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人連一胎也不想生了?多位專家支招「人口危機」

中國人連一胎也不想生了?多位專家支招「人口危機」

近期,有一組慘淡的數據引起了社會的關註:2017年中國出生人口數量和出生率雙降。難道中國這個佔世界人口1/5的國家也要步入「性冷淡」的社會了嗎?

作為一個超級人口大國,中國一度享有令他國歆羨的人口紅利。而近年來,人們的生育意願逐漸降低,即便中國推出了「二孩政策」,但效果也不盡如人意。

如何提高人們的生育意願,如何鼓勵生育,看看經濟學者們有什麼高招。

攜程創始人梁建章:取消任何生育的限制

梁建章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促進生育政策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研究。為此,我們提出以下鼓勵生育的建議,具體分為七個方面。

1、取消任何生育的限制。

鼓勵生育的前提是取消生育限制、全面放開生育,不需要辦理生育審批,取消徵收社會撫養費,取消「超生開除」等處罰措施。

2、給予每個家庭的第二個孩子6歲之前,每年10萬元的抵稅額度。

隨著中國變得富裕,特別是少子化促使養育奢侈化,中國社會養育孩子的費用節節攀升,讓許多家庭對生育二孩望而卻步。目前大城市撫養孩子的每年平均花費可能超過兩萬元,這還不包括父母的機會成本以及時間和精力投入。要切實減輕育齡夫婦撫養孩子的負擔,政府有必要對養育家庭進行財力支持,可以按孩子人頭抵稅,也可以直接補貼。

由於不同地區和人群之間存在很大的收入差距,我們建議個人所得稅減免和現金補貼的方式並重,對高收入家庭通過孩子人頭抵稅的方式減免個人所得稅,為了提升生育率並整體降低財政壓力,可以在二孩政策實施的當下僅對第二個孩子實行抵稅,等到全面放開之後再對第三乃至更多孩子實行,而孩子抵稅所減免的金額以每個孩子每年累計到10萬元封頂。

此外,還可以借鑒韓國的做法,對多孩家庭購買汽車減免使用稅。韓國政府在2010年審議的《地方稅法修正案》規定,養育3名及3名以上未滿18歲子女的家庭及養育者,在購買汽車時將享受減免使用稅及登記稅的優惠政策。

3、給予每個家庭的第二個孩子6歲之前,每年1萬元的現金補貼。

由於收入較低者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所以減免稅收不適用於低收入家庭,對於這些家庭,可直接發放現金補貼。對六歲以前的孩子,我們建議政府以這些方式轉移給這些家庭的支付大約以每個孩子每年平均1萬元左右為標準。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從2011年至2016年這6年間,我國平均每年出生1668萬人,二孩佔比不超過50%,由此可以計算得目前6歲以下的二孩兒童不到6000萬人,因此每年政府用於輔助養育二孩的支出總共不超過6000億元,不到GDP的1%。相比之下,北歐和西歐的國家對養育家庭的補貼一般相當於GDP的3%—4%。可見,本文建議的財政補貼的力度比起北歐和西歐等低生育率國家的補貼力度還是偏低的,但是可以作為一個開始,以後逐步加大補貼力度。

4、全國建設十萬個幼托中心,把0-3歲入托率提高到50%。

大量年輕人不敢生育二孩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看護孩子的時間和精力成本高昂,這特別體現在孩子入托、入幼、入學的困難上。尤其是未滿三歲孩子的托兒服務嚴重缺乏。衛計委的數據顯示,0-3歲嬰幼兒在我國各類托幼機構的入托率僅為4%. 我們建議把0-3歲的入托率提高到50%左右,要做到這點政府有必要直接或者牽頭興建約十萬個幼托中心。

5、把0-3歲的幼兒教育列入義務教育。

研究顯示,對社會來說,學前教育具有極高的回報價值。為此,我們建議把學前看護納入免費的義務教育範疇,也就是說政府提供免費的託兒所和幼兒園,讓常住當地的家長只要有意願就可以將孩子送入。

另外,目前我國的幼教師資缺口比較嚴重,需要提高幼師待遇,以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從事幼教行業。按照2013年教育部印發的《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暫行)》,全日制幼兒園的教職工與幼兒的比例需達1:5至1:7。然而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幼兒園教職工為381.8萬人,師生比約為1:12,若要達到1:7的目標,需新增幼教職工248.8萬人,中國幼兒園的教職工配備標準離要求仍相差甚遠。

6、取消各地非戶籍人口的入學限制。

在很多大城市,外地戶籍就業者已經佔到工作人口的一大部分,但不少城市卻是根據戶籍人口規模來規劃配置教育資源,導致了非戶籍孩子入幼、入托、入學的困難。重物輕人的城市化,更讓許多農村孩子成為留守兒童。雖然很多外地戶籍人口在大城市工作和繳稅,但他們的孩子卻不能享受同等的教育福利。其後果是,不少到了結婚生子年齡的年輕人,面臨著要麼離開城市、要麼讓孩子回鄉成為留守兒童的兩難選擇。不少人也被迫推遲生育計劃,甚至放棄養育小孩。

我們建議取消各地非戶籍人口的入學限制,只要是中國公民就可以在任何城市獲得義務教育,讓外來人口真正留在城市生活,並讓他們的孩子方便地就近入托、入園、入學,不僅是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生育率的重要措施。

7、保障非婚生育小孩的平等權利。

隨著女性教育水平和職業發展的提升,很多職業女性不願或者未能婚配,導致各國的結婚率在逐年降低。儘管北歐國家的結婚率低於中國、日本等東亞國家,但由於大約有40%-60%的孩子來自婚姻以外,所以北歐國家仍能維持比東亞國家更高的生育率。

毫無疑問,我們並不鼓勵非婚生育,但認為那些有能力和意願去獨立撫養小孩的女性,也應該公平地享受生育的權利和福利。因此,我們建議在法律和法規上去除任何對非婚生育的歧視,充分保障非婚孩子的合法權益。

過去30多年來,中國年出生人口整體大幅萎縮。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80後、90後、00後的人口分別是2.19億、1.88億、1.47億。從80後到00後不到一代人時間,出生人口萎縮了約33%。儘管全面二孩政策會帶來出生人口短暫而有限的堆積反彈,但在此之後,由於處於22至30歲的生育高峰年齡的女性在未來10年將萎縮40%以上,並且年輕一代的生育意願已經大大降低,如果不儘快出台大力鼓勵生育的政策,中國未來出生人口將不可避免出現斷崖式墜落。

全國政協常委李崴和中國與全球化智庫高級特邀高級研究員黃文政:亟需問責人口數據

李崴

黃文政

1、成立向高層負責的獨立於統計和計劃生育部門的調查委員會,檢討有關人口統計和預測的重大失誤,以及為何幾乎所有的統計和預測都一而再高估人口增長,針對瀆職、誤導甚至造假行為追究責任。委員會可以包括國家安全委員會、中紀委和國家監察委員會及專業學者。

2、人口普查和抽樣調查是有關人口專門性調查。經驗表明,其原始數據比修正後的數據更可靠。不同於單一的出生人口數據,這些數據是多指標的系統性數據,可以相互驗證。建議確定人口普查和抽樣調查數據的權威性,禁止任何部門對其進行修改。

3、每年公布出生人口數是衡量政策短期效果的重要參考。該數據與抽樣調查數據越來越嚴重的偏離給人口政策的決策基礎造成重大風險。建議作為專題研討。此外,教育、公安、衛生部門數據有輔助性價值,但其收集和處理方法不透明。建議規範各部門數據格式,公布包括按地區、年齡等分列的詳細數據以及數據收集、處理方法,以便外界監督、核實。

4、成立獨立的專門機構,整合和監測人口統計和預測;定期發布不同數據源的、在格式規範的可對比的數據報告。不同的民間學術單位和專業人士可向其遞交在不同時段的人口預測,並定期更新。該機構可就各方預測的準確定期發布評估報告。

5、《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提出,全國人口在2020年達到14.2億,到2030年達到14.5億。該規劃能否成功關係到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執政黨的執政信譽。建議對該計劃的實施效果設定明確的預警標識和問責機制。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研究員易富賢:獨生子女政策改變了人們的生育觀

易富賢

由於補償性出生高峰的消退,今後的生育率將繼續下降,也將拖著經濟不斷下行。2000年以來中國的生育率就一直低於日本,2010-2016年中國平均只有1.18,日本還有1.42,意味著今後中國的人口危機比日本要嚴重得多。中國的生育環境也比日本更惡劣,2015年日本、中國台灣地區的一孩次生育率分別為0.71、0.60,總和生育率分別為1.45、1.18;而中國大陸的一孩生育率只有0.556,為全球最低,意味著即便停止計劃生育,總和生育率也達不到1.2,需要漫長的時間鼓勵生育才能將之提升到1.4。

中華文化圈地區的生育率是全球最低,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新加坡在絞盡腦汁鼓勵生育,但是2015年的總和生育率分別只有1.18、1.20、1.24。在美華人的總和生育率也只有1.3左右,遠低於美國全國的1.8-2.0。中國大陸除了有如這些地區的共同原因外,還因為獨生子女政策改變了人們的生育觀、生命觀和經濟體系。

中國新一代育齡人口從幼時就接受了計劃生育宣傳,「少生」的觀念已經深入骨髓,已經形成了生育的「爬蚤心態」(用玻璃罩限制跳蚤跳的高度,跳蚤碰壁後自動適應不斷降低的罩子高度;後面取下罩子,跳蚤不跳了,變成了爬蚤)。幾十年來,社會經濟模式也都是圍繞主流家庭只有一個孩子而進行的,並將呈慣性延續。獨生子女承載著家長的所有希望,大學擴招後,平均受教育時間在不斷延長,婚育觀念改變,婚育年齡推遲,不婚不育率和離婚率提高。並且中國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人口密度過高,國際經驗表明這是不利於生育的;而中國進行的又是「大城市化」,大量育齡人口湧入生育環境最為惡劣的大城市。

人口政策需要的是「改正朔,易服色」,勇於切割,輕裝上陣。有理由相信,中國會很快停止計劃生育,並出台休養生息的政策,那麼將是人口再生產的歷史性轉折,將開闢「尊重生命、保障人權、視人口為財富、將人當人看」的嶄新時代。

中國需要改革整個經濟、社會、文化、教育模式和城市規劃,才能有效提升生育率,其難度比1979年的經濟改革要大得多,歷史影響也更為深遠。如果能有效提升生育率,那麼將奠定今後幾十年、上百年經濟繁榮、社會穩定、國力上升的人口學基礎,可以說是「再造中華」,功近而德遠!(節選自《中國經濟報告》)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蘇劍:立即徹底廢除計劃生育政策

蘇劍

我國必須立即實施大幅度、大規模的鼓勵生育的措施,才能保證人口的可持續性,進而為經濟、社會、政權的可持續性提供人口方面的保障。具體政策建議如下。

1、立即徹底廢除計劃生育政策。現在有一種說法,說「計劃生育」並沒有說一定是抑制生育,也可以是刺激生育,因此「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還可以繼續堅持。這是完全錯誤的。「計劃生育」如果被用於刺激生育,為了實現計劃,會再度導致粗暴執行,引發社會緊張局面。而且這種政策逆轉會引發民間對政府政策公信力的懷疑。

2、轉變人口觀念,調整宣傳口徑。要破除「人口是負擔」的觀念,樹立「人口是資源」的觀念。人口就是市場,就是需求,有人才有市場需求,才能擴大內需,沒有人啥都沒有。同時,勞動力就是供給,有勞動力才有生產,沒有勞動力同樣啥都沒有。所以,人口和勞動力同時是需求和供給的主要源泉。

在宣傳方面,加強對鼓勵生育的宣傳,要將生育跟社會公益聯繫起來,號召人們多生孩子,「多一個孩子就多一份希望,對社會多一份貢獻」。台灣目前的口號「孩子是我們最好的傳家寶」我們也可以借用。

另外,國情所限,中國家長不光要養大孩子,還要管他成家立業。所以很多人撫養幾個孩子相應的還要考慮留多少家產給他們。比如對男孩就要準備一個房子才好結婚。之所以會構成這樣的現狀,一方面是觀念所致,另一方面還是福利制度不完善,個人的生存狀態過於依賴個人財富。倘若大家最基礎的生活、住房、受教育的權利都很容易得到保證,就會願意而且具有足夠的財力多生孩子。這就需要一方面通過宣傳改變老百姓的觀念,使其父母和孩子都形成孩子應該自食其力的觀念,另一方面要進行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改革。

3、在人口問題上,不要寄希望於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等技術。現在有人說,這些技術會緩和中國勞動力和人口減少帶來的問題,甚至有人說,這些技術未來將導致巨量的失業。這種觀點是完全錯誤的。實際上恰恰相反,歷史經驗表明,技術進步是增加勞動力需求的,不是降低勞動力需求的。最近30多年,世界科技發展天翻地覆,同時人口大幅度增加,但失業率總體上並沒有上升,就業人數和人口基本上是同步上升,這足以說明技術並不是排斥勞動力的,恰恰是促進就業的。信息技術就是突出的例子,信息技術的發展雖然消滅了傳統的郵政通訊,但卻創造了龐大的信息產業,創造了巨量的就業機會。因此,可以預見,機器人和人工智慧技術同樣會導致大量的勞動力需求;在我國勞動力大規模減少的情況下,這將進一步加劇我國勞動力短缺的局面。

4、降低法定結婚年齡。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比較,我國的法定婚齡確實也有降低的空間和必要,可以將目前的男22周歲,女20周歲分別降低到20和18周歲。這個政策估計效果不大,但有這個政策總比沒有強。

5、延長產假、陪護假和哺乳假。女職工應享受全額帶薪產假。我國目前婦女休產假各地標準不同,基本假期128天至188天不等,最長可休至子女一周歲(重慶),男方陪護假7天至一個月不等。《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規定「女職工生育享受98天產假,難產的應增加產假15天」。哺乳假目前規定,生育第一個子女並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哺乳假6個月;符合計生政策生育第二個子女的,哺乳假3個月。建議全面取消一二胎假期差別,實施產假不低於180天,陪護假不低於30天,哺乳假不低於6個月的政策。同時,應該發展單位育兒託管、哺乳室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為女職工產假後安心工作提供幫助,形成支持生育的氛圍環境。

6、實施生育、養育補助計劃,降低生養成本。實行免費生育,或國家提供全額生育保險。可以給每個孩子每月補貼一定數額的生活費,並增加醫療補助。加拿大的「牛奶金」就是一例。有些國家給與的支持力度之大,養幾個孩子得到的補貼就足以養活一家人。我國應該向這些國家學習。

7、大力發展托兒服務業。現在好多夫婦不敢生孩子的原因之一是沒人帶孩子。建議全面放開對這一行業的管制,鼓勵民間資本自由進入這一行業,並全面免稅以及取消其他各種行政性成本,同時由政府對這些機構按接收嬰幼兒數量發放補貼並免費提供免疫及一些嬰幼兒常見病的基本醫療服務等服務。

8、放寬父母投靠子女落戶政策。育有多子女的父母,可選擇任一子女投靠落戶,並轉移相關的社會保險、醫療保險等,解除幫助子女照看孩子的老人異地養老制度障礙。

9、教育體制改革。逐步將托兒和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範圍,由財政撥款資助,完善幼兒園的基礎設施和師資配置,解決年輕人養不起所以不敢生的問題。最終實現從幼兒園直到高中均實行免費教育,同時放開民間辦學,有特殊需要的小孩可以在民辦學校就讀。

認真改革教育制度,在正規課堂上提供學生需要的教育和培訓,以免學生課後參加各種培訓班而大幅度增加教育成本。

增加少年宮、博物館、科技館、兒童遊樂場及社區兒童遊樂設施等,為學生課外學習、遊戲提供便利。

在學校提供課後帶孩子服務,可以是帶孩子遊戲或者僅僅是看管孩子。由於學校放學時間跟家長下班時間往往不一致,導致接送孩子不便,增加養育成本。也可以鼓勵由私人企業或個人提供這種市場化服務。

10、嚴厲打擊拐賣、傷害兒童的犯罪行為。現在的孩子上學即使在同一個社區內都需要家長接送,甚至孩子在本社區內玩耍都需要大人看護,這大幅度增加了養育成本。對於沒有老人帶孩子的家庭來說,這幾乎是一個不可克服的困難。這就需要提高對此類犯罪的打擊力度。

11、稅收改革。為多生孩子的家庭減稅。按照生育孩子的情況進行家庭個人所得稅的適當扣除,以減輕養育孩子的負擔。我國目前個人所得稅是按個人徵稅,以後可以按家庭徵稅,按養育人數設置家庭起征點,或者在個人所得稅中以其他方式考慮養育人數。比如,按照現行起征點,假定每個人的起征點為每月3500元,那麼一個四口之家的起征點就可以是14000元。

12、取消對非婚生子女的任何限制和歧視。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進步,家庭的重要性越來越低,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不婚生活,這是一個世界性潮流。可以預見的是,以後的社會中,婚姻將衰落,單身生活將崛起,因此,以後的生育將主要是非婚生育,必須儘早出台鼓勵非婚生育的政策。目前,許多人選擇不婚,但希望有孩子,對非婚生子女的限制和歧視比如戶口登記、孩子入托上學等等方面的限制使得這些人不敢生孩子。目前的社會價值取向下,可以先取消對非婚生子女的任何限制和歧視,比如在戶口登記中可以由家長自願選擇只登記父母一方的信息。

13、降低機會成本。在現代社會中,婦女生養孩子的機會成本很大。女的生孩子的話,平均一個孩子就要消耗兩到三年的時間。工作的機會和職業發展都會受到較大影響,如果是生三個孩子的話,那就相當於快10年。有些單位機關的女性員工如果要二胎,休假回來後很多都調崗到一線了。企業也有很多辦法讓員工不敢隨意生育。所以,用人單位的態度也很重要,必須設法給用人單位施加壓力,保證婦女的職業安全和職業權益,降低其生育的機會成本。

孩子在母親腹內近10個月及產後恢復更長時間,沒有保障女性不願意生(現在觀念不一樣了),生養過程女性付出更多無法用貨幣衡量,要給女性經濟保障與貢獻榮譽,否則女性尤其是高學歷女性不會願意多生。母親的素質決定孩子的素質,所以要給女性看得見的物質和精神支持。

14、限制並最終禁止墮胎。未出生的嬰兒也是人,要尊重生命,珍愛生命,政府、父母、醫院等任何人或機構都無權殺死未出生的嬰兒。

15、健全收養制度,建立更多孤兒院。禁止墮胎、取消對非婚生子女的限制和歧視之後,可能會出現大量生、養需求不匹配的情況,這就需要健全收養制度,並建立更多孤兒院。(節選自微信公號「未名宏觀研究」)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商幫 的精彩文章:

年薪1500萬的宏觀預測之王任澤平關於2018年經濟,股市,房價等的預測精華
華為的冬天,會再度降臨嗎?

TAG:小商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