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拾光」閱讀之教師特刊

「拾光」閱讀之教師特刊

普通人的糾結

梅曉(文)

《四世同堂》這部作品之所以偉大,不僅僅在於作品所體現的鮮明的時代特徵和那個時代人們的抗爭精神,還在於老舍先生寫活了一群普通人,祁家老小、小崔、李四爺夫妻、白警長,甚至是冠曉荷、大赤包、藍東陽等人。

在一場重大的社會變革面前,普通人能做什麼?我們從書本中學到的「舍家從戎」「一心赴死」「揭竿起義」甚至「賣友求榮」「投敵叛國」等,那都是一種結果,而普通人在走向這個結果的過程中所進行的內心掙扎卻從來沒有出現在歷史課本上。這種掙扎只能由文學家來補充。

瑞全是老舍筆下光輝燦爛的人物形象,他可以和祁老人賭氣,可以義正言辭的勸大哥瑞宣離家革命,但是,當他面對自己心儀的姑娘招弟時,「瑞全的心跳得快了」。當他聽到招弟說「事態不嚴重,打牌去」這樣讓他反感的話時,他還是不能一下子割捨這種初萌的愛戀,「他幾乎一夜沒能睡好」,他設想和招弟一同逃出北平去,設想招弟和他一道走,一同工作……這就是一個非常真實的革命者的形象,他的糾結,他的思考,他的掙扎,都是一個真實的人客觀存在的心理。也就是因為這樣艱難的抉擇,才更能體現出瑞全走上革命道路的不易。打破家庭的枷鎖不易,打破心靈的桎梏卻更是異常艱難。

那麼,瑞宣呢?為什麼不也像三弟一樣,衝破家庭的樊籠,一走了之呢?只是因為瑞宣「長孫」的身份?只是因為他是一家之柱?

瑞宣也有瑞宣的糾結:平日,他已是當家的;今天,他的責任與困難更要增加許多倍!他能甩手一走嗎?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須在敵人腳底下作亡國奴,他不能受!不能受!瑞宣怎麼辦?「他的知識告訴他那最高的責任,他的體諒又逼著他去顧慮那最迫切的問題。」這是「盡忠與盡孝」的糾結,這是「國與家」的糾結。

難道,這就是所謂的「中國文人式」的糾結嗎?可是,為什麼我的腦海里閃現的是「李白瀟洒游天姥」「岑參慷慨守邊防」的畫面呢?

難道古人們就沒有這種糾結嗎?「自古忠孝不能兩全」,這是古代的將軍們常說的一句話,因此,「只能盡忠報效國家」。

難道古人對「家」的概念淡漠嗎?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被傳為美談,但是,我們在口耳相傳的過程中卻自動忽略了一個詞「不敢」,大禹不是「不入家門」,而是「不敢入家門」,因為,家門內是妻子生產呻吟的聲音,是兒子招手呼喚的聲音,是母子相依等待他回歸的聲音。

那麼,為什麼古人要自動省略掉「不敢」一詞呢?我想,那是封建統治者的需要,他需要這種「為國而舍家」的思想固化人們的行為。因此,我們的歷史書上才出現了「岳飛忠君報國」「楊家將捨身保國」的忠臣形象。

我搜羅腦海中的古人,試圖找一個和瑞宣一樣糾結著的普通人,才發現歷史書的狹隘。原來赫拉利是對的。他在《人類簡史》中寫道:在現代晚期之前,總人口有九成以上都是農民,日出而作,胼手胝足。他們生產出來的多餘糧食養活了一小撮精英分子:國王、官員、戰士、牧師、藝術家和思想家,但是歷史寫的都是這些人的故事。於是,歷史只告訴了我們極少數的人在做什麼,而其它絕大多數人的生活就是不停的挑水耕田。

既然如此,我就將歷史上有名的人物作為那個時代普通人的代表,我們來深挖一下他們面臨「盡忠與盡孝」的兩難抉擇時會有怎樣的糾結。

我首先還原了「木蘭從軍」的故事。當一個「捨身從戎」的女將軍從「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的沙場回來的時候,她的願望就是「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她最高興的事情就是「我回到家裡,父母依然健在」。這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回家」的故事。我覺得木蘭的形象之所以光輝,是因為她活的瀟洒。她不去糾結「盡忠盡孝」的話題,報效國家時心無旁騖,孝順父母又是責無旁貸。

現在想來,古代的文人志士之所以將「報國」為己任,並不是他捨棄了「家」,而是從秀才到狀元的進階之路,會讓家楣榮耀,從「忠君到報國」的過程,會讓列祖列先靈魂永安。因此,從古至今,人們都沒有拋棄「家」的概念,而且,非但沒有拋棄,反而是將「家」放在了一個更高的位置,報國只是途徑,家族永遠繁盛才是最終目的。

辛棄疾在《村居》里表現出來的真情不是假裝的:最喜小兒無賴,村頭卧剝蓮蓬。杜甫的「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卧踏里裂」的困境也不是刻意描寫的。這都是古代文人內心的「家」。當他們報國無門時,就回歸家庭。家,才是永遠的港灣。即使壯烈如文天祥,在獄中也寫下了《獄中家書》。

由此可見,從古至今,在「國與家」的問題上,人們從來沒有停止過糾結。只是,岳飛、文天祥們舍家慷慨赴死。但是,他們臨死之時拜跪蒼天所喊出的「只是辜負了家中八十歲老母和嗷嗷待哺的嬰兒」一句,卻被歷史的風吹得輕飄散盡了。

瑞宣的糾結,是件多正常的事情啊。這不是文化人的懦弱,而是一個普通人的心聲。

(2018年2月11日,寫於老家唐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曉梅初綻 的精彩文章:

久靈山三藏遭禍 青森洞大聖敵魔
《至愛梵高》 影評

TAG:曉梅初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