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化傳承的誤解,其實福字不能倒

文化傳承的誤解,其實福字不能倒

關於福字要倒過來貼,意味著福到了,有很多的傳說,其中,最經典的一段傳說,莫過於朱元璋與馬皇后的傳說。

文化傳承的誤解,其實福字不能倒

和尚出身的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定都南京。朱元璋是個平民皇帝,很注重民間疾苦,經常到民間微服私訪。有一年除夕,朱元璋打扮成一個商販,在南京城內的大街小巷,集市攤點暗訪。當他來到城南一個小集市時,見有很多人圍作一團,朱元璋便擠進去觀看,原來大家是在圍觀一幅漫畫。

漫畫上畫著一個赤著大腳的女人,懷抱一個大西瓜。朱元璋看後勃然大怒,這豈不是在取笑我親愛的馬皇后嗎?因為馬皇后是淮西人氏,喻「懷西」,又是大腳。

朱元璋因為是微服私訪,身邊僅帶兩個小太監,如果此時發火肯定吃虧,常言說:「好漢不吃眼前虧」,朱元璋強壓怒火,心想回去再理論。回宮後,他便安排人員明察暗訪,調查漫畫是何人所作?又都有哪些人前去圍觀?查清後,對凡是沒去參加圍觀的人家,就在他們的大門上貼個「福」字,凡是門前沒貼有「福」字的人家全部將處死。

文化傳承的誤解,其實福字不能倒

心地善良的馬皇后得知這事後,心裡想如果因為我而殺那些無辜的百姓,我將會成為歷史的罪人,心裡非常不安,可是如果此時勸說皇上恐怕為時已晚。為了消除這場災禍,馬皇后安排宮裡人通知全城百姓,必須在正月初一天明之前,家家戶戶都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可巧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皇帝得知後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去那家抓人,午後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急中生智,忙對朱元璋說:「那戶人家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意思是皇帝一到福就到,這不是歌頌您的大恩大德嗎?」皇帝一聽心花怒放,說道:「言之有理。」便下令立即放人。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此後,人們每逢除夕就在門上貼一「福」字,以示安順過年。

這段典故固然精彩,牽扯元朝的政治形象工程,那麼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是,福字到底該不該倒呢?

福,肯定不能倒,倒著貼就倒掉了,多可惜啊,

文化傳承的誤解,其實福字不能倒

福,從示部。從示部的漢字,多與祭祀、神明、祈禱、企盼有關。這一點從甲骨文中的「福」字可以得到印證。

「福」字在甲骨文中是「兩手捧酒澆於祭台之上」的會意字,是古代祭祀的形象寫照。由此可見,「福」的最原始含義是「向上天祈求」。後來,「福」又成為特指祭祀用的酒肉。

上載:「今夕君夢齊姜,必速祠而歸福……受福,乃置鴆於酒,置堇於肉。」後人註:「福,祭祀用胙肉也。」

隨著社會的發展,福的含義被逐漸延伸、擴展。如載:「小信未孚,神弗福也。」這裡福是護佑的意思。
我國最早的字書對福的解釋基本採用的是上的說法:「福,佑也。」意為神靈保佑,逢凶化吉為福。

文化傳承的誤解,其實福字不能倒

現代人對福的解釋是幸福、福氣。有人在報刊上撰文說,「福」字的右邊,「一」代表房屋的梁;「口」代表人丁興旺;「田」代表土地。連起來就是說,一個人有房住有田種且人丁興旺就是有福。這也算作現代人對福的一種「說文解字」吧。

總而言之,不管是、對福的詮釋,還是今人對福的理解,福是幾千年來中國人孜孜追求,時時嚮往的境界。

古代的意義,福字左邊是示,有告示,告知神明,祭祀的意思,那麼祭祀的時候,是需要裝祭品的器皿,所以福字右邊就是一個瓮。

文化傳承的誤解,其實福字不能倒

這能夠倒過來嗎?

現代漢語,頂樑柱能夠倒過來嗎?嘴巴,田地能夠倒過來嗎?

耕種,養生,都必須遵守四時節氣,含糊不得,難道像現代人的反季節蔬菜嗎?

反過來就亂套了。

不過,老子的《道德經》也說了:反者,道之動。也許倒過來也有倒過來的道理,滿了就倒掉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謙和既濟 的精彩文章:

謙和既濟播報:立春前後將會持續出現冷凍天氣
從創業榜樣茅侃侃自殺事件看火運太過之年對人類心智的衝擊力

TAG:謙和既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