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冬奧會記憶:2010年的春節,我一個人在北京看冰壺比賽

冬奧會記憶:2010年的春節,我一個人在北京看冰壺比賽

很久沒有看過電視了,前幾天搬到了新家,房東阿姨知道我一個人在朱家角過春節,從市區趕到青浦,幫我開通了家裡兩台電視的訊號。

她說,這樣春節就能看上文藝晚會了。

打開電視,照舊是放在CCTV-5。

這個習慣是從小在奶奶家養成的。

因為小叔叔永遠都要看體育新聞。每次趁他去廚房做飯,我會偷偷調到娛樂新聞看兩眼,等他一回來,趕緊換回去。

結果等到我自己一個人在家的時候,電視的頻道還是習慣性的放在體育新聞。

體育新聞,

既是小叔叔的摯愛,也是我大學讀的專業。

這四個字,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將伴隨我的一生。

這幾天,2018年平昌冬季奧運會賽事正酣。

今天早上,重放了昨天女子單板滑雪U型池決賽,中國選手、世錦賽冠軍劉佳宇憑藉第二輪89.75分的動作,最終收穫一枚銀牌。

聽到解說員說:這是中國代表團在本屆冬奧會上獲得的第一枚獎牌,也是中國選手在該項目中首次站上奧運領獎台。

而當我開始寫這篇文字的時候,正在進行男子單板滑雪U型池決賽。

最終,因練習高難度動作在臉上縫過62針的美國人肖恩懷特,以97.75高分贏得了冠軍。

一邊聽著電視里的冬奧會直播,我的記憶也被一點一點地拉回了8年前的那個春節。

2010年,第21屆冬季奧運會在溫哥華舉辦。

那一年的除夕在2月13日。我沒有回家,一個人住在北京天通苑三叔臨時租的房子里。

那一年,我大三,正在拚命學法語,準備去留學。

與我同一個法語班的同學,都是準備移民去加拿大的哥哥姐姐。

其中,就有日後一直保持聯繫的,Victoie。

算起來,她也已經輾轉魁北克,定居在多倫多,有七八年了。

那個寒假,我從學校搬出來,一心想要徹底離開。

相比於我的同學們,我對體育新聞並不那麼痴迷,也一直沒有摸到新聞學的門道。

大學時光已經過半,而我卻還徘徊在專業的門外。

那種焦慮,就好像是幾個月前我被困在沒有出路的工作中一樣。

人生的絕境低谷,總是在類似的時間點循環出現。

所以說,自然造物,一切都在相似的形態里。DNA的雙螺旋形態,實際上也與事物發展,人生道路的態勢,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應和。

那時候,我只能想到開鑿出一條新的路,去學法語,去留學,去尋找新的土壤生長。結果拼盡全力,也還是繞不過去性格中的種種缺陷。

沒有一件事是可以真正被逃避過去的。

我做不好的,處理不了的,害怕的那所有的一切,

無非是在日後一次次的重新回來。

2010年的春節,剛好全家人都去了三亞。

我藉此良機選擇把自己徹底藏起來。實際上,我根本不知道我一個人留在這裡要做什麼。

說是學習,但其實早已經沒有了學習的熱情。

因為那時候我仍然在逃避我的專業:體育新聞。

跳過自己大學的專業,那麼留學本身就是一種荒謬的借口。

而逃避就像是吸毒,一旦沾染,就會節節潰敗,一再復吸。

但就是那一年的溫哥華冬奧會,我幾乎是一場不落的看完了所有的冰壺比賽。

當然還有王濛奪冠的短道速滑500米,1000米和女子3000米接力賽。

說來奇怪,我不喜歡我的專業,平時幾乎完全不接觸體育運動。

卻總是在體育比賽中,收穫到意想不到的能量。

即便是一部動畫片里有場足球比賽,我就會因為最後的勝利而激動到流淚。

體育比賽的魔力,似乎總是能夠準確的擊中我。

那種噴涌而出的能量,瞬間會讓我感到一種活著的勇氣。

體育,對我們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

上大學的時候,老師讓我們去看《烈火戰車》,那部片子講的是英國短跑運動員備戰1924年巴黎奧運會的故事。

故事裡,有兩個身份特殊的運動員,一個是劍橋大學凱斯學院的猶太學生亞伯拉罕,另一個來自蘇格蘭高地的基督教徒艾利克里德。

奧運會的跑道上,受到種族偏見的猶太學生,代表自己的國家,在鳴槍後全力沖向終點;

嚴格遵守「安息日不得工作」教義的基督徒,最終放棄了安排在星期天的百米資格賽,轉而選擇了星期一去跑此前並未練習過的四百米比賽。

體育對我們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是一旦站上了比賽的跑道、球場、賽道、場地,我們就是最最純粹的個體。

我們因各自不同的天賦而不同,

我們彼此之間是完全平等的,

我們將為了贏得勝利拼盡全力!

體育對我們的意義,就是「生而為人」的一片凈土。

無論有多少政治權力,多少明爭暗鬥,多少爾虞我詐,妄圖染指體育,

最終,真正的體育,都還是晶瑩剔透的不為任何所改變。

JK羅琳實際上也在她的作品裡對此有所表達。

哈利從第一節飛行課就入選了格蘭芬多的院隊,成為繼父親之後的天生找球手。

哈利最大的天賦,就是勇敢。

魁地奇比賽在第四部「火焰杯」時達到了頂峰,同時「火焰杯」本身就是一場校際聯賽。

而在另一邊,羅琳卻對體育部粗魯而大腹便便的官員充滿了嘲諷。

她對那些盛況空前的大型賽事都保持著冷眼旁觀的態度,因為,這樣的盛事,早已經不是純粹的體育比賽,而是權力的表演。

所以,在哈利系列中,無論是魁地奇世界盃還是火焰杯校際聯賽,最終都是悲劇收場。

所以,形式本身是無足輕重的,

體育的力量,是體育的精神。

2010年的春節,我一個人在北京,絕望地不知未來何去何從。

我一場不落的看完了所有的冰壺比賽,看著他們彼此之間的配合,小幅度的摩擦冰面,微妙的改變冰壺的走向,一點一點的逼近最後的成功。

我似乎是從這項運動里知道了,許多想要達成的,需要不斷地微調前進的方向,摩擦冰面,小幅度改變趨勢,保持前進,保持朝向終點的信心,不斷摩擦冰面。

除此之外,參賽者並不能扭轉任何的事態,冰壺會按照自己的軌跡滑向終點。

人生亦然。

此時此刻,正在直播女子冰壺比賽,中國對瑞士。

就讓記憶的盒子打開再合起來吧。

我要去看比賽了。

親愛的朋友,

生活仍在繼續,

挑戰也在繼續。

就像奧運會,

四年之後,

高手之間,

又將一決高下。

一起加油吧!

——冬奧會篇·完——

我這裡的更新不定期

想到好玩的栗子就會剝給你

&

「一個人,一個活法」

2018年我們在剝栗子

給你講不一樣的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剝栗子 的精彩文章:

TAG:剝栗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