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漲姿勢|飛豹戰機為何放棄並列雙座設計?有利對地攻擊但缺陷不小

漲姿勢|飛豹戰機為何放棄並列雙座設計?有利對地攻擊但缺陷不小

原標題:漲姿勢|飛豹戰機為何放棄並列雙座設計?有利對地攻擊但缺陷不小



在中國的國產戰鬥機中,殲轟-7「飛豹」戰鬥轟炸機恐怕連過氣網紅都算不上了,作為一種80年代末首飛、90年代到2010年代裝備的國產戰機,它是中國第一種重型雙發戰鬥機。


但飛豹研製之初也曾有不少蹉跎,特別是空海軍對於其座艙布局曾各執一詞,為何看似無關緊要的座艙布局,會影響這麼大呢?



殲轟-7是上世紀70年代中後期上馬的,1974年西沙海戰,中國深感沒有能夠在遠海使用的戰鬥轟炸機,因此它是作為轟-5輕型轟炸機後續機研製的,所以,在1986年范堡羅航展上中國首次披露了「飛豹」存在時還叫B-7(轟-7),直到1988年首飛時才更名為殲轟-7。


既然殲轟-7是作為轟-5的後續機研製的,因此側重對海對地打擊能力,在是否需要具備對空作戰能力方面,海空軍有了分歧,空軍認為應該要使用並列雙座布局,兩個飛行員都有出色的前方視野,在複雜的對海對地打擊任務中也好配合,而海軍則想要串列雙座,阻力小而且在格鬥空戰時視野遠比並列雙座優異。



▲此圖和題圖是目前唯二的兩張並列雙座型殲轟-7模型的照片


在上世紀70年代,並列雙座布局的戰鬥轟炸機、攻擊機還真是多如牛毛。

美國的F-111「土豚」、蘇聯的蘇-24「擊劍手」,還有60年代的A-6「入侵者」,這些飛機普遍都採用並列雙座布局,因此空軍想要並列雙座的轟-7也有道理,當然海軍提出的串列雙座布局更有自己的優點。




但是對當時的中國航空工業水平來說,並列雙座的飛豹既不現實也不符合戰鬥轟炸機的發展趨勢。


一方面,並列雙座布局戰鬥轟炸機難以執行纏鬥空戰,加大的機頭橫截面導致阻力直線上升,像俄軍的蘇-24遇到土耳其的F-16隻有被吊打的份兒,後期以F-15E、蘇-30為代表的多用途戰鬥機全部都採用了串列雙座設計。


另一方面,為了改並列雙座,飛豹所需的動力肯定要求更高,或者付出飛行性能下降的代價。當時中國海軍獲得的第一批飛豹戰機於上世紀90年代服役時,還使用了70、80年代向英國購買的原裝羅羅斯貝MK202發動機,渦扇9秦嶺發動機到2000年後才定型。



此外,還有一個常人容易忽略的因素,讓並列雙座飛豹只停留在圖紙和模型階段。

串列雙座戰機的彈射救生是有時序的,一般來說都是后座先彈射,前座後彈射,兩者之間相差個1秒前後,以避免彈射座椅的火箭射流灼傷對方導致開傘失敗或者空中對撞,而並列雙座的彈射座椅彈射軌跡要更加複雜一些,美軍的F-111乾脆使用了整體式彈射座艙,技術非常複雜。



▲飛豹的彈射座椅地面試驗,后座先彈


可以說,如果當時殲轟-7真的使用了並列雙座,那就是逆歷史潮流而動的跟風之舉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烏龍防務評論 的精彩文章:

漲姿勢|這三個小國有空無防,為攔截俄機北約戰鬥機都來幫忙!
侃軍情|俄軍飛行員攜最兇悍手槍依然戰死,搜救措施不得力都白搭

TAG:烏龍防務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