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精神病:他們不說你有多瘋,只說你迷失了自我,情緒失控

精神病:他們不說你有多瘋,只說你迷失了自我,情緒失控

以精神病為題材的小說和影視作品很多,前段時間因吐槽此起彼伏而火起來的《柒個我》也(應該)是以此為題材的。

講的是患有七重人格障礙的男主角、在患有智商障礙的女主角的幫助下、逐漸治癒的故事(嚴肅臉)。

創意是不錯的,但估計是因為兩位主人公都有些許障礙,導致了......

不及格的評分。

嗯,看起來略慘。

精神病一直都是內容創造者取之不盡的靈感來源。

話說身為一位不知名的小說創作者,不才在下當年第一篇被人誇的小說就是以精神病為題材的,講的是一個醫生在治療精神病患者的過程中成功地被患者殺死的故事。

該故事驚心動魄跌宕起伏驚天地泣鬼神,以至於人家誇我的時候不得不用天花亂墜的語言。哦,他稱讚我「果然神經」......

那會不才在下還略顯稚嫩,以為全天下只有本人會這樣巧妙地運用精神病當題材,只有本人曉得在結尾反轉,於是沾沾自喜了好長的一段時間......

直到後來涉獵稍微寬廣了一點,才漸漸意識到其實自己頂多是在吃別人嚼爛的東西。

再後來,不偶然地讀到了《外國電影史》,才發現,哇塞原來大家都同樣在嚼別人嚼爛的東西啊!

想不到吧,德國這位淵博的老大爺,在1920年就拍了精神病的的影片。

1920年,什麼概念?來,我們算一下哈......罷了,你自個兒算去。

這部了不起的電影叫《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由羅伯特·維內執導。

故事是從弗朗西斯的視角講述的。他坐在一條長凳上,向人們講述他知道的一些可怕的人和事。

卡里加里博士是一個旅行表演者,放我們今天來講是他在世界巡迴演出,這一天他來到某小鎮的年度展覽會上。

他向人們展示他的展品——夢遊人愷撒,一個已經沉睡了23年的人。只有卡里加里博士的聲音能將他喚醒。他號稱可以回答任何問題。

當弗朗西斯的朋友艾倫問愷撒自己能活多久時,愷撒回答,到明天凌晨。

那天晚上艾倫在睡覺時,被殺死了。

在發生了一系列震驚小鎮的謀殺案件後,弗朗西斯開始懷疑卡里加里博士。

一次趁卡里加里睡覺的機會,弗朗西斯翻看了他的日記,發現他以催眠術控制和指使他的病人進行謀殺的真相。

在電影最後出現了反轉,原來一直在給我們講述故事的弗朗西斯,才是精神病人。

而卡里加里,只是一個善良的醫生。

全片結束。

在《卡》里,編劇沒有講到弗朗西斯得病的原因,只是告訴我們一個事實:精神病患者看上去與平常人別無二致。

他其實就在我們身邊,用最認真的表情和語氣,告訴你別人才是瘋子。

事實上大多數創作者對精神病並沒有很準確的理解,他們往往都沒有時間去追尋科學的解釋。

編劇理論大師羅伯特·麥基說,「我們所染指的是一種被稱為人性的模糊的東西」,

對於創作者來說,探索模糊的人性已經夠累了,那些其他的科學的既定事實沒啥好談(好吧其實我就是在給自己找借口),但是在談到精神病角色的病因時,往往都是煞有介事頭頭是道的,而且通常會從父母、童年、感情經歷這些方面下手。

英國心理學家R·D·萊恩在其著作《分裂的自我》里提到:從現代病理學角度來說,造成精神病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人和社會的分裂而導致的,二是個人自我精神的內部分裂所造成的。

四十年後,即1960年,由希區柯克導演的影片《驚魂記》則在原因方面做了些解釋。

影片由一個床上運動的鏡頭開始(勾唇/gif)。

女主瑪麗蓮是個上班女郎,有一個秘密情人山姆。兩人由於各種原因不能結婚。

有一天,瑪麗蓮的老闆讓她帶著4萬元現金去銀行存款,瑪麗蓮卻馬上回家收拾了行李,捲款而逃。

天色已晚,而且下起了傾盆大雨,她不得不在僅有的一間旅館——貝茲旅館暫住一夜。

汽車旅館的老闆是諾曼·貝茲,他性情古怪,有一個卧病在床的老母親。諾曼對她是又愛又怕。

瑪麗蓮吃完諾曼為她準備的晚餐後,回到房間準備洗澡,當她進入浴缸後,有人拿著刀衝進浴室,把她殺害了。

諾曼突然大叫一聲,趕來事發現場,清理了血跡和屍體。

女主的姐姐拜託偵探尋找女主的下落。偵探查到瑪麗蓮的死可能跟諾曼的母親有關。

可是當他偷偷進入諾曼母親所在的房子的時候,也被突然衝出來的人殺死了。

女主的姐姐於是與女主的男朋友一起去報案。警察叔叔很肯定地說,諾曼沒問題,而且諾曼的母親早就死了。(不才在下看到這裡就猜到結尾了哈哈哈厲害吧)

女主的姐姐不信,偏要自己去查個究竟。於是和山姆一起喬裝成夫婦,住到貝茨旅館去。

讓山姆拖住諾曼,女主的姐姐只身前往諾曼母親的房子。最後她終於在地窖里找到了諾曼的母親......

這時諾曼沖了進來,戴著假髮穿著裙子,拿著刀,大喊:「我是諾曼.貝茲。」

然後是心理醫生的解讀(不才在下覺得這段解讀簡直是浪費了前面所有的鋪墊,但是無它不可),說諾曼這個人,因為對母親的眷戀以及嫉妒,親手殺死了母親,後來卻又因為對母親的思念,在自己的大腦里幻想出了又一個母親。

簡單來講,他其實是兩個人,一會是自己的母親,一會是他自己。他們兩人之間還可以形成對話。殺死瑪麗蓮,是因為母親無法忍受兒子喜歡上別的女人......

意思是,殺死女主和偵探的,是母親。母親的人格戰勝了諾曼的人格。

最後是全片里最經典的畫面,諾曼被關在一個房間里,他用母親的聲音說話,像老女人一樣需要披著一個毯子。

而其實,戰勝者是諾曼本人,他把自己推脫乾淨,把殺人的責任全部推到母親身上......

這個笑容,讓我回味了無數次,看仔細了,其實它是諾曼和母親的骷髏的合體。

我是看完了《致命ID》,《禁閉島》還有《記憶碎片》等豆瓣高分影片之後,才看《驚魂記》的。

說實話前幾部電影雖然在拍攝手法和編劇上有所進步,但其實它們給我的震撼力遠不及《驚魂記》。

主要還是導演高超的敘述手法。

雖然看過許多影片的我們會猜到故事的結局,但猜到之後,又會不斷地懷疑自己:

是不是自己的世界觀太狹窄了,是不是自己形成了一種定性思維了,是不是還有別的可能性......

結果到最後,哇靠,原來自己最初的想法是對的。但導演就是有能耐來進行干擾。

對精神病的關注既是對人類自身精神世界複雜性的探求,也是對現代社會單一理性維度壓迫的拒絕和反抗。

創作者喜歡這個題材,也是因為用瘋子來講述普通人,往往更有說服力,往往更容易引起所謂普通人的警戒。

後現代主義思想家福柯在《瘋癲與文明》:這個世界上有多少種性格、野心和必然產生的幻覺,不可窮盡的瘋癲就有多少種面孔。

也就是說,你,其實也是其中一種瘋癲。

不才在下以前總喜歡故作高深地講一句話:我們都是瘋子,只在自己的世界裡正常。

電影的意義,就在於嘲笑別人是瘋子,到知道自己也是瘋子的過程。某名人說,了解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法國有一部13分鐘的動畫我很喜歡,它在幫助觀眾認識自我上做了一些努力。是由傑赫米·克拉潘執導的《精神分裂症》。

故事是由一個150噸的隕石引發的。

隕石砸中了男主人公亨利家對面樓的天線,此事過後,他的世界剛好與現實世界偏離了水平91cm。

比如說他想轉動門把,就必須站在水平距離91厘米外的地方,才能準確觸碰到門把,把門打開。

在家裡,還沒有什麼大礙。他在家裡度量好了精確的91cm誤差,用粉筆標明著。

可還是在工作中麻煩不斷,於是他只能去接受心理治療,卻是毫無進展。

「他們不說你有多瘋,只說你迷失了自我,情緒失控。」

在尋找治癒辦法的時候,他與現實世界之間,又多出了75cm的垂直距離。

他變得越來越自閉,越來越孤獨。

亨利說:「多一點,少一點,就算知道了我偏離了自己多少厘米,又有什麼意義呢?

現在我唯一確定的是,我現在站在哪裡。再也不是問題了。

在影片的最後,深陷黑暗的他不斷地呼喊,「我在這裡,我在這裡,不在那裡,在這里.....」

矯情的不才在下差點哭出來。

在不長的創作時期里,我時常把自己逼成一個精神病患者。於是在某些程度上,也理解了他們。

其實他們只是固執地用與大眾不同的方式,努力地維護內心深處的不斷叫囂著的自我,即使被世人不認同,被世人嘲笑,即使自我只剩下一點點。

可是在很多時候,我們都不是精神病患者,我們都是正常人,我們都渴望得到認同。

就像《月亮與六便士》里的一段話:

一般人說自己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多半是自我欺騙。通常來說,這些人我行我素是因為覺得別人看不出他們的異常;他們至多敢在親朋好友的支持下逆多數人意願而行。

在世人面前叛逆反常並不難,只要這種反常正是自己小圈子的正常,你還能洋洋自得呢,滿可以不冒風險顧盼自難。

但博取認同的慾望恐怕是文明人最深的本能。

因為種種本能,我們偏離了自我,也許91厘米,也許更多。

精神病題材的電影一直都是被關注著的對象,但拋去獵奇心理,我們要知道,一部了不起的作品絕非只單純地借用某種題材。

它們通常是表達了一個思想,只是這種思想被掩飾在情感面紗之下,「承載著我們去追尋現實、盡最大的努力挖掘出混亂人生的真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反Secret 的精彩文章:

TAG:反Secr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