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官十五世 清廉四百載

為官十五世 清廉四百載

漢唐古邑寶應,位於江蘇省中部,淮河下游,里下河地區西部,是京杭大運河上一顆燦爛的明珠。明清時,這裡崛起了一個鼎盛四百餘年的名門望族——寶應朱氏。它名重海內,享有「江淮文獻巨族」之盛譽。曾國藩每過寶應,必到寶應朱氏府邸——天官府拜謁他的座師(明清兩代舉人、進士對主考官的尊稱)朱士彥。曾國藩永遠不會忘記朱士彥將他的名字由「子城」改為「國藩」的那份情懷。國藩,國之藩籬。這是一個座師對於門生的期待,同樣也是朱士彥對後世子弟的期待。江淮文獻巨族寶應朱氏以詩書起家,儒學、文學成就顯赫,盛極一時。儒學成就如清代散文家姚椿所評:「洛閩正學,如日中天。」寶應縣文史專家  劉金城:明代文學家王世貞曾讚美寶應是「最文採風流之地」。在科舉史上,寶應朱氏通達顯要,登科第者達百人以上。其中,進士七人,舉人十八人,貢生數十人。尤其突出的是,寶應朱氏十五世科第蟬聯,簪纓相繼,更有「四世一品」、三兄弟同登雁塔等成就。風流寶應,大師代出:宋學大家朱澤沄,著述等身,首創寶應學派,為揚州學派先驅,在清代學術界享有盛名。經學大師朱彬,清代訓詁學家王念孫譽之為「傳注功臣」。他所編著的《禮記訓纂》,為清注十三經代表作之一,林則徐作序,給予其「擷其精要」「援據精確」的高度評價。還有名揚海內的文學家朱應登、朱應辰、朱曰藩三先生,其中以朱應登、朱曰藩的成就為最。朱應登為明十才子、金陵四大家之一,郁興一代之體。朱曰藩與吳承恩齊名,史稱「射陽湖上雙璧競爽」,創「金陵六朝派」,為「明嘉隆中流砥柱」。揚州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田漢云:寶應朱氏是明清兩代從政、治學兼優的文化大族。崇尚德行是寶應朱氏家風的核心內涵。康熙、雍正年間著名理學家朱澤沄研究朱熹德性之學,既注重考實,也注意切實遵行。他的子孫也很好地保持了這種家風,當官的勤政、廉潔,做普通民眾的也樸實善良。用精博的家學去促進家風培育,用優良的家風來維繫家學傳承,這是寶應朱氏長盛不衰的關鍵。時至今日,坐落於寶應城內小石頭街8號的寶應朱氏家祠,仍是寶應現存的重要家族古迹。這裡是展示寶應朱氏家族文化、家規家訓、家風家學的重要平台和基地,也是江淮一帶家族文化得以完好保存的文庫之一。「江淮文獻巨族」的風采依舊絢麗奪目。漢唐古邑寶應,位於江蘇省中部,淮河下游,里下河地區西部,是京杭大運河上一顆燦爛的明珠。明清時,這裡崛起了一個鼎盛四百餘年的名門望族——寶應朱氏。它名重海內,享有「江淮文獻巨族」之盛譽。曾國藩每過寶應,必到寶應朱氏府邸——天官府拜謁他的座師(明清兩代舉人、進士對主考官的尊稱)朱士彥。曾國藩永遠不會忘記朱士彥將他的名字由「子城」改為「國藩」的那份情懷。國藩,國之藩籬。這是一個座師對於門生的期待,同樣也是朱士彥對後世子弟的期待。江淮文獻巨族寶應朱氏以詩書起家,儒學、文學成就顯赫,盛極一時。儒學成就如清代散文家姚椿所評:「洛閩正學,如日中天。」寶應縣文史專家  劉金城:明代文學家王世貞曾讚美寶應是「最文採風流之地」。在科舉史上,寶應朱氏通達顯要,登科第者達百人以上。其中,進士七人,舉人十八人,貢生數十人。尤其突出的是,寶應朱氏十五世科第蟬聯,簪纓相繼,更有「四世一品」、三兄弟同登雁塔等成就。風流寶應,大師代出:宋學大家朱澤沄,著述等身,首創寶應學派,為揚州學派先驅,在清代學術界享有盛名。經學大師朱彬,清代訓詁學家王念孫譽之為「傳注功臣」。他所編著的《禮記訓纂》,為清注十三經代表作之一,林則徐作序,給予其「擷其精要」「援據精確」的高度評價。還有名揚海內的文學家朱應登、朱應辰、朱曰藩三先生,其中以朱應登、朱曰藩的成就為最。朱應登為明十才子、金陵四大家之一,郁興一代之體。朱曰藩與吳承恩齊名,史稱「射陽湖上雙璧競爽」,創「金陵六朝派」,為「明嘉隆中流砥柱」。揚州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田漢云:寶應朱氏是明清兩代從政、治學兼優的文化大族。崇尚德行是寶應朱氏家風的核心內涵。康熙、雍正年間著名理學家朱澤沄研究朱熹德性之學,既注重考實,也注意切實遵行。他的子孫也很好地保持了這種家風,當官的勤政、廉潔,做普通民眾的也樸實善良。用精博的家學去促進家風培育,用優良的家風來維繫家學傳承,這是寶應朱氏長盛不衰的關鍵。時至今日,坐落於寶應城內小石頭街8號的寶應朱氏家祠,仍是寶應現存的重要家族古迹。這裡是展示寶應朱氏家族文化、家規家訓、家風家學的重要平台和基地,也是江淮一帶家族文化得以完好保存的文庫之一。「江淮文獻巨族」的風采依舊絢麗奪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蘇檢察網 的精彩文章:

南通統一未成年人年齡證據審查標準

TAG:江蘇檢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