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張江實驗室,擼起袖子這麼干!

張江實驗室,擼起袖子這麼干!

在科創上海,最閃亮的「金字招牌」無疑是正在建設中的張江實驗室。上海光源、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超強超短激光裝置、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活細胞成像平台,以及啟建的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隨著張江實驗室的建設,這些大科學裝置個個都將成為科創的「國之重器」。

2月13日,在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召開了張江實驗室管委會第一次會議,會上討論並審議張江實驗室章程、組織架構,對2017年工作進行了總結,對2018年工作做出了部署,張江實驗室到2030年努力躋身世界一流國家實驗室行列的目標也已明確。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副院長相里斌,上海市市長應勇、常務副市長周波出席會議。

建設國家實驗室是打造國家創新體系戰略科技力量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皇冠上的明珠」。2017年9月26日,中科院和上海市政府共同掛牌啟動了張江實驗室。中科院和上海市聯合發文成立張江實驗室管委會,領導、監督和指導張江實驗室的管理和國家實驗室申請籌建等工作。管委會主任由中科院院長和上海市市長共同擔任。

張江實驗室於2017年9月26日在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成立。

科技日報記者從會上了解到,過去一年,張江實驗室瞄準國家實驗室的建設目標,在各部門通力合作下,取得了重大階段性進展和成果,組織框架已基本成形。

目前,張江實驗室依託中科院上海高研院作為承建法人主體,聘請中科院王曦院士擔任首任主任,已經開展了各項實質性的工作。中科院已將上海光源、蛋白質設施等在滬大科學裝置劃轉至張江實驗室,實施統一管理。上海市科委先期給予張江實驗室運行經費支持,支持實驗室開展先導性、原創性研究。依託張江實驗室,上海市啟動實施了三個市級重大專項。分別是「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預研」「硅光子科學與技術」和「腦科學與類腦智能」,項目負責人和團隊來自復旦大學、上海科技大學、中科院在滬院所等。通過重大專項的實施,積極試點實驗室平台化、負責人外聘制、多單位協同推進的新型重大專項科研組織方式,突出交叉融合、突出開放協同,突出一流團隊。

「上海光源」內景

據悉,張江實驗室定位是主要依託以上海光源為代表的光子科學科技基礎設施集群,面向生命健康科學、集成電路信息技術、類腦智能等領域,打造成為跨學科、綜合性、多功能的國家實驗室。實驗室以重大科技任務攻關和大型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線,聚集國內外高端科技資源,開展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系統性、集成性科技創新,實現基礎科學原始創新能力有新突破和關鍵核心技術重大發展。

據了解,張江實驗室既打造以光子科學領域為主的世界級基礎大科學設施群,又凝練生命科學、信息技術兩大攻關研究方向,還形成兩者的交叉方向——類腦智能,張江實驗室「1+2+1」的布局已經明晰。

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實驗井)效果圖。

會議還明確了今後目標:到2020年,張江國家實驗室初步建成,基本形成科學高效的國家實驗室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在主要研究領域聚集一批全球一流人才團隊,在重要研究領域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的基本框架形成提供重要支撐。

到2030年,張江國家實驗室努力躋身世界一流實驗室行列,集聚、造就一批國際頂尖人才,湧現一批標誌性原創成果,解決一批國家急需的戰略核心技術問題,為新中國成立100周年之際建成科技強國和上海建成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提供強有力支撐。

圍繞國家對建設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要求,積極打造高度集聚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努力提升我國綜合性大科學裝置的研製和應用水平。與會人員認為,通過大科學設施的集聚,構建世界領先的光子科學中心,在光子科學領域形成美國—歐洲—中國三足鼎立的格局,掌握新時期科學創新的主動權。

以比利時IMEC、法國CEA-LETI為標杆,結合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戰略需要及現狀,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集成電路創新中心。

與此同時,張江實驗室將積極探索國家實驗室建設新模式、新體系,優化人財物配置,形成共建共享、優勢互補、開放流動、協同高效的新機制。張江實驗室將開展科研組織、人事聘用、薪酬、同行評議制度創新,支持全球高水平領軍人才和團隊入駐張江實驗室實施重大科研任務,與國內外一流大學、研究機構和國家實驗室開展協同合作。探索開展大科學裝置第三方運營管理模式。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來自網路

編輯:朱麗

審核:管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海難!巴拿馬油船「桑吉」輪在東海發生泄漏……這項技術能幫上大忙!
為什麼有冬瓜、南瓜、西瓜,卻沒有「北瓜」呢?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