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江山散文 蒸年饃

江山散文 蒸年饃

蒸年饃

眼下年關將至

為了來年有個好兆頭好景象

樸實的鄉村人家做著各種各樣的準備

都想把年饃饃蒸得

雪白雪白的

.

江山精品散文

在西府地區,鄉親們有一句口頭禪是「饃饃蒸得白」,這是一句溢美之詞。比如誰家的房子蓋得新穎別緻了,或是某家的晚輩干出了卓爾不凡的成就了,等等;總之,只要是光耀門庭之類的喜慶事件,都適合用這句話去做評論。眼下年關將至,為了來年有個好兆頭好景象,樸實的鄉村人家做著各種各樣的準備,都想把年饃饃蒸得雪白雪白的!

——寫在前面的話

1.淘麥

饃要蒸得白,說一千道一萬,最基本的「硬體」還是麵粉一定要白。

記得小時候,每年一到臘月的頭上,母親就忙活著撿簸麥子了。先到樓上的麥包里窊出麥子裝進「斗」里,然後順著木梯下來,一下一下地提到院子里,分幾次倒在細密的竹篾篩子中,旋掉混雜其中的沫子土和草籽。還要撿掉裡面的小土顆粒和其他雜物,母親撿簸麥子的過程很仔細,其實在我記憶當中她最仔細的動作,莫過於給斗里裝麥子時那種謹慎的表情!母親說,一升是四斤,一斗是十升,十斗是一石。那個時代,家家戶戶的口糧好像都「不夠吃」,所以過日子必須精打細算。要過年了,要蒸白饃了,所以這次撿簸的麥子就要比平常多一點,提麥子的木斗要略微「冒一下尖」才行!

撿簸麥子是出於衛生的需要,似乎與蒸白饃的關係不大,淘麥子才是決定饃饃黑白的關鍵因素。院里放一個大鐵盆,先倒麥子後倒水,水沒過麥子,用竹篾笊籬把兒一攪,水立馬就混濁不堪,秕子和漏網的草籽浮上來了。用笊籬撇掉上面雜物,又趕緊把麥子撈出來倒進篩子控水!等水淋得差不多了,又把麥子端過去倒在蘆葦席上,再用曬耙刨開晾著!

冬季的太陽好像沒了溫度,晾曬濕了水的麥子只是一道象徵性的環節,等不到麥粒的水分干透徹就要收起。母親說,水分太多「打」不出多少麵粉,水分太少「打」的麵粉又太粗糙,可見,淘麥子才是蒸白饃的關鍵。這種經驗來至於生活閱歷,那一年我太過幼小聽不懂母親的話語,如今已經明白了淘麥子加水的道理,可是卻再也見不到淘麥時的情景了,人們都直接去購買麵粉廠生產的所謂雪花粉了!過去自家淘的麥子磨的麵粉屬於「黃白」,現在市場上銷售的麵粉是「雪白」,這樣的差別當然有廠家加工技術提高的因素,但據業內人士說最重要的原因,還是麵粉里添加了一種叫過氧化苯甲醯的食品添加劑,多少年來這種東西是專門給麵粉增白的不二選擇!

2.解柴

蒸年饃對於一個鄉村家庭來說,事關重大,不可馬虎。人們往往從多方面進行準備,特別是柴火這一塊兒,著手的時間會更早!

鄉里人閑不住,一有時間就掄著大片刃斧頭「解柴」,把長的砍短,把粗的*破細。解好的柴一尺來長,一般都摞在廚房檐口下面的房台上,整整齊齊,四四方方,心細的人家還要給上面苫片塑料紙或爛席片,說是柴火里的新鮮勁別讓西北風給吹跑了!

解柴看似簡單,其實還是要承擔一定的風險。記得很多年以前,村裡有位獨眼老人,據說就是因為解柴的時候用力過猛,另一端的柴火頭蹦起來打到了他的眼睛裡。每當看到我解柴的時候,父親和母親都要過來提醒一番,一定會不厭其煩地給我再講一遍那個悲催的故事!當時我卻不以為然,解柴怎麼能傷了眼鏡,豈不是天方夜譚?後來的事實證明,「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確實是至理名言!那次解柴,慶幸的是我沒有傷到眼睛,柴火頭蹦到了眼帘下邊,僅僅擦破了一點皮,只是火燒火燎地疼了半個月時間,後來就癒合了!這個事件的發生雖然無關大癢,卻給我上了一堂生動的教育課,終於明白災難往往是在不經意間就突然降臨了!頓悟明透,感觸良多,真是:人生本無常,謹慎是良方;多聽老人言,免遭無妄傷。

還有一次,我解從山裡割回來的野柴,發現裡面有幾根漆樹枝丫,當時想漆液都已干蟄了,還能有啥傷害!豈料,山裡樹木的生命力持久強盛,竟然讓我的皮膚一夜之間就起了大片大片的紅色斑疹,奇癢難忍,又過了一天竟然連臉頰也腫大了!這種現象俗稱「漆咬人」,是一種皮膚過敏反應,因人而異,癥狀各不相同,遇到這種情況一般不用藥物治療,基本上七天之後就可以自行恢復。

柴火雖屬草芥之物,卻是農村人居家過日子必不可少的寶貝。歲歲年年物相似,年年歲歲人不同,蒸年饃代代傳承,解柴應該算是鄉親們為迎新春佳節、接福納祥而準備的一種年事吧!

3.趕集

天氣雖然非常寒冷,可絲毫影響不了人們趕年集的熱情。新年新氣象,除過吃的、穿的以外,要置辦的零碎家什還有很多。跟了一集又一集,總有買不完的新東西,琢磨著兜里的錢不寬裕了,有些人就把其它貨物的數量壓縮一哈,不管怎麼樣蒸饃的席蓋子一定得買回去!

席蓋子是用蘆葦篾條編製而成,正四方形,大小規格有一尺八的,二尺的,二尺二的。新席蓋白凈硬朗,正反兩面都能看到精美的人字形圖案,一圈一圈增大蔓延向外擴展,很有層次感;四個卧角方方正正,被十三條篾條交叉著緊緊的鎖住;白亮亮的四條邊像用墨斗彈了一條線一樣齊刷刷的,從人字那一撇的中間處折過來,插到了收口處的五篾內。蒸饃時把席蓋蓋在饃籠上,非常聚集蒸汽,而且還把產生的蒸餾水統統吸納掉,不至於淋到饃上產生黃黃的斑點。

鄉里人勤儉細緻,新買回來的席蓋總要給一邊綁一根納鞋底的線繩,用畢了就掛到牆上。俗話說「傢具在於人使喚」,養成了良好的使用習慣,一個普普通通的席蓋可以用兩三年「新」。

我的父親就會編織席蓋,其實他也沒有拜過師傅,只是聽人說了怎麼編織的辦法以後,就自己拿著席蓋悉心琢磨,久而久之竟然無師自通!那個時代就連蘆葦也算是稀缺的東西,記得有一年初冬時節,父親領著我去大山裡割蘆葦。走啊走,我也記不清翻過了多少山頭,鑽過了幾個山溝,反正是從從天麻麻亮一直走到了太陽正端午,這時候父親才說到地方了。我們坐在一塊大石頭旁歇息,父親從挎包里拿出玉米粑粑饃,我們吃著。對面坡上萬木焦枯盡顯青灰色,唯獨中間那一坨一坨的黃色似乎有無限生機,被山風吹得嘩啦啦直響,父親說那就是山裡的野蘆葦!這一片蘆葦林是有故事的,很早以前有一個河南客家人來此逃荒居住,並培育了這一片蘆葦林,後來家鄉情況好轉,他又搬回老家去了。蘆葦的生命力非常強大,處於荒山野嶺,幾十年來也不曾有人作物管護,它們竟然春生秋枯,繁衍生息,綿延不斷,造福人群!

野生蘆葦割回來了,父親加班加點剝掉皵子劃成篾條,編織成席蓋子。「臘八」一過年集開了,父親把席蓋子挑到集市上去賣,非常暢銷,兜里有錢了就買回自家過年需要的年畫、煙酒、糖果之類的東西,當然還有小孩子們用來吹氣玩耍的「洋尿泡」。在我幼年時代的記憶中,我們家歡樂幸福的年事就是從父親賣了席蓋以後開始的……

席蓋是手工業興盛時代的產物,現在的社會進入了工業科技相對發達的新時代,市場上已經很難再見到它的身影了!席蓋成了一種堙沒在歲月深處的記憶,恰逢臘月憶念聯翩,心中感懷萬萬千千!

4.蒸饃

鄉村人家蒸饃習慣上用「老酵頭」,這是俗稱,其實就是人們常說的酵面。平常每次蒸饃,母親都要從發麵里揪一小蛋出來,放在面瓮里養著;準備蒸年饃的酵頭非同一般,一定得用白麥面和玉米面混合的酵面,這樣的饃口感不但香甜,而且外觀非常瑄白!

二十八,把面發,大概一個禮拜前就要把酵面取出來掰碎放到酵子盆里,加溫水泡上蓋嚴實,為了穩妥起見,最好還是放在灶台比較溫暖的地方。從此每天都要給酵面里攪一把小麥白麵粉,直到酵水變粘稠了,上面還泛起了一層細細的氣泡!酵子發旺了,就可以起面了,面在大盆里蓋上濕籠布,大部分人會放在鍋里,當然也有些人會放到熱炕上,還要蒙上被子!這是一個靜靜等待的過程,讓面在溫熱的環境中,一點點地餳,慢慢地發酵;一半天時間左右,面的體積就膨脹了幾倍,裡面布滿均勻細密的氣泡,這時把面倒在案板上;加食用鹼揉勻,再餳一餳,可以說從這以後才算真正地進入了蒸年饃的程序!

先用刀切一小疙瘩麵糰,搓成均勻的細條,再用刀「啪啪啪」剁過去,面劑子成了,整齊的擺在蒸籠里。大約有十五分鐘左右的時間,第一鍋小巧玲瓏的年饃饃就出鍋了,雪白雪白的模樣非常可愛,秀色可餐,熱氣氤氳,甜香撲面,沁人心脾!

母親蒸年饃的時候,偶然也蒸花花饃,就是把面劑子切得更小,兩個一沓再用筷子狠狠一夾,於是蒸出來的饃就像長了四個瓣瓣的花朵。母親蒸年饃從來都不怕麻煩,蒸的那油麵包子更是一絕!趁著剛提煉了大油的熱鍋,母親窊些「黑面」倒進去,再少少地放點食用鹽和十三香調料,然後用鏟鍋匙不停地攪拌,等到鍋涼了的時候,熟面也就算焙炒成功了!給熟面里加點兒水攪拌勻稱,這就是蒸包子最好的餡料。

後來我學了廚師,知道人們蒸包子講究的是皮薄餡足十八褶,雖然母親蒸的包子遠遠沒有達到食品店生產的標準,但依然讓我記憶猶新,常常到了年關的時候不由自主地就想起來,竟然一瞬間饞涎欲滴,不能自已!

記憶中蒸年饃的情景過去了好多年,如今我已人到中年,母親亦步履蹣跚。時代換了模樣,過年的傳統習俗依然沒有改變,變化了的只是人們過年的方式和氛圍。畢竟現在的社會物阜民豐,只要經濟寬裕沒有買不來的商品,身邊很少有人再去費心勞神蒸年饃了,絕大多數的家庭都去食品加工點預定了雪白雪白的年饃饃!

——寫在後面的話

【編者按】一篇鄉土氣息頗濃的作品,讓人閱後頗有回味.作品通過四個章節,張馳有致地敘述了蒸年饃的整個過程.情節描摹細緻.且於其中盈益出濃郁的情感色彩,使人感動.文字流暢,語言生動,是篇佳作.值得發表薦閱!謝謝賜稿綠野社團.問好作者.【編輯 醉愛】

作者:林科

林科,實名:李林科,陝西省寶雞市眉縣,曾用筆名:李子樹,希望,熱愛文學,自1986年以來,先後在《陝西農民報》、《寶雞報》、《民聲報》、《陝西科技報》、《民主與法制》、《秦風》等報刊雜誌作品。人生經歷坎坷曲折,做過廚師和個體經營,期間,曾受聘于軍區後勤處三年。目前,因身體原因回到家鄉,簽約江山文學,通過開放大學網路授課平台,學習漢語言文學。

江山首部幽默職場

喜劇《雞毛蒜皮》,此劇正在熱播中,手機掃右側二維碼觀即可觀看精彩劇情!開心與你同在!

《雞毛蒜皮》

江山文學網目前擁有作者八萬人,作品70萬餘篇,是創作群體最為廣泛的文學原創網站。

開設欄目有:長篇頻道、短篇頻道、江山徵文、江山萌芽。短篇頻道:情感小說、傳奇小說、江山散文、雜文隨筆、詩詞古韻、江山詩歌、作品賞析、微型小說、影視戲曲、微電影劇本。

長篇頻道:人生百態、軍事歷史、青春校園、經典言情、懸疑武幻、劇本連載。其中江山「萌芽」是全國中小學生習作園地,專門選拔優秀編輯一對一,手把手對孩子作品的不足與亮點給予細心修改和充分肯定,以最快的速度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山文學 的精彩文章:

江山小說 心雪

TAG:江山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