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說,當年我的面前有三條路,如果最後一條成功,我還是皇帝
最新
02-15
清朝滅亡後,身為亡國之君的溥儀時時刻刻不在想著復辟。可惜的是,身邊的「忠臣」不少,只是能用的太少。在民國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實力才是本錢。溥儀以及身邊的一群人都沒有實力,所以最後不僅復辟沒成功,還因為參與復辟,被馮玉祥趕出了紫禁城。
據溥儀回憶說,被趕出紫禁城的那段時間,是他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當時在他的面前擺了三條路。
第一條路是,接受既成的現實。放棄自己皇帝的尊號,放棄復辟的野心,從今以後在民國做一個普通的公民。但是憑藉祖宗留下的錢財,溥儀也可以過著優渥的生活。
第二條路是,恢復到袁世凱時代民國政府允諾的條件。當年雖然袁世凱逼清帝遜位,但是也開出了優待條件。溥儀如果能實現這條路,那麼紫禁城就仍然是他的家。皇帝尊號也可以繼續用著,自己和民國政府也是一個輩分。
第三條路,就是「借外力謀恢復」。既然自身力量不夠,那麼何不謀求他人力量。比如現在,日本對溥儀總是暗送秋波,十分同情自身的遭遇。那麼何不藉助日本實力,再次登頂皇帝寶座。
在這三條路中,溥儀不甘心第一條,最先捨棄;對於第二條,溥儀也提不起興趣;對於當時心高氣傲的溥儀來說,第三條才最符合自己的想法。溥儀回憶說,在他被趕出紫禁城後,每次騎自行車到路過紫禁城,心中都不免想「拿回屬於自己的東西」。
其實在小編看來,溥儀的第二和第三條路註定是悲催的。只要還想著「當皇帝」的事,這在以後都是自己悲催人生的開端。歷史上,溥儀選擇了第三條路,但是結局還算不錯,這也只能說是不幸中的大幸。
溥儀接收改造
各位讀者,如果是你,你會選擇什麼路?


TAG:管窺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