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今天不說情人節 我們來說Family

我們今天不說情人節 我們來說Family

春節倒計時:2

一個小小的字眼

說起來卻會嘴角上揚的字

最溫暖的地方

最牽掛的家人

心心念念了一年

春運的熱潮侵襲而來

這一趟,所有人的目的地都是「家」

家 不僅僅是一幢房子

它是漂泊者的避風港,是心靈的驛站

這一年

爸媽等的就是一句話

「爸、媽,我回來了!」

離家的理由有千千萬萬種

回家的理由卻永遠只有一個

即使路途遙遠,即使一票難求

因為那個叫「家」的地方,再累再倦的旅途

依舊溫暖

在外面受了那麼多風風雨雨

只有家是最溫暖的依靠

只有回了家

我們彷彿才有了生活的意義

提起春節,就繞不開春運這一話題,「春運」一詞最早出現在1980年的《人民日報》上,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遠離家鄉工作、學習,每到年關,回家便成了大家最期盼的事情。而放眼全球,很少有哪個地方像中國一樣,人們在一個特定的時間段自發而又不約而同地做著同一件事,因此春運也被稱為「人類最大規模的周期性遷徙活動」。春運一年一度,看似循環往複,然其中的變化折射了社會變遷的步伐。

2018年2月1日正式拉開春運大幕,今年春運從2018年2月1日開始至3月12日結束,共計40天。今年春運全國旅客發送量將達29.8億人次。節前客流相對平穩,但節後學生、務工、探親、旅遊客流相互疊加,易形成客流高峰,運輸保障難度加大。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已經成為客居他鄉的遊子們內心迸發出的共同心聲,就是歷經千辛萬苦、千難萬險,也要千方百計回家過年,陪伴父母,祭拜先人,相聚親朋,不再讓父母雙親翹首企盼、望眼欲穿。不讓親朋好友面帶失望、留下遺憾。

有錢沒錢都要回家過年!回家路上的辛酸,只有親歷者最能體味。「春運」艱辛而又幸福。每一個異鄉人心中都在倒計時。收拾行囊,回家過年!

對於中國人來說,春節是最隆重的節日,家就是根,無論如何都得回去。歸家的心,歸家的腳步,承載我們這個民族最為質樸的親情表達——回家過年。

城鄉差異,一些人不得不選擇離開自己的家。家外,是糊口,是賺錢,是改變命運。家裡,是離別,是疏遠,是產生問題。然而,累了,總要回家。

艱辛的路,連接著幸福的始發站和目的地。趕火車、騎摩托、拼汽車、搭飛機,甚至徒步……異鄉打拚的人們,為家人和自己,早已習慣了奔波。有的人,甚至永遠留在了路上。

一代又一代的農民工為了生活洗凈泥腿走進城,他們省吃儉用,節衣縮食,勒緊褲袋在城市的高樓大廈里干著最臟最累的活,可心中永遠牽掛著鄉下草木深處的老家。

他們在外打拚一年,就盼的過年回家,和家人團聚,可是一票難求,一年的辛苦錢還要被票販子、黃牛黨敲上一筆。

尋找票根,尋找他鄉謀生的飯碗。尋找票根,尋找「春節團聚」的可能。奔波在異鄉,人們視票根為生存的機會、回家的機會。從此,票根昭示著宿命,也承載著希望。

有錢沒錢 回家過年

原來我想衣錦把鄉還

有錢沒錢 回家過年

家裡總有年夜飯

漂來盪去了又一年

甜酸苦辣咸

什麼情況都碰過了

有錢沒錢 回家過年

春節 回家 團圓

牽動著千萬中國人的心

歷年來春運的瞬間

讓人既感動又心酸

1995年春運,在廣州火車站檢票口

一位年輕女乘客被人流擠哭了

1999年春運,在一輛從河南開往廣州的列車上,一位老者因年紀太大,忍受不了擁擠,情急之下跳下火車向警察同志求救。而他的兒子沒能跳下火車,隻身一人一路向東。

2000年春運,一個女孩因為擠不上火車,情急之下只有冒險從火車的窗戶翻入火車內。一雙女子的腳,凝固了歲月的艱澀。

2001年春運,廣州火車站。長時間排隊讓一名女子精疲力盡。為了不讓自己被擁擠的人群衝散,她拼盡全力的拉緊愛人的衣服,才不至於和丈夫走散。

2002年春運,在火車內部。車廂內擁擠不堪,人和行李擠塞得滿滿。只要是有一絲空間的地方都被利用起來。而照片中的小男孩被擠得大叫。

2006年春運,北京西客站候車室。長時間的等待讓孩子飢餓不已、無奈之下父親挑起速食麵喂孩子。而他的孩子早等不及地張大了嘴巴。

2007年春運,一場暴雪突降太原市。在太原站購買車票的人們排成了長龍。儘管大雪紛飛,儘管許多人沒有帶傘。但是還是沒有人願意放棄排隊等待。因為多堅持一會就多一份回家的希望。

2008年春運,在廣州站。大雪過後經過搶修部分列車恢復運行。大批乘客聚集在火車站廣場外準備進站。一乘客暈倒在人群中,乘客將其抬高救出。

2010年春運,在寧波臨時售票點。長長的隊伍中,因為等待的太久。一個小伙在隔離欄上酣然入眠。這是他三年來第一次回家。

2011年春運,在廣州。一場名為「春節回家,鄉助同鄉」的公益活動啟動,一個中年男子站在回家過年公益活動的廣告牌前。

2011年春運,嘉興,在春運火車票臨時售票點。一民工用凍裂的手指夾著剛買的車票,興奮地展示給仍在排隊的老鄉看。這雙手和這張票,就是他過去一年生活的全部。

2012年春運,在火車上,車廂里無論是過道還是走廊,通通站滿了回家的旅客,甚至在靠背上都坐上了疲憊的旅客。

不畏風雨 溫暖前行

而除了買票乘車

每年都有一批外出務工人員

選擇用騎摩托車的方式回家

在春運大潮中,鐵騎返鄉的農民工每年都會受到全社會的關注,他們不懼風雨日夜兼程,其間艱辛恐怕只有身在其中能夠體會。

這樣大規模的騎行往往要穿越數省。連續騎幾天幾夜,甚至飛奔數千里。路上往往是夫妻兩人換著開車,但就算如此,也是一路艱辛。

「騎十幾個小時摩托車回老家能不危險嗎?我也挺害怕的。」46歲的農民工堯國華搖了搖頭,「但能省一百是一百,就能給孩子多買件衣服了。」「總是想多省一點。」這是堯國華最樸素的想法。一台摩托車上坐著的兩個人,就是這個家庭的頂樑柱了,夫妻倆誰也不敢放鬆,堯國華生怕妻子在后座上打瞌睡,不停地跟她聊天,但往往話一出口就被寒風吹跑了。

摩託大軍歸鄉心切,想早一點見到親人。他們已經忘記了自己的安危,一心只想著能和家裡人早點兒見面,這是他們最樸素的願望。

剛開始因為危險,摩託大軍經常被交警查處。最後為讓外出打工的人能夠安全回家,交警不僅不查處,反而開始保駕護航。

數以億計顆歸家的心,數以億計雙歸家的腳步,承載我們這個民族最為質樸的親情表達——回家!過年!然而,同樣是念家的「候鳥」,卻不能隨著歸家的鳥群踏上回程的旅途。數百萬鐵路職工,將團圓送給了旅客,把月缺留給了自己。年復一年的堅守,他們沒有退怯,日復一日的忙碌,他們不曾抱怨。

聽說關注了我們公眾號的人

沒情人過情人節的

都會有情人過新年呀~

文案:Shankar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嶺南崇禮社團管理會 的精彩文章:

TAG:嶺南崇禮社團管理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