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皇帝的除夕夜:吃中秋節留下來的月餅

清朝皇帝的除夕夜:吃中秋節留下來的月餅

【春節特輯,小佛說史原創作品,請勿轉載】

貼春聯,放鞭炮,除夕守歲,吃年夜飯,種種民俗,是每個人心中永恆的記憶,不過,這只是對普通人而言。「除夕最忙碌。祭祀之禮有三:祀祖先,祀灶,祀天地也。」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人們會不自覺的把福禍的來源歸於神明的指示,因此在辭舊迎新之際,祭祀祖先和神明就顯得尤為重要。「懸神軸於堂中,陳設几案,具香燭,以祈一歲之安」,希望通過這種虔誠的祭祀以祈求神靈能保佑新的一年平安。每個人對新一年的願望都會寄托在事物上,今天小佛想跟大家聊的,是清朝皇帝怎麼過除夕,怎麼寄託自己美好的祝願。

清朝皇帝的除夕夜:吃中秋節留下來的月餅

據《燕京歲時記》記載,除夕當天,皇帝升殿受賀。這其中,不乏外番的貴族和君主,比如像蒙古的王公來北京向皇帝拜年。對清朝皇帝來說,這也是籠絡人心、鞏固地位的好時機,因此清朝皇帝隆重宴請他們。

和平常老百姓一樣,清朝皇帝也會和家人一起團聚,吃團圓飯。每當這時,皇太后、皇后以及眾多妃子、皇子皇孫都會齊聚一堂。按照傳統,清朝皇帝的年夜飯要上齊108種菜,而之所以選 108,是圖個吉利,要知道108代表圓滿,佛珠是108顆,袈裟由108塊布料做成,北京天壇最下層的欄板有108塊,祈年殿每一層有108根石欄。此外,清朝皇帝的年夜飯多以羊肉為主,據說是 為了紀念馬背上打天下的祖先。

清朝皇帝的除夕夜:吃中秋節留下來的月餅

在清朝皇帝的除夕夜中,值得一說的是吃月餅。沒錯,當普通老百姓全家吃餃子的時候,清朝皇帝要在除夕夜吃中秋節剩下的月餅。《燕京歲時記》記載,舊時北京對於中秋節的月餅,有「祭畢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謂之團圓餅」。這表明,那時就有把月餅留到除夕的習俗。《膳檔》記載,內膳房曾給乾隆製作一個重十斤的月餅,其他小月餅多個,按照習俗,大月餅要收著除夕再用。

這種習俗有何寓意?學者吳相湘分析,大月餅留到除夕再用,這和美國人將婚禮蛋糕冷凍保存,到結婚一周年紀念日再分嘗的寓意大概相同。那麼清朝皇帝具體怎麼用這塊月餅?《膳檔》記載:除夕,晚晌,上進酒膳畢,隨送八月十五日收的月餅一個,元光一個,切成二件,用紅漆皮盤盛……上進畢,賞阿哥公主等。

清朝皇帝的除夕夜:吃中秋節留下來的月餅

實際上,這裡所說的元光,是用來祭祀太陽的,而月餅,則祭祀月亮,因此,清朝皇帝在一年當中的最後一夜同時進奉享用,無疑是想表達日月輝映的美好願望。要知道,過了除夕,轉瞬又 是新的一年了,祭神、朝賀又將開始……

資料來源: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吳相湘《三生有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佛說史 的精彩文章:

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信仰基督教的政權 太平天國是如何過春節的?
清軍為破天京城造七萬斤大炮 結果出意外被太平軍嘲笑

TAG:小佛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