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黑橋沒有黑色的橋

黑橋沒有黑色的橋

文章很長,圖片很多,請在手機電量充足的情況下瀏覽!

黑橋沒有黑色的橋

橋沒有黑色的橋,甚至沒有一條像樣的河。黑橋有什麼?曾經的黑橋有堆成山的垃圾,外來務工人員,大大小小的倉庫,還有藝術家。如今的黑橋,只剩下一片廢墟。

拍攝器材

徠卡m5+福倫達35/f2.5

奧林巴斯om2sp+35/f2

蔡司伊康534-16摺疊機

底片:伊爾幅 HP5、Ultrafine Xtreme400、50d電影卷(彩色的我就拍了幾張)

沖洗

新浪潮影像 New Wave Film Lab

歡迎來到黑橋村

拋開繁華的望京鬧市,擠過可能是全北京最擁堵的大山子,匆忙向右方瞥一眼已經淪為旅遊區的798,途經村民自建房密恐和畫廊零星分布的草場地,繞過擁有全中國最大球型巨幕,還能花一塊錢看國產經典教育電影的電影博物館,您已經到達黑橋村。

黑橋村口的十字路口,2013年冬天。

路面滿是雪後的泥濘,我用我的第一台膠片相機拍下了這些路牌。一台俄羅斯的產的Lomo-lca,暗角十分誇張。現在路牌上的這些名稱所代表的實際建築已經蕩然無存,連這些路牌也消失殆盡。

聽說黑橋拆了

09年經歷過太多的拆拆拆,目睹過太多的維quan。朋友的全部家當被埋在北皋的殘垣斷壁之下,那一刻至今仍歷歷在目。「黑橋要拆了!」這句話,從09年開始就鬧得人心惶惶,誰知一度竟成了「狼來了」。這個命運多舛的村子一直挺到了16年,誰知道這一次拆,可是要動真格的了。

曾經的六道院最著名的是「烤全羊」,也是村內唯一一家像樣的餐館。如今的六道院只剩下這面牆。

黑橋是一個村民、外來務工人員和藝術家共存的分裂群落。相對低廉的房租和比較優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大量的有理想,有慾望的人。在這裡的比較有特色的就是聚集了上千位年輕藝術家。他們大多生在八九十年代,來自全國各地,畢業於各大美術學院。他們有的已被畫廊代理,但大部分仍在苦苦的掙扎。他們在這個魚龍混雜的村子裡不自覺地形成了一個個「烏托邦」般的社群。他們被有文化的人稱為「黑橋一代」。

黑橋從最早的「1號院」,到後來逐漸修形成的56度、金鳳、A到F區、二道八號院……一間10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月租平均3000元,對於年輕藝術家來說,這很重要。

黑橋並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藝術區。事實上,黑橋並不只是一個地理位置,它代表的更多的是一個歷史概念,就像圓明園、宋庄、草場地、環鐵、酒廠、一號地……這些地名一樣。

黑橋被拆,過程我不想再重述,大家可以從網上搜索。前期種種預兆,預示著這次「狼真的來了」。首先是菜市場無明起火被查封,緊接著村口設卡收停車費,隨後某個倉庫意外失火導致臨近的某藝術家工作室作品全部被焚毀。各種不祥的預兆,看來這個地方就是不拆也呆不下去了。即使不發生這些,這塊邊緣之地還將面臨著漲房租、商業化的命運。藝術家除了做藝術,還需要不停地尋找更適合自己生存的土壤,這是每一個在京藝術家的必修課。

村北路口的世紀華聯超市早已經人去樓空,在招牌下面那個有玻璃門的空蕩小屋曾經是一個很有特點的快餐店,叫「妮萊肯」。這個名字起的很有些智慧,不就是「你來啃」么。店裡可以免費上網,裡面的菜單包羅了各大知名洋快餐的產品,只是價格和質量略打折扣。

村西面的盛隆公寓已剩下殘垣斷壁,樓下的商品房內還有零星的兩三家正在打包店內的物品,這裡夷為平地是遲早的事。

這裡曾經隸屬於一個私人的幼兒園,屋內昏暗的光線下散落著一些垃圾和雜物,牆邊的人偶看上去有些恐怖。

傾斜的電線杆底部已經斷掉,在電纜的支撐下隨風搖蕩,彷彿下一秒就要徹底倒下。

苗圃藝術區旁邊的紅旗小學得以保留,從校門口向內望去,寥寥的幾個孩子在玩耍,大多數孩子已經離開了這片土地。

村旁墓園,大門敞開,向內望去一個個墳包讓人毛骨悚然。

每一次拆qian都會增加流浪動物的數量,廢墟上到處都是流浪的野貓野狗,它們有的成雙成對,有的孤身一人。

一隻胖貓瘋狂的在垃圾堆里尋找食物,發現我在偷拍它時,匆忙逃走。

廢墟之上

被拆qian 後的廢墟有一種獨特的美學存在,看似雜亂無章卻又暗中有序。當你拿著相機緩慢的前行在這片碎石瓦礫之上,當你目不轉睛的注視著取景框內的一幕幕,你的心態是矛盾的。時刻興奮著探索下一個未知的畫面,時刻又感覺到一種巨大的憂傷和無力感。因為你的內心清晰的告訴你,你的腳下曾經是多麼的繁華。

下面的廢墟曾經是苗圃藝術區,二道八號,金鳳藝術區,還有若干不知名的民居。這裡曾經生活著上萬人。

那粒灰塵是一隻正在飛的烏鴉。。。

仔細發現,這隻泰迪熊已和身下的土地融為一體,不久它將在自然的造化之下,慢慢分解,成為歷史斷層中的若干微粒。

專業做藝術品。。。

由於藝術家的入駐,黑橋村配套的服務也隨之出現。做畫框、裝裱、賣顏料、製作作品方便,價格也很實惠。隨著拆qian,這套產業鏈已經破裂。

廢墟中遺落的大量雜物,暗示著這片土壤曾經有著多麼不同的標籤。未用完的顏料、丟棄的畫框、未做完的雕塑、精心裝修的牆面,如今已經成為歷史的碎片,將永遠的深埋在這斷層之中。

兩隻「手」

寒風中的它有點幽默。。。

這滿地的空顏料瓶。。。

白色瓷磚牆上的兔子形狀掛鉤,你能想像出曾經這個房間的作用。

這幾顆樹讓我聯想到了五代時期的山水畫。

各種交通工具的殘骸,就像在非洲大陸上,烈日下被禿鷲吃的只剩下骸骨的野牛一般。

廢墟中的竹子,雅到極至。

廢墟上的一塊天鵝絨布,十分耀眼。

廢棄的民居

這裡的一切痕迹將下層普通勞動者的生活軌跡暴露無遺。來自全國各地的進城務工者,做小買賣的,拖家帶口聚集於此。此時的他們可能已經返鄉或者正奔波著尋找下一個棲身之地。

看房間的布置你也能猜得出,這裡生活著一個剛剛組建的小家庭。

孩子的貼紙可以看作拼貼畫的雛形,它們排列的順序只有孩子自己才能解釋出其中的奧義。

這個位置應該是一個灶台。

這家主人有著特別的審美趣味。

孩子們的塗鴉很有後現代的藝術特色。

這是一個當代都市童話愛情故事。。。

曾經承載一家人期望的神像如今被孤獨的冷落在垃圾堆中,難逃被遺忘的命運。

工作室之殉

13年前後的黑橋像打了雞血,很多非營利性的由藝術家自覺組織的藝術空間萌發新芽,它們以反畫廊甚至反展覽的態度出現,一度讓黑橋成為藝術園區的新寵。

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夜走黑橋」的展覽。好吧,或者說那是一場大秀。某郭姓藝術家的「分泌場」和「我們說要有空間於是就有了空間」相繼出現。在那個自由的不算很大的空間里,藝術家自己又成了策展人,可以不斷的分泌自己的方案和想法,完全開放,不限形式。三個月的時間內,每天都會有新的作品誕生,就像長跑接力一般。不過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三件事,一是有人在空間里分發人民幣;二是有人拉了一車西瓜在空間里分西瓜;三是有人在空間里藏了一顆鑽戒,只要能夠找到的人就可以免費拿走。。。

城市化進程中總是避免不了巨大的資源浪費,當初花了大力氣營造的藝術空間和藝術工作室如今滿目瘡痍。適合藝術家創作的「生態系統」避免不了毀滅的結局。當初「我們說要有空間於是就有了空間」;如今是「他們說要拆,就拆了!」

廢棄的庭院里,這些長方形的磚塊從廢墟之中被重新挖掘,整齊的堆砌在一起,時刻等待著被運往一個新的造夢的工廠,去繼續完成它們應有的使命。我突然想起《瘋狂的石頭》那部電影,徐崢有一句台詞——「屆時會有一座非常高檔的酒店式公寓在這裡拔地而起!」。「拔地而起」這四個字,回想起來,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真實的寫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童畫叔 的精彩文章:

TAG:童畫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