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探究明朝那些事兒——第四十期目耕緣精讀沙龍共論《明史講義》

探究明朝那些事兒——第四十期目耕緣精讀沙龍共論《明史講義》

探究明朝那些事兒

——第四十期目耕緣精讀沙龍共論《明史講義》

2月3日下午,由目耕緣讀書會史學部承辦的第四十期目耕緣精讀沙龍在清江浦區閘口街道南園社區「先鋒之家」閱覽室舉行,近20位書友圍繞明清史研究開拓者孟森先生的代表作《明史講義》熱烈討論、各抒己見。

全景:普遍性與特殊性

有明一代,歷二百七十多年,既有與漢、唐等中央集權王朝相似的演進軌跡,更有諸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特殊性。吳士勇、高昌明等書友在回顧明代整體歷史的基礎上,點出了北伐、靖難、土木堡之變、議禮、萬曆三大征等獨特事件。

制度:得與失

「明祖有國,當元盡紊法度之後,一切准古酌今,掃除更始,所定製度,遂奠二百數十年之國基。」考察明代制度,雖以「復漢官之威儀」為發軔,但其多有開創之舉,對後世特別是清代影響深遠。吳士勇、顧席位、侍昌逵、張斯陽、王穎旎、馬波、徐家兵、金海洋、王小寶等書友認為,明太祖朱元璋創設了內閣、《大誥》、廠衛、魚鱗圖冊等周密的制度,有力維護了統治。但由於後世皇帝資質的差異、制度改革和執行的不到位,很多事情走向了反面。比如,廢丞相初衷在於防止丞相專權,加強皇帝集權,但對後來的宦官專權始料未及。

外交:開放與封閉

觀之明代的對外交往,既有「片帆不許入海」等封閉的一面,也有鄭和下西洋、西學東漸等開放的一面,呈現出矛盾的特徵。吳士勇、高昌明、王穎旎等書友從小農經濟思想根深蒂固、防禦蒙元等角度分析了明初的海禁政策,指出了海禁政策與倭亂的相互關係,認為開放海禁是解決沿海人民生計、暢通對外貿易進而解決倭亂的治本之策。馬波書友強調,研究明史,必須擁有全球的眼光,以更宏闊的視野分析明代與外部的交往問題。

政治:士大夫與宦官

士大夫與宦官是明代兩大政治集團,研究明史不可不察。吳士勇書友認為,雖然明代宦官專權非常嚴重,但其對皇帝的權力並未造成威脅,皇帝始終掌握對宦官的生殺大權。安俊書友著重講述了明代士大夫的抗爭精神,對其可貴的氣節予以讚許。

治史:學術與大眾

孟森先生的《明史講義》自民國時代問世以來,一直廣受好評。其原因在於這本書既體現了學術的厚重感,也非常通俗易懂。潘宏恩書友指出了當今學人與民國學人的差別,強調歷史讀物唯有在專業學術研究和大眾認可之間尋獲平衡點,方能成為經典,而這正是今天學人努力的方向。

(目耕緣讀書會史學部供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淮安市目耕緣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夕陽下的身影
跳出小宇宙 放眼看世界——影片《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TAG:淮安市目耕緣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