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節吃喝玩樂之前 收下這份防病指南

春節吃喝玩樂之前 收下這份防病指南

美食是旅行中的重要環節。 記者張捷攝

機場車站人流密集,要防範呼吸系統疾病。 記者劉凱達攝

市民在超市選購蔬菜。記者黃曉松攝

2月是冬季與初春交替之際,氣溫不高,是多種疾病的高發期。加上春節期間,人員流動頻繁,大魚大肉上桌,常常會帶來「春節病」。專家提醒,在這個中國人最隆重的吃喝季、遊玩季,身體容易超負荷運轉,要注意預防呼吸道傳染病和食源性疾病。

吃喝季

健康更重要

雲南人愛吃,得天獨厚的原料,為烹飪提供了豐富的來源,所以雲南人不但愛吃還很會吃。但也為此付出了代價:2017年昆明市居民健康狀況評價報告顯示,10個昆明人兩個高血壓。而據臨床調查,慢性病中有60%是「吃」出來的,其中尤以消化道疾病為多。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期間少不了親人團聚,互相宴請,大魚大肉成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肴。如何應對即將來臨的春節吃喝季?雲南中醫學院中醫專家吳柏澍提供了幾個對策。

大魚大肉傷脾胃

對策:少油少鹽多吃蔬菜

「春節這段時間,人體容易外有風寒,內有積滯。春節期間飲食比較油膩,所以老人和小孩都容易產生胃腸積滯的情況,進而轉成發燒。」吳柏澍表示,節日的餐桌菜肴豐盛,但魚肉葷腥太多會影響正常的消化功能,出現乏力倦怠、胃腸脹氣等癥狀。因此他建議,可以多補充蔬菜和藻類,因為這些都是低熱量高纖維的食品,而且用少油少鹽的清淡方式烹調最好,可以解油膩,維持胃腸正常蠕動。

如果聚會較多,或者太油膩,吳柏澍建議在主食方面可嘗試將小米、燕麥、粳米等煮在一起,做成雜糧粥。因為雜糧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參與脂肪、蛋白質的代謝,同時還為人體提供膳食纖維。但是在烹調時一定要清淡。「少油、少鹽、少糖是健康的要素,為了避免過多攝入熱量,應盡量避免油炸、煎等烹調方法,以減少油脂的攝入,從而達到控制熱量的目的。避免血脂的升高、水鈉瀦留。」

吳柏澍提醒,選擇食材一定要新鮮,尤其是挑選海鮮。打包的剩菜,也一定要充分加熱,以免發生食物中毒,一旦發生食物中毒情況,要保留食物標本,以便判斷中毒原因,及時救治。

暴飲暴食最傷心

對策:吃七分飽即可

研究發現,暴飲暴食後2小時,發生心臟病的危險幾率增加4倍:由於血液黏稠,流動緩慢,而引發腦動脈閉塞,腦血流中斷,腦梗塞形成。所以,吳柏澍提醒:飲食切記七分飽即可。

「暴飲暴食會完全打亂胃腸道對食物消化吸收的正常節律,在短時間內需求大量消化液,明顯加重附屬消化器官負擔,同時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導致胃腸道動力感覺系統失調而致病。所以暴飲暴食後會出現頭昏腦漲、精神恍惚、腸胃不適、胸悶氣急、腹瀉或便秘,嚴重的會引起急性胃腸炎,甚至胃出血,誘發急性胰腺炎,重症者可致人非命。」吳柏澍說。

「酒精考驗」最傷肝

對策:控制飲酒量忌空腹

在親朋相聚氣氛融洽的餐桌上,適量喝些酒可以活躍氣氛。但過量飲酒會造成肝臟、大腦、神經和消化等多系統損傷,增加中風、急性胰腺炎等疾病發作的風險,也會影響思考判斷的能力,引起意外事件發生。吳柏澍說:「要控制飲酒量,切忌空腹喝酒。尤其不宜『感情深一口悶』,這樣飲酒快則血中乙醇濃度升高得也快,很快就會出現醉酒狀態,加重臟器損害。同時也不要和碳酸飲料如可樂、汽水等一起喝,這類飲料中的成分能加快身體吸收酒精。」

遊玩季

平安有秘訣

出遊是春節假期的重點,昆明市第二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李莉和官渡街道社區衛生中心主任趙黎婷提醒,春節期間應注意生活規律,避免疲勞過度,外出時要注意保暖,特別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更要注意避免情緒激烈波動,飲酒過度,以免發生意外。

心腦血管意外不容忽視

對策:避免疲勞關注血壓

「患有心血管疾病及一些基礎病的老人要注意保暖,不要去太冷或海拔太高的地方。」李莉表示,冬春季節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期,春節期間更要謹防心血管突髮狀況。

冬季人體血壓會有所升高,當氣溫驟降時,人體血管會快速收縮,血壓急劇上升,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則可能出現腦梗死、心肌梗死、腦溢血等猝死危險。

她介紹,昆明的海拔是1800多米,很多人去到海拔2000多米的地方可能不會有什麼事,但如果去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方,就會覺得胸悶,氣短。特別是老年人,身體機能逐漸退化,免疫力和應對特殊環境的能力下降,常常會因為缺氧誘發冠心病,或是其他急性疾病。

在春節期間,不少中老年人還會聚在一起打麻將,進行類似的活動時也應該避免情緒激動和身體疲勞。李莉提醒,有高血壓病史的市民在春節期間千萬不要忽視了血壓監測,放鬆警惕。高血壓會引起腦中風的幾率比心梗要高,只要能把血壓控制住,平均能使腦卒中發生幾率減少30%到40%。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壓引發腦中風、心肌梗死的時間多在上午7點至10點,因為這段時間內分泌調節會增高,對血壓造成不利影響。因此,節日里如果睡得很晚,建議高血壓患者醒了之後不要馬上起床,先躺一會,對預防腦中風有好處。

易發急性腸胃炎

對策:衛生飲食補充水分

「照往年的情況看,過年前及過年期間突發急性消化道疾病的市民不少,有的是因為暴飲暴食引起的,有的是因為喝太多酒造成的。」趙黎婷說。

有些市民在春運路上因為條件限制,飲食不規律、衛生條件差等情況,容易造成急性腸胃炎。急性腸胃炎的癥狀包括嘔吐、腹瀉、腹部疼痛、痙攣、發燒、頭痛、肌肉酸痛、疲勞等。這類型的腹瀉嚴重時還會導致脫水,引發電解質紊亂,這時候一定要多補充水分。根據重量計算,人體內水分約佔60%,正常人通過飲用水補充體液,當體液不足,也就是「脫水」時,病人會出現無淚、口腔乾燥、砂紙樣舌面、尿色深黃等現象,而且一天總尿量也會減少。電解質紊亂比如低鉀血症又會導致心律失常。嚴重者還會出現心跳加速、血壓變化、休克甚至死亡。在春節期間,親朋好友團聚在一起,一些患有基礎性疾病的人會因為連續參加聚餐,造成暴飲暴食或過度飲酒。很多人往往由於高蛋白食物攝入過多或進食了難消化的食物,加上酒精刺激腸道,出現急性消化道疾病。

此外,由於春節期間食物豐富,很多家庭剩飯剩菜沒有充分加熱,或是海鮮進食等也會引起消化道疾病。一旦家中出現腹瀉、嘔吐的患者,首先要及時到各醫院的腸道門診就診,以便得到有效的治療和處理。如果不能及時去醫院,在家中則要注意休息,並補充大量液體,家中可以常備口服補液鹽,發生腹瀉後沖飲,並注意飲食要清淡少油膩。

小貼士

「正月不看病」不可取

春節期間娛樂活動增多,人們處於興奮狀態,生活規律破壞,起居失調,臟腑功能損壞,身體各組織器官都可產生疾病。特別是年老體弱者,生活作息失常對身體的損害更為明顯。吳柏澍說,很多老百姓有「正月不看病」的老習俗,這是非常不可取的。「一旦出現肢體活動不利、胸悶胸痛、柏油樣黑便、轉移性右下腹疼等報警信號,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不要拖延應付,以免延誤治療的最好時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三維」共扶,四千雲霄貧困戶奔富路
「施長恩 董移鳳迎春書畫展」在上海舉行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