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懂愛的語言,學會表達愛

讀懂愛的語言,學會表達愛

被人愛著,就是力量。

而愛人也會給你勇氣。」

春節,是家人團聚的時刻。但是在春節,我們同時也要承受親人們各種善意的嘮叨和盤問。

「做什麼工作啊?」

「工資多少啊?」

「有沒有女朋友啊?」

有的人甚至會因此感到焦慮,不想回家。但是我們在想到春節的同時,最不能忽略的其實那些愛的語言

「到家啦!」

「怎麼瘦了,是不是在外面吃不慣啊?」

「這是你最愛吃的,早就給你備著等你回來吃。」

這些愛的語言,你是否都能聽懂、讀懂呢?你是否也會正確表達呢?

GIF

我們每個人對愛的定義可能都不一樣。但是我們卻很少注意到愛的語言,也不會表達自己的愛。

去年5月,中國婦女雜誌社發布了《中國式家庭情感表達方式》調查報告的數據,該調查報告顯示,在中國,患上「家庭情感表達尷尬症」的人群相當普遍,甚至大部分人均認為「愛不需要表達」

36.8%認為「家人之間怎樣都能諒解,不需要特別去表達」;

29.8%認為「照顧好一家老小的吃穿就是對家人的愛,不需要其他的表達方式」;

29.7%認為「努力工作掙錢養家就是對家人的愛,不需要其他的表達方式」。

我們為什麼不擅長愛的表達?

中國人天生的含蓄文化,人們不善用直接的方式直接表達愛意,在老一輩的人中很常見。

中國家庭中愛的表達更多體現在對家庭的實際貢獻,例如掙錢養家、照顧老小,而幾乎很少有像『我愛你』的口頭表達、親吻擁抱牽手這些身體表達。

這一現象在大多數中國父親的身上尤為常見,因為在中國,對一些男人來說,表達情感是脆弱或懦弱的表現。

受到這樣「缺乏愛的表達」的環境影響,孩子缺乏榜樣教他們如何表達愛,成年後也會不擅長表達愛意,更少表達愛。

除了環境影響的原因,不擅長愛的表達還可能是因為內向型的人格特質影響、負面感情經歷的創傷、關係狀態出現問題等。

蓋瑞·查普曼博士(Gary Chapman)在他所寫的《愛之語——兩性溝通的雙贏策略)》一書中,提到一位心理學家這樣的形容:「在每個孩子裡面,都有一個「情緒的箱子」等著被填滿愛。當一個孩子真正感覺到被愛,他才會正常地成長。但,當箱子空了的時候,這孩子就會有問題行為。多半的問題行為都是由於「空箱子」的渴求所激發。」

如果你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孩子的父親或母親,那麼你更應該注意自己對孩子愛的表達。多項研究表明,較好的親子溝通,親子關係中的溫暖情感與孩子較高的自尊、學習能力、積極的應對技巧、較少的心理和行為問題有關係。與孩子們建立溫暖關係的一種方式就是表達自己的愛,認可孩子所做的積極的事情。

為什麼需要學習愛的表達?

許多人以為,要維持好關係,只要避免負面事件就行:不吵架、不出軌、不惹事……而事實上,家人間的情感表達非常重要,尤其是發生誤會或矛盾的時候,也許一句抱歉、一個擁抱,就能輕鬆化解。

如今離婚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往往是由於夫妻間受到太多的心理束縛、不善於表達愛,從而造成了不可挽救的結局。有一項研究顯示,「沒有感到被愛」是伴侶分居或夫妻離婚的根本原因。

在表達愛的過程中,傳達愛意者和接受愛意者都能擁有一段積極、親密的體驗,表達愛意創造了積極的情緒氛圍。表達自己的愛,是給對方一個機會了解真實的你。

這樣的情況在兩性關係中非常常見,由於我們不同的人生經歷,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期望和表達愛的方式。有不同的表達愛的方式就註定會讓我們的關係置於危險之中,也許對方給你Ta心目中最美好的東西,卻不是你最喜歡的、所能接受的。有時,伴侶間彼此都無法溝通自己的脆弱或需求,並繼續隱瞞那些不適感,可能導致問題永遠無法解決而最終關係破裂。

對合適的人、在正確的時間、以正確的方式,所有愛的表達都是有價值的,但是如果沒有公開的討論並接受對方完全迥異的表達方式,就會造成不必要的關係損害。

也就是說,如果每個人的愛的表達方式都能被愛意接收方所理解和歡迎,那麼他們更有可能創造出成功而幸福的長期關係。

(1)確定你的伴侶是如何表達愛的,並讓他/她知道你是如何認識並理解這一行為的。

(2)確定你自己的愛的表達方式,並告訴伴侶這是你表達愛的方式。

(3)向你的伴侶詢問他或她最需要什麼。

(4)告訴你的伴侶你最需要什麼。

(5)最後,感謝對方為努力改善你們之間的關係而努力改變。

當親密伴侶能夠談論並理解他們表達愛的方式的差異時,他們就不太可能會經歷不必要的失望。這種相互理解會使得伴侶們認為自己有責任把他們的愛情語言轉化為對方可理解和欣賞的形式。

還有很多時候,如果沒有來得及表達愛,它會是我們在今後的時間、甚至很多年以內都會感到後悔和遺憾的事情,我們會不斷回想「要是當時說出口就好了」、「要是重來一次,我一定要好好表達」,但是很多時候機會都只有一次。

學會表達愛

與人交往首先要學習的是對方的語言,學習他們表達情感的方式和方法。當然,很多的語言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和從小被耳濡目染養成的,雖然是很難更改的本性,但是還是可以被習慣和改變的。

關於如何表達愛,最常引用的是蓋瑞·查普曼博士(Gary Chapman)《愛的五種語言》一書中的五個建議:

A.肯定的言辭

肯定的言辭,可以滿足很多人需要被人欣賞、認可的需要。

你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問問家人、朋友或伴侶最近的想法和對未來的打算等等,耐心傾聽並給予鼓勵。例如,真誠的讚賞、正面的鼓勵,常常提及對方多重要(如常說我愛你)等等。注意說話的語氣要盡量仁慈、謙遜,而非教訓、命令和控制的。如果一開始你還不習慣直接說「愛」,可以把「我愛你」變成一句描述,比如「我愛你笑起來的樣子」、「我愛你的善良」等等。有時我們和對方太過熟悉,會不自覺地說些過分的話,而好感可能就在不注意中被慢慢磨損。

B.投入的時間

這是指兩人同心一起做些什麼,並給予對方全部的注意力。

很多時候人們更關注相處的時長,比如一周花多少時間在一起。但相處時的質量也很重要。比起呆在一起兩小時各自玩手機卻毫無交流,一起花半小時投入雙方都愛的活動可能會讓人感受更好。你們可以共同作規劃,一次出行或者做一次手工等,完全投入其中。對待孩子,如果他希望你與他一起玩,就認真專註地陪伴,他會非常地高興。

C.送禮物

禮物是愛意的載體。

不論是否是在節日,都可以為自己所愛的人送上禮物,禮物不論價格高低,都能傳達出自己的愛意,還能反饋給自己對兩人關係的安全感。可以多觀察在乎的人平時關心什麼物品,喜歡什麼類型的禮物,把它們列下來。

D.為對方服務

替對方做Ta想要你做的事。

這也是一個表達愛意的方式,例如為對方做一頓飯、幫Ta做家務等等。這些服務需要投以思想、時間並花費精力的,如果是以正面的精神來完成,那就是愛的表現。有些行動未必需要花費很大力氣,比如在父母看來,可能吃光他們做的飯就是對他們的服務。關鍵是要了解你在乎的人希望你為他們做什麼。

E.身體的接觸

身體的接觸可以建立或破壞一種關係,它可以傳達恨或愛。

Chapman博士指出,有些人看重身體的接觸。在他們看來,疏遠他們的身體,就是疏遠他們本身。不單伴侶之間需要肢體接觸,朋友和家人也需要,特別是當人們遭遇痛苦和危機時,擁抱可以舒緩情緒。如果覺得身體緊貼的擁抱過於尷尬,可以變成勾肩抱,或者拍拍手臂或手背。有時候,當在乎的人需要被呵護和關懷時,或許千言萬語也比不上一個輕輕的擁抱。

除了以上的五大建議,我們還需要學會讀懂對方的愛的語言。最重要的是要理解,每個人表達愛的方式都不同,比起強迫對方按照自己偏好的方式去表達,不如接受和享受對方的表達方式。當然你也可以提出你的期望,對方如果愛你,也會願意作出一些調整,但你們必須是雙方共同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協,而不是一方無窮盡地、高標準地要求對方。

如果不開始試著展現愛意,人們始終會對愛的表達感到陌生和焦慮。把愛的表達變成一種日常習慣,不要刻意地而是發自內心地表達愛意。面對你的愛人、孩子、朋友、親人,享受被愛也要學會去愛,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愛意吧,希望你能度過一個充滿愛意的春節,闔家歡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理醫生DrPaul 的精彩文章:

TAG:心理醫生DrPau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