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果有一位信任的健康管家,「流感下的中年」結局是否會被改寫?

如果有一位信任的健康管家,「流感下的中年」結局是否會被改寫?

最近朋友的問候方式變成:「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看了嗎?

一位剛滿60的老人,從患上流感不以為然到入院就醫,之後輾轉五所醫院,從門診到住進ICU,用上人工肺,最後不治身亡,僅僅29天陰陽兩隔。

讀完這篇悲傷寫實的長文,我一聲嘆息,夜不能寐。

作為一名醫院工作的非醫療人士,我的感觸很多,於是寫下以下文字,希望對朋友有所啟發。

觀念和習慣是如此之輕,以至於無法察覺。

又是如此之重,以至於無法掙脫。

在來醫院工作之前,對待感冒這種「小事」我也從來不當一回事,家裡常備的克感敏,一感冒就抓來吃,要是發燒了也是吃點退燒的感冒藥加頭孢就對付過去了。

自己有孩子了之後才開始知道,感冒要分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如果是病毒感染,即使用抗生素也是沒有用的;如果是細菌感染,就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想起小時候,只要一感冒發燒媽媽就給我塞頭孢,現在想想也是蠻後怕的。

在國人的觀念里,感冒根本不是病。所以很多去國外的朋友很難接受,感個冒去醫院要花400美金挂號看醫生,看完醫生沒有配任何葯,只讓回去喝水。我們真的習慣了花4元去公立醫院挂號,然後花1000元掛點滴、吃一堆葯,似乎這樣才是正常的,sigh~

就和文中作者岳父差不多時間

在我家也發生了一場感冒的小戰爭

去年12月諾如病毒流行,18個月的寶寶不幸中招,吃什麼吐什麼,連喝水都吐。因為已經是晚上7點,正在糾結是否要立即送往附近醫院急診,在微信上向兒科傅醫生描述了癥狀,傅醫生讓我不要擔心,懷疑是諾如病毒感染,醫生建議立即斷掉所有的奶類和肉類,只給米湯等少量碳水化合物。因為在醫院工作的便利,平時寶寶有不舒服都是看傅醫生,對她已經像朋友一樣信任,於是當天晚上就完全按照她的話執行。

第二天下午,寶寶開始發高燒,依然嘔吐,心急如焚的老人又想送寶寶上醫院。我又微信諮詢了傅醫生,傅醫生詢問了一下寶寶的進食情況和體溫,建議繼續在家觀察,因為醫院已經全是流感和諾如病毒的寶寶,很容易交叉感染。我相信醫生的專業判斷,用冰寶貼物理降溫,繼續只給碳水進食。

到了第三天,寶寶退了燒,精神狀態也好多了,除了期間因為婆婆擔心寶寶營養不良偷偷給他喝奶粉,導致又發生過一次嘔吐(老人的固有觀念真的很難去改變),第5天寶寶就好全了。整個過程沒有吃一粒葯、沒有去醫院排隊,沒有花一分錢,最重要的是,寶寶和家裡大人都沒有受罪。

我常想,如果沒有傅醫生這位朋友,那我家的情況是這樣的:全家人帶寶寶半夜去急診、排隊、抽血、等待、掛水;運氣不太好的話,寶寶或者大人又被傳染上流感,雙重病毒夾擊……

這件事後我真的體會到,在關鍵的時候能有一個信任的醫生朋友是如此重要!——醫生朋友的作用不僅僅在於給你診斷疾病、開藥,更重要是基於對你家人的了解,幫助你做出最有利的選擇。

為什麼美國人都有家庭醫生?

而我們號稱有5億人有家庭醫生

可是沒有你和我

生病其實是一個小概率事件,但問題是,一旦你不幸得了病,對你家庭而言就是一個百分百面臨解決的「難題」,這個難題至關生死。即使是一個小感冒,如果打開了抵抗力的大門也會轉肺炎、多器官衰竭……除了祈禱自己的運氣好一點,我們是否可以提前為自己的健康做點什麼?

文中作者感嘆到,需要多認識幾個醫生朋友,請對他們好一點。如果有家庭醫生,全家的健康觀念和生活習慣就被潛移默化地影響,得病的機率是不是就少一點?如果有家庭醫生從感冒初期就介入並提供建議,是不是可以更快找到針對性的治療方案,結果就並非如此……

小時候看美劇《成長的煩惱》,經常聽到傑森說「我約了我的家庭醫生」煞是羨慕。據國家衛計委的統計,現在有5億中國人也有社區家庭醫生了,可是我不知道我的家庭醫生是誰。我曾經打電話到社區醫院去詢問,社區醫生回答我她要負責500個家庭,真的很忙。好吧,我相信。

真正的家庭醫生服務只可能是私立醫院和診所提供,家庭醫生的核心是長期、專業、信任。家庭醫生和公立醫院陌生醫生最大的區別是,家庭醫生基於對你的了解、信任給予專業建議;公立醫療系統的第一動力不是創造價值而是免責(馮唐評論),但這是體制和機制決定的,不能為難和責怪他們。

有些事兒根本不是有社保就能扛得住的

一個月前流感大爆發,上海所有公立醫院兒科門診排隊4小時以上,不少朋友急著打我電話想轉到SIMC——早就聽聞我們的兒科環境好、醫生好、還不用排隊,就是擔心不進醫保費用高。我的回答是:如果有商保可以全部報銷。於是,好幾個朋友紛紛去香港買保險了。

你必須知道,基本醫療保險只能提供最基礎的保障,很多進口葯、創新葯、新型治療器械都無法納入醫保範圍。如果可以通過商業保險解決支付問題,我們當然選擇高端、優質的醫療機構,為什麼還要跑去擠公立醫院呢?

讓醫生得到尊重,讓患者得到關愛

文中這個片段讀了讓人特別揪心:面臨是否要給岳父上人工肺的抉擇時,醫生太忙沒有時間和家屬溝通,能不能治癒?有沒有後遺症?這是什麼原理?沒有明確答案,只有10分鐘時間,家屬不得不做出艱難的抉擇。

公立醫院的醫生真的太(ku)忙(bi)了,不怪他們。作者只發了一個感嘆:以後堅決不讓女兒學醫。

心靈醫者應該是醫路行者的終極目標,醫生就是要多與客人進行交流和溝通,語言也會成為靈丹妙藥。醫生不僅要醫病,還要醫心。

「有時治癒、時時關心、總是安慰」—— 特魯多醫生一句話就道出了好醫生的標準。

我相信,每一位醫護工作者在立誓成為一名白衣天使時,都懷抱著救死扶傷的美好願景。

我期待,在醫患矛盾突出的當今中國,SIMC能成為一個像梅奧診所那樣的優質醫療機構——一個能讓醫生找到自身價值、獲得社會的尊重,也讓病患得到溫馨的人文關愛,享受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我希望,越來越多的人提前管理健康,對疾病多一些了解、對醫院少一些抱怨、多醫生一份理解。

醫者仁心,渡己渡人,但求每個家庭少一些悲傷,多一些生機。

文字:Cheer

編輯:閔佳春

校對:劉麗莉

審稿:Cheer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IMC上海國際醫學中心 的精彩文章:

TAG:SIMC上海國際醫學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