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甲午戰爭之後的晚清,也曾經歷過短暫的盛世,真實情況卻鮮為人知

甲午戰爭之後的晚清,也曾經歷過短暫的盛世,真實情況卻鮮為人知

大清亡了,因為給他的時間太少了。如果甲午戰爭早20年,也許完全不一樣。

文|往者鑒

圖為甲午中日戰爭

1894年7月25日,中日為奪取朝鮮的控制權而發生舉世聞名的甲午大戰,此戰對於大清來說可謂是壯烈,它不僅讓李鴻章辛辛苦苦建立的近代中國最強海軍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更是逼迫清政府簽下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其中賠償日本戰費達白銀2億兩。印象中的晚清自此一蹶不振,直到十多年以後武昌起義的成功,使得清政府正式退出政治舞台。然而翻開歷史的大幕,才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圖為晚清人民日常生活

清政府在戰敗後做了很多事情,清朝武備增強,民族資本主義也得到了發展。此時的大清,不僅經濟騰飛,而且武備強大,用「盛世」來形容似乎並不為過。 那些修園子等類的事情不必贅述,其中在三個方面的工作最為典型。

圖為康有為

1898年,康有為等人推行維新變法,立志改變大清朝積貧難返的局面。其實,早在19世紀60年代,清政府就已經以恭親王為代表試行洋務運動,這說明,當時的清廷上下,改革是共識,並不存在拒絕改革的強大勢力,反而是康有為的激進讓自己成了少數派,又不肯與多數派妥協,最終搞崩了合作,這實際上是延緩了改革的進程,欲速而不達。最後,維新派被清洗,但是日子還得繼續過,政治體制改革在維新派出局的情況下,被清政府繼續推行。

圖為晚清女子著裝

特別是1901年,慈禧頒布新政之後,相當於承認戊戌變法的措施是正確的,直接帶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大發展,這個周期一直持續到清朝滅亡,這是史學家基本的共識,也就是所謂清末的「繁榮十年」。聽著和民國的「黃金十年」何其相似!

圖為晚清官員合影

特別重要的是,隨著政治變革的進程,政府的職能許可權逐漸收縮,社會越來越大,自治的民間組織逐漸主導了社會發展方向。凡此,都是1901年新政所帶來的新氣象。

新政改革具有多方面內容,也就只是短短兩三年的時間,新教育體系從上到下建構起來了,盛行千年而越來越不合乎現實需要的科舉制度波瀾不驚地被終結了;中國參照東西洋立憲各國重建了司法體系,行政官千百年來隨意斷案的習慣終於被專業的獨立的司法機構所取代;近代警察體系創建了,城市管理的雛形也出現了。

圖為光緒元寶

反觀清朝經濟發展脈絡,按史料記載:從康熙中葉開始,每年財政盈餘約500萬兩,乾隆中期以後,年均結餘也在1000萬兩左右。 在鴉片戰爭之前的年度財政盈餘超過500萬兩,到鴉片戰爭後的1847年,財政結餘約380萬兩。甲午戰爭前的1893年,國家財政結餘約760萬兩。 清朝財政赤字的真正起點是甲午戰爭之後,僅僅馬關條約,賠償金額就是2億兩白銀,加上利息和其它支出,清朝需要賠償三億兩以上。1896年赤字高達1292萬銀兩,1899年為1300萬兩,1903年的赤字高達3000萬兩,因為對外戰爭中不斷地戰敗,導致大量的白銀外流,此後的清朝廷債務纏身,一直到1911年滅亡之前仍然如此。

可是,清朝又確實很有「錢」,沒有錢如何進行大規模軍備?如何興建新式教育體系?如何修園子?

圖為袁大頭

清朝的金融體系實行的是銀本位,白銀無法印刷,這是一定的。雖然,白銀無法印刷,但「錢」還是可以印出來的。當時的山西銀庄集團,和現代行業協會相結合,發展了當時非常先進的銀行體系。然而,由於國家中央銀行的缺位,金融危機在隨後的一段時間中,此起彼伏。在白銀大量流失、貿易模式陳舊及市場波動的背景下,加上奸商濫發紙幣牟利、政府應對不善等因素,最終引發了災難性的「貼水風潮」。

作為應對,剛出任直隸總督的袁世凱超常規促使直隸銀元局恢復生產,1100萬枚新銅元在數月內就投放市場,對救市成功起到了相當關鍵的作用。自此以後,各地政府便在銀元的生產線上樂此不疲,儘管這種做法給未來社會帶來極大的通貨膨脹,但在當時內憂外患的條件下,確實開闢蹊徑,巧妙地解決了經濟難題。

大清就是在這條「印刷」的流水線上,不僅填平了舊賬,甚至還有了盈餘。


圖為北洋軍艦

我們通常以為,北洋水師在中日甲午海戰慘敗後,首隻近代海軍艦隊便不復存在,大清帝國似乎就沒有近代海軍這個大軍種了。但是大清於戰敗後的次年,即1896年又開始了重建帝國海軍之路。

1896年5月,總理衙門向德國訂購的3艘穹甲巡洋艦中的最後一艘「海琛」號軍艦北上駛抵大沽,另外兩艘「海容」、「海籌」已分別先期駛抵大沽。1897年夏天,在英國訂購的「海天」、「海圻」號巡洋艦到達大沽,按期到達的還有德國實碩廠製造的「海龍」、「海青」、「海華」、「海犀」號魚雷艇。5艘巡洋艦、4艘魚雷艇,使海軍的實力猛增。尤其「海天」、「海圻」屬於二等巡洋艦,是大噸位軍艦。

圖為晚清軍艦

除此之外,大清還大肆編練陸軍新軍,新軍的編練從1895年開始,到1904年,新軍的規模就已經達到18萬餘人。由於是新軍,武器裝備大部分都是從國外採購的新式裝備,支出浩大。

圖為慈禧太后

拋開主觀因素,大清是愛新覺羅家的大清,儘管後世對於慈禧太后褒貶不一,然而再怎麼說,在這個事關大清國運的事情上,慈禧的立場是堅決而唯一的。

大清新政之後雖然經濟騰飛、市場繁榮,但政府的金融市場管理能力並沒有得到相應的提升。政府缺乏金融管理及銀行體系建立的知識和人才,在應對現代化的資本主義經濟大發展時,就時時顯得捉襟見肘、力不從心。更重要的是,在推行新政以後不久,擁有強大政治統治力的慈禧太后以及光緒帝相繼離世,自此就再也沒有強大的權力能夠使得大清這艘巨輪走上正確的軌道上了!

(對於晚清的歷史或者慈禧太后的個人經歷,您有什麼想法,請記得關注小編,或者在下方留言哦,小編一定會回復的!如果您喜歡那就動動手指將文章轉發給您的好友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往者鑒 的精彩文章:

這樣的紀曉嵐,是否跌破了你的眼鏡
茅焦:死諫秦始皇,引發秦國史上有驚無險的一次「公關」

TAG:往者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