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本季《歌手》爆冷口碑滑坡,洪濤的眼淚也救不了

本季《歌手》爆冷口碑滑坡,洪濤的眼淚也救不了

自從1月19日歌手開播以來,從陣容到收視率無不體現了《歌手》的金字招牌已經失靈,首先就從陣容來說,本季《歌手》除了結石姐以外,汪峰、李聖傑、張韶涵等人可以說一個能打的都沒有,特別是汪峰作為流行搖滾的代表,本來就不是拼精緻唱功的一派,遇上了結石姐這樣的妖孽怎麼打的過?

水星哥翻閱了一下歌手從開播以來的收視率,發現歌手的收視率真是不能跟以前同日而語,雖然歌手還能在周五綜藝中排名第二,但是不能否認的是歌手確確實實在走下坡路,並且是以加速滾的速度。

似乎托福於孫楠的退賽,從後算起總有那麼一屆會出現「不可抗力」退賽的歌手。

作為本期國產歌手最大的亮點———gai也未能倖免,在才唱一場的情況下,便因為「個人因素」不可抗力的退賽了,創下了《歌手》中首次以光速退賽的記錄。

其實在大家的心中有一個疑問,靠著真情實感拿下韓紅、韓磊、韋唯等國寶級歌手的洪濤,為什麼在這一季完全變得這麼狼狽,是洪濤的眼淚不管用了嗎?

GIF

水星哥覺得有如下原因:


從這個收視率還能排到第二能夠看出,跟前幾集的《我是歌手》頻頻破二的相比,這一季實在太冷了,其中一方面是因為我國的電視開機率越來越少了,其次是網路節目對傳統電視節目造成的衝擊。另一方面是《歌手》每一季從歌曲、選人到內幕都一直備受爭議,這一季的不認可度到達了巔峰!


在前幾季中,雖然選出來的歌手,像品冠這些低音溫婉歌手,雖然在地位是能匹配的上其他一起參賽的歌手,但是音域和唱法的接受度卻遠遠不如高音選手來的快。

本季的選人最爭議的地方在於,選擇了李聖傑、汪峰從歌手的口碑上是正確的,張韶涵還是能打的,但是選了個製作人張天是什麼鬼?

作為蕾哈娜的製作人,張天無疑是非常成功的,而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美籍混血兒,用歌手的身份來到國內參加《歌手》卻是一個走下製作人神壇的敗筆。

首先張天非常年輕,她的唱腔很稚嫩,沒有汪峰、李宗盛、張韶涵那種被歲月磨礪過的痕迹,聽上去會讓人像吃了五百斤糖一樣的甜膩,她的唱功跟自己的製作水平完全不對等,也許換成蕾哈娜或者結石姐來演繹她的作品會效果倍佳,換句話說,張天根本撐不起自己製作出來的大作品。

從編曲來看,張天的風格十分的接近國產音樂中方大同的風格,兩人都是十分偏向funk、jazz,甚至是old school的bules,非常的炫技。

水星哥甚至認為,方大同的騷式唱腔都能比張天直來直去的甜膩唱法要強的太多了。更何況離開了林夕、周耀輝的方大同就不行了,同理離開了蕾哈娜的張天同樣也不行,兩者作曲共同最大的問題在於,過於炫技式的編曲,在旋律上和節拍甚至是小樂器的點綴中能讓人感受到專業性,但是實際唱出來卻非常的空洞無感,如同嚼蠟。

張韶涵、汪峰其他等人也沒能在編曲能夠讓人感受到新意,總覺得他們依然跳不出自己風格,更別說當初看《歌手》那種令人驚艷的天籟之音的感覺了。


經過了幾季的綜藝節目,總是難免出現乏態,畢竟不是每一個節目叫做《快樂大本營》。身為節目製作人,洪濤把公布結果說的這麼墨跡,放一季覺得驚艷,放兩季會有點陳乏,放三季會感到啰嗦,放到今天水星哥都直接跳過,等網上出結果了。

做了這麼多季都沒有一點亮眼的改觀,燈光舞美依然這麼華而不實,就連觀眾都懶得獻眼淚了,請問除了聽歌,還有什麼看點?


首先是觀眾的表演欲過度,在前兩年就已經扒皮出來請群眾演員現場表演眼淚,但是水星哥依然相信大多數觀眾還是遵從內心真情流露,隨著年紀越大,水星哥聽到了一些老歌曲,在高中的時候都沒有感覺的,如今聽到卻眼淚都止不住的流,稀里嘩啦的。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觀眾都是這麼真情實感,為什麼在投票上還會出現各種不公正性和充滿了質疑?

第二個不合理在於,本來就是不同流派不同風格的歌手,按照洪濤的說法是,來玩一玩,投票都是浮雲,我們更重視專業性,那為什麼讓搖滾歌手的周曉歐去跟高音歌手黃媽比?這沒有可比性啊,起碼也得拿周曉歐跟汪峰比啊,讓一群不具備專業知識的觀眾去投出不專業的投票結果更是讓人覺得十分的滑稽。

難怪洪濤在這一季請歌手如此的艱難,讓不同能力、流派的歌手給一群不專業的觀眾來評判是不是「歌手」,滑天下之大稽。楊千嬅拒絕洪濤的時候就表示:我已經是歌手了,不需要再去證明。

作為一個標榜專業性的音樂綜藝,其實這很合理,畢竟它始終是一個綜藝,它是有一定劇本、暗箱操作性的節目,所以洪濤請麻煩收回你的眼淚,不要再說歌手們不給你面子,上你的節目不就是坑自己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星娛評 的精彩文章:

黃毅清否認造謠唐嫣,甩鍋網友:都是你們揣摩的,我沒說過
范丞丞疑被曝有女友,還沒出道就要糊了?

TAG:水星娛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