱到:「正月十五搖一搖,給二狗子找個花老婆!正月十五撂火把,給二狗子找個花老馬(老馬,是老婆的意思)」。實際上,正月十五「撂火把」的真正含義,是向上蒼祈求來年的日子風風火火。

過了正月十五,年便遠了,一個喜慶祥和的大年,在孩子們的歡笑聲中結束了。

聲明: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圖片來自網路

請按碼關注老大街,謝謝。

老大街 微刊

顧 問:李建設

主 編:周士明

副主編:周穎 常敏

編 委:李建設 周士明 周穎 韓海濱

潘銀 孫靜 周乃良 常敏 周靜 張傑

葛梅英 徐榮 劉琳

老大街:微刊投稿信箱

老大街 總第十期 2018.1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如何保持心身健康的小秘笈
你以為你把我晾著不回我消息很酷嗎?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