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後,李淵如何保住一條老命?皆因他機智地說了十個字
說起唐朝,我們自然而然地就會想到唐高祖李淵,在他之後李世民就成為了唐朝的第二個皇帝。可是我們都知道唐高祖李淵立的太子是李建成而不是李世民,那為什麼李世民會成為皇帝呢?下面我們來講一下這些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及李淵如何保住自己的命。
李淵,他是唐高祖,出生在公元566年到公元635年6月25日去世,字叔德。他是唐朝的開國皇帝,同時他也被後人稱作是稱帝最快、統一最快的大一統的皇帝。
按照當時古代的嫡長子繼承製,唐高祖李淵就把第一個兒子李建成封為了太子,作為老二的李世民只能封為秦王,把四兒子李元吉封為齊王。但是李世民知道,如果讓李建成繼承了皇位的話,那他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所以他就採取了行動,發生了「玄武門之變」。
所謂的「玄武門之變」就是指當時李建成和李元吉聯合起來一起排擠李世民,但是經過他們的長期鬥爭,李世民最終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恭等人在玄武門殺死了自己的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並且最終成為了新一任的太子。
既然李世民對待兄弟是這麼的無情,那麼如果這事讓他的父皇李淵知道的話他也很難做。所以他就說李建成和李元吉作亂他也是被迫無奈,於是就讓李淵接受了這個事。其實當時的李淵也是無能為力。
因為當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就穿著打仗的衣服走到了李淵的面前,想要把李淵殺死。但是李淵看到這一幕的時候,他長長的嘆了一口氣,說道:「近日以來,幾有投柕之感」,只見李淵說完這句話的時候,李世民就跪在地下痛哭。
那到底是為什麼讓李世民這樣呢?主要是因為這10個字的原因。那這10個字的大意到底是什麼呢?
這個"投杼之惑"主要是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典故,其中的意思是沒有事實依據的謠言所造成疑慮。大意大概是:我從小就非常喜歡你而且還重用你,迫於古代的制度我才沒有立你為太子,後來我又聽信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話,就開始懷疑你了,是我老糊塗了。現在既然事情已經說開了,對於你做的事那我就不會怪罪於你。
李世民他想著既然已經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就沒有什麼後顧之憂了。如果他在把李淵也殺死的話,這也太不孝了,就算之後當上了皇帝,那別人是不是會一直恥笑於他。當時在加上李淵說他是聽信別人的話誤會他了,所以他跪下哭起來請求原諒。
過了幾天後,李世民被唐高祖李淵立為太子,並且向天下人說今後的朝政由他管理。在公元626年9月4日,唐高祖李淵把皇位傳給了李世民,李世民成為了唐太宗,同時他也成為了唐朝的第二個皇帝。
唐高祖李淵他既然是唐朝的開國皇帝,那麼他一定是個聰明的人。至少在玄武門之變後,他能夠憑著自己的機智保全自己的性命。


※二戰首個原子彈為何投在廣島而不是東京?美國人表示:與中國有關
※清宮密檔揭開光緒帝無嗣的真相,雖然悲慘,但確實不能怪慈禧!
TAG:夫子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