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宋抗元之戰-靜江之戰!

南宋抗元之戰-靜江之戰!

原標題:南宋抗元之戰-靜江之戰!


靜江之戰也是宋元兩朝的經典戰役之一,是元至元十三年(南宋德佑二年、景炎元年,1276年),在忽必烈滅宋之戰中,宋將馬墍(今廣西桂林)的抗元作戰。此戰,元軍以迂迴夾擊之策,迅速破險關,但對環水堅城卻恃眾強攻,以致久攻不克,後以釜底抽薪和聲東擊西之策才一舉破城。


至元十二年春,忽必烈命荊湖行省左丞相伯顏率元軍主力自鄂州(今武漢武昌)順江東下,直取臨安(今杭州);命右丞阿里海牙率軍4萬留戍鄂州,進取兩湖。至十三年二月,伯顏取臨安,宋廷降元(參見臨安之戰)。阿里海牙也攻取了兩湖。五月,南宋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等在福州擁益王趙昰為帝,以圖復宋。忽必烈為迅速殲滅南宋流亡政權,於鄂州、臨安建行尚書省,遣將入閩追擊二王;命阿里海牙增兵3萬,進軍廣西,並詔諭廣西靜江府等大小官吏使之歸降。靜江守將馬墍,原知邕州,因撫御邊陲有功,以左武衛將軍征入朝,時宋室投降,滯留靜江,總領屯戍諸軍,掌廣右經略司。阿里海牙初定湖南,曾派總管俞全前往靜江招降,為其所殺。宋室降元,又遣湘山僧宋勉持太皇太后謝道清手詔諭降,又為其所殺。九月,平章政事阿里海牙率軍南進,前鋒至嚴關(今廣西興安西南)。



馬墍深知嚴關為湘之咽喉,嚴關失守,靜江不保。遂立即組織所部及諸峒少數民族兵丁據守靜江,自率3000兵守嚴關,鑿馬坑,斷嶺道,阻元軍南下。阿里海牙見嚴關兩山壁立,中為通道,難以驟克,乃以偏師迂迴至平樂(今屬廣西),溯離江而上,過臨桂(今屬廣西)北進,與主力前後夾擊嚴關,馬墍兵敗,退保靜江。元軍入關後,又於小溶江(嚴關西南)擊敗都統馬應麒。阿里海牙遂率軍圍靜江。遣人以忽必烈所賜詔書抄本示馬墍,並書以天命、地利、人心勸降,馬墍再次斬使焚書,以示拒降。阿里海牙怒而攻之。靜江依水為固,馬墍守城3月,衣不解甲,前後百餘戰,力挫元軍,城中死傷甚眾,仍無降意。十一月元軍久攻不克,乃築大堰,斷大陽、小溶二江上流,別引一渠決其東壩,以涸其城壕。遣主力佯攻西門,以精兵攻其東門。部將史格以戰車攻城,因炮石蔽地無法靠近,乃伺隙率眾攀碟,蟻附而上,攻破外城,安撫李夢龍降元,馬墍率兵退守內城。元軍以優勢兵力又破內城。百姓縱火焚居室,多赴水死。


馬墍率死士進行巷戰,後因手臂為刀所傷,戰不力,被俘。總制黃文政(一作賀文振)、總管張虎欲率殘兵突圍,兵敗被俘,邕守馬成旺及子馬應鱗降。馬墍部將婁鈐轄猶以250人堅守月城繼續抵抗。阿里海牙以為不足攻,遂派兵圍十餘日,婁鈐轄佯稱飢餓不能出降,如送食物,即可聽命。元軍信以為真,送牛、米入內,月城將士飽食之後,聚圍火炮引燃,與月城同歸於盡。靜江破後,馬墍、黃文政、張虎被殺,阿里海牙下令屠城。旋遣將招降廣南西路15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艾特你 的精彩文章:

成吉思汗經典戰役之一「初戰摩訶末」
元朝皇帝元武宗的生平簡介

TAG:歷史艾特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