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部落到帝國:胞族、圖騰制度和族外婚制

從部落到帝國:胞族、圖騰制度和族外婚制

根據塗爾干提出的術語,胞族曾是各個氏族得以發生的最初圖騰群體,而且是包含這些次生氏族的整個群體。根據塗爾乾的意思,胞族與氏族相像,都具有圖騰性。「胞族是最早的氏族,在其發展過程中,分化為許多次氏族,但沒有胞族,這些次生氏族將失去他們的共同起源和利害一致的感覺。結果,次氏族之間發生的種種關係使次氏族合成的胞族成為一種有統一性的群體:這就是今天我們所見到的胞族。最能表明胞族最初是一種氏族並且是一種具有氏族性的氏族的是,胞族經常有它自己的圖騰,而且胞族所包含的不同次氏族的圖騰顯然源於胞族的圖騰。因此,胞族出現在氏族之前」。在澳洲,部落被分成兩個這種類型的胞族或兩個部分,每一個胞族都形成一個不同的道德人格,而在地方上也各依其營地相區分,這是正規現象。

如果胞族是與氏族相像的圖騰群體,那麼族外婚制既適用於胞族,也適用於氏族,因為這種制度在起源上是圖騰的,這種制度本身也是圖騰制度的重要特徵之一。這是塗爾乾的觀點,而弗雷澤則認為族外婚制與圖騰制度無關。弗雷澤否認族外婚制適用於原始氏族,尤其否認其適用於亞藍達的氏族,而塗爾干曾於亞藍達的氏族中察覺出最原始的組織,察覺出社會組織的絕對起源時間。

對於塗爾干來說,原始社會組織是宗教的,也是社會的,而圖騰之所以能成為社會管的一種要素,正是因為圖騰的宗教性。迫使男人們到其胞族或氏族之外結婚的族外婚製表明的性禁忌完全是一種圖騰禁忌。《社會學年刊》第一卷所刊發的論述亂倫禁忌的文章,旨在論證這一主張。塗爾干首先從圖騰氏族概念出發,正如我們定義的那樣,在這種氏族中發現了後來成為族外婚制的性禁忌的起源:例如,一個狼氏族的男人不能與同一氏族的一個女士結婚,也不能娶一個以狼為圖騰的氏族的女子為妻。這種禁忌是如此的嚴格,以至於違反禁忌者將被處以死刑。現在,我們發現不僅有兩種氏族,而且有多數氏族由上述的區分產生,並形成兩個不同的群體,即胞族。此時不僅每一個氏族中的男女不得彼此通婚,而且第一個群體中的任阿氏族的男子只能娶第二個群體中的任何氏族的女子為妻。所以,當胞族因氏族的發達而產生時,族外婚制也由氏族擴展到胞族。單個胞族中各個氏族的成員彼此視對方為兄弟,而視其他胞族中各氏族的成員為堂兄弟。這種表述使我們想起了所謂氏族就是我們在前面所說的一種家族,其利害關係是親族關係。因此,亂倫禁忌和族外婚制最初是同一件事。

這樣,氏族、家族和胞族都有共同的圖騰基礎,以同樣的方式並因為同樣的理由而受族外婚制的支配。

原因是什麼?塗爾干與麥克倫南、拉布克以及斯賓塞的觀點相反,塗爾干認為如果圖騰的軀體——氏族與胞族——的結婚製為族外婚制,那麼政治社會(即部落)則實行族內婚制。他寫道:「由於氏族和部落這兩個詞不是很確切,所以才會發生這種不幸的混淆,而這種不幸的混淆使族外婚制的問題隱晦不清。」如果我們能夠避免這種混淆,那麼我們應該知道所謂族外婚制並不是指族內男子必須娶異族女子。我們也不能從政治方面尋找解釋,而稱氏族中的男子因一種或另一種原因——如馬爾薩斯式的殺嬰——必須從外國劫得新娘。如果族外婚制是與政治群體或地方群體相對立的圖騰社會的特質,那麼關於族外婚制的解釋應該從圖騰制度的性質中尋找。

現在,圖騰制度是一種宗教制度,包含全部宗教禁忌,族外婚制就是其中的一種表現。我們知道,氏族的成員與圖騰有一種神秘的同質聯繫。圖騰的本質也是氏族成員的本質。但是,如果這種本質附著於個人身上,那麼它必附於人身的某個特殊部分,而人身上最為重要的特殊部分便是血液。結果血液因為是圖騰的樞紐而變得神聖化了,但女子的血液較男子的血液更為神聖;事實上,就母系親族關係而論,正是女子——在澳洲社會中這種現象最普遍——把圖騰傳給她的孩子們。另一方面,女子因生理上的關係而定期流血,那麼女子身上含有的神聖因素隨時流出,並且有與外物接觸的危險。因此,與婦女的接觸絕對地被禁止,這一點不難理解。但是,因為這種禁忌是由於圖騰的神聖性,從而禁忌只適用於這樣一些個體,即這些個體屬於同一圖騰,並因此遵從相同的宗教和受相同禁忌的支配。對於其他人來說,禁忌並不存在。這就是不同圖騰的氏族之間的婚姻才合法的原因。

摘自《從部落到帝國——原始社會和古代東方的社會組織》,大象出版社出版。

《從部落到帝國——原始社會和古代東方的社會組織》是由一位著名的社會學家與一位著名的歷史學家共同完成的,把社會學和歷史學的研究方法結合起來,完成僅靠任何一門學科都無法單獨完成的任務,探討了近東社會組織從氏族到部落,進而到王國,最後發展到帝國的演變過程,給人一種新奇感,令讀者感受到了學科交叉研究的學術意義,為我們審視古代近東文明的社會結構的發生、發展與演進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精華錄 的精彩文章:

《全球史與中國》一種合乎時代的、探究世界發展的路徑
曾國藩家訓之「八本」「三致祥」

TAG:文史精華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