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節假期將至,謹防電子產品侵佔孩子的生活空間

春節假期將至,謹防電子產品侵佔孩子的生活空間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1

每個孩子對電子產品都迷之喜愛。

因為,那些神奇的東西,能帶著他們走進另一個有趣的「虛擬世界」。

據科學研究表明:大腦需要從外界獲得持續不斷地刺激,通過激活獎賞迴路,來使我們獲得愉悅感。

「虛擬世界」能夠為大腦提供新鮮地刺激,從而使之提高應激和喚醒水平,並讓我們感到舒適和愉快。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小朋友們都對電子產品如此痴迷了。

但是科技是把雙刃劍,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危害著孩子的身心健康。

我們每個家長在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都覺得電子產品是自己的救星,因為只要孩子一進入到「虛擬世界」,他們便會瞬間變成乖巧的小天使。

而在我們希望孩子收起專註力,好好學習的時候,他們卻無法集中精神。

對此,我們又頭疼不已,無計可施。

2

小斌媽媽說,她最近很是苦惱。

小斌的學前班老師說,小斌上課經常不認真聽講,專註力很差,希望小斌媽媽找找問題的原因,幫助小斌儘快建立良好的專註力。

可是小斌媽媽分析了很久,卻百思不得其解。

眼看小斌與同齡的小朋友差距越來越大,她每天都愁容滿面。

後來,我從與小斌媽媽的談話中得知:她和小斌爸爸開了一家燒烤店,每天營業到很晚,他們到家的時候孩子早就睡著了。

小斌放學後的這段時間,都是奶奶幫忙照看。

老人忙於家務,對孩子疏於管教。

小斌一整晚都在看電視,直到看累了,才會回房間睡覺。

我終於找到了小斌專註力不好的癥結所在。

「長時間看電視」會影響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的長度。

因為他們的大腦,要在短時間內接受並適應電視連續快速發送的碎片信息。

長此以往,會導致孩子大腦提取信息的能力,因不堪重負而受損。

最終破壞了孩子的專註力,導致其上課無法認真聽講,學習成績持續下降。

3

甜甜已經滿30個月了,可是卻只會說單個的字或者簡單的片語。

比如:爸爸、媽媽、奶奶、走、開、喝……

甜甜的媽媽很擔憂,有時惶恐地問我:「甜甜是不是有語言障礙啊?或者更嚴重的自閉症?」

直到有一天,我帶柒寶去甜甜家裡玩,才發現這個問題的秘密。

原來,甜甜的姥姥平日里獨自一人帶她。

姥姥為了排解一人帶娃的孤獨和苦悶,每天早上醒來就把電視打開,直到晚上甜甜的父母下班回家,才關閉電視。

電視已經成了甜甜和姥姥日常生活的背景,而孩子長期在一個喧鬧、嘈雜的環境中生活,對其語言能力地發展是相當不利的。

據美國愛荷華大學研究表明:大多數兒童平均每天有4小時的「被看電視」時間。

就算他們沒有坐下來認真地看電視,也會被其所發出的聲音和圖像干擾。

一個孩子在未對語言地學習形成系統概念前,就要被迫接受外界高頻刺激,這無疑妨礙了他們語言能力的健全發展。

4

4歲的壯壯很喜歡看打鬥類的動畫片,經常背著一把塑料砍刀走天涯。

他逢人就說:「我是來消滅怪獸,拯救世界的。」

有一天,壯壯在幼兒園闖禍了——他把同班小朋友俊俊打傷了。

這件事情的起因是,壯壯看到俊俊在欺負別的小朋友,壯壯認為自己替天行道的時刻到了,於是路見不平一聲吼啊,該出手時出重了手啊。

就這樣,壯壯的行為引起了老師和俊俊家長的極度不滿。

有一項研究發現:60%——90%的最受歡迎的電視節目都涉及暴力主題。

而看熒幕暴力的孩子不太可能發展與他人的共情。

在孩子看來,電視中的人物被打中、踢中後依然沒事,那麼打鬥還有什麼問題呢?

確實如此,動畫片中的暴力只有打鬥場景,但並不血腥。

因此孩子會誤認為「打鬥」並不是殘忍的行為,導致了他們對此毫無畏懼和愧疚心理。

長此以往,他們會變成外表木訥而內心暴躁的人。

5

6歲的冬冬是一個體重超過40公斤的小男孩。

他最大的愛好就是,零食配動畫片,在每晚飯後的休閑時光中舒服地窩在沙發里。

久而久之,他不僅身體超重,還養成了「只有聽著電視的聲音才能睡著」的不良習慣。

據相關研究表明:「看電視時間的增多與肥胖有直接的關係。」

試想一下,孩子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看電視上,還哪有時間參加運動、閱讀書籍、提高社會技能啊。

與此同時,「邊看電視邊睡覺」的不良習慣,會嚴重擾亂孩子的睡眠模式。

因為,開電視睡覺會使人產生一種「光壓力」,導致大腦無法進入深度睡眠,從而影響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並容易使人產生頭暈、耳鳴等現象。

因此,關閉電視機,給孩子創造一個安寧的睡眠環境是至關重要的。

6

家長要扮演好「審查員」和「監督員」的角色

在孩子與電子產品接觸前,我們最好先檢察一下。

一旦發現有暴力、色情等其他不適合兒童觀看的情節時,就要立即關閉電視、視頻,防止這類節目對孩子的傷害。

與此同時,要限制孩子看電視、視頻的時間,每天最好不要超過半小時。

家長要先養成遠離「虛擬世界」的良好習慣

著名主持人董卿說:「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自己先去做一個這樣的人。」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不想讓孩子沉迷於虛擬世界中,那麼你就要先控制好自己看電視、手機、電腦的時間。

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如果你不得不在家用電腦工作,那麼請儘可能地在孩子外出時或者睡覺時,完成你的工作。

家長要把積極的價值觀傳遞給孩子

電視、視頻、遊戲等「虛擬世界」的產物,正在不斷地向孩子輸出大眾價值觀。

如果你在孩子的教育中留下了空白區域,那麼這些大眾價值觀便會趁虛而入,佔領孩子們的大腦。

據科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大腦的生理體積,在學齡期時已經與成年人基本無異。」

因此,一個人在童年時期的教育經歷,影響著他的大腦將會在未來接收什麼樣的信息。

作為家長的我們,需要做的是,在孩子的價值觀還未形成前,把善良、勇敢、堅毅、勤儉、誠實、樂觀等美好的品質傳遞給他們,使之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家長要幫助孩子學會發展與他人的共情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有行為不恰當的情況發生。

這時,我們不要著急批評他們,「試錯」是最好的學習機會。

我們可以教孩子「換位思考」,問問他們:「如果這件事情發正在你身上,你會有什麼感受?會傷心難過嗎?」

讓孩子學會通過自己的感受來感知他人的情緒,從而發展與他人的共情。

家長要幫助孩子建立批判性思維

我們在陪伴孩子看電視、玩遊戲的時候,可以適當地詢問他們對電視節目或遊戲的看法。

比如:我們在與孩子一起看《小豬佩奇》時,可以問他:「你覺得佩奇這樣做對嗎?」

「如果你認為喬治做得不對,那麼你應該怎麼做呢?」

「你從這個動畫片里學到了什麼?」等啟發式問題。

當孩子們提出自己的想法時,我們要鼓勵他們質疑自己所看到的東西,來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

一段時間後,孩子就可以養成「不全盤接收外界信息」的思維習慣。

這種做法,既能夠使孩子們自動摒除那些不良信息,又能夠幫助他們培養深度思考能力。

可謂一舉兩得之良策。

7

如今,形形色色的電子產品已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

它們拉近了我們和世界的距離,卻阻礙了我們和家人間地交流。

我們經常假裝在陪伴孩子,卻沉浸在自己編織的「虛擬世界」里。

讓陪伴形同虛設,讓親情觸不可及。

父母應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是引領者,而不是追逐者。

或許有一天,你會發現放下電子產品,帶著孩子去擁抱大自然,走出「虛擬世界」陪伴家人去探索新領域,是特別有趣的事情。

而我們的孩子也會通過與人和自然之間的實踐活動,加深與我們的情感聯結,提升自己的思維模式。

願我們的孩子:遠離電子產品,不受其干擾、傷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人不是靠心情活著,而是靠心態活著
一天一章《道德經》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