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比穿越劇還神,這座博物館讓你回到兩百年前的東京

比穿越劇還神,這座博物館讓你回到兩百年前的東京

GIF

如果可以穿越時空,

你是想去親自體驗下宮斗劇,

在步步驚心中宅斗宮斗順便撩位阿哥?

還是運用現代智慧馳騁古代職場,

在瑪麗蘇/傑克蘇的主角光環下逆襲上位?

去過這家位於東京兩國的博物館之後,

也許你會覺得,

回到兩百年前的江戶,

當個普通老百姓好像也蠻有趣。

「江戶」三大關鍵詞

德川家康

1

日本戰國時代末期、安土桃山時代三河國的大名,江戶幕府的第一代征夷大將軍,日本戰國三傑之一,另外兩位是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是日本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德川家康畫像

江戶東京博物館附近的德川家康雕像

德川家康總是與烏龜聯繫在一起,一來因為他壽命頗長,二來源於他能伸能屈的性格。他和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並稱戰國三英傑,都有統一日本的心愿,最終德川家康靠著隱忍和長壽,熬死了諸多牛逼閃閃的人物,最終成為開啟日本新時代的大將軍。

江戶城

2

江戶城是哪裡呢?其實就是東京。1590年,德川家康進入關東並以江戶為大本營。1603年,成為征夷大將軍後,他開設了江戶幕府,為把江戶打造成名副其實的幕府所在地,大力開展城區建設,以日本橋為中心開堀建道,在江戶城的周圍實行「町區劃」(街區劃分),規定武家、町人(平民)、寺院神社等所在地。

江戶時期的東京風貌

江戶時代

3

德川幕府統治的這段時間就是江戶時代,從1603年到1867年,是日本封建統治的最後一個時代。對應我國的朝代換算一下,大概就是明朝末年到清朝末年。這麼一代換是不是就清晰多啦?

江戶怪談,兩國物語

兩國在江戶時代異常繁華,時至今日來訪依然可以看到很多兩百年前的印記。想要體會江戶風情,除了淺草,兩國也是一個上上之選。

地鐵兩國站出來就可以看到博物館的標示

兩國地鐵站的印章,印有相撲與江戶東京博物館

江戶人普遍喜歡新奇、刺激的事物,由此誕生了許多都市怪談,流傳最廣的就是「本所七大不可思議」。「本所」在江戶時代就是兩國附近,因此在兩國可以看到很多描述此類不思議事件的木牌。

在博物館附近遇到了本所七大不可思議中

最有名的故事「置行堀」

相傳江戶時代,兩國附近的水路中有很多魚,引來大批居民釣魚。有一天,兩個農人好基友在這邊的護城河裡釣魚,運氣那是相當不錯,釣了滿籠的魚。夕陽西下他們正要回家時,突然從河中傳出一陣陣「把魚留下再離開」的恐怖聲音。兩人都非常害怕地跑回家,回到家裡往魚籠一看,釣的魚已經全部消失了。

日本二十六女鬼之置行堀。

人形妖怪,在大霧的環境才會出現

堀在日語里是河的意思。其他不思議還有諸如,樹林里突然傳出的太鼓聲,走夜路時會碰到指路的送客燈籠,一隻滿是鮮血長滿長毛的大腳丫突然衝進你家讓你給它洗腳……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兩國找找寫有這些傳說的牌子,不會日語也不要緊,都有配圖。能把這些魑魅魍魎、光怪陸離的都市傳說,光明正大地樹立在顯眼的地方,也算是從江戶時代傳承而來的怪談文化了。

走進江戶東京博物館

江戶東京博物館絕對是深入了解東京江戶歷史的不二之選。博物館內的藏品既有反映繁華的江戶時期的各種模型,又有貼近人們生活的早期東京居民生活用品、醫藥製品和各種工藝品。

整座博物館如同歷史畫卷一般,將東京從江戶時代一直到現代的文化變遷來了個時光穿越。 博物館的組成博物館分成上下兩部分:上層為收藏庫、圖書館以及常設展覽室;下面是放映廳、辦公室以及舉行特別展覽處;5樓及6樓為中空式構造。

= 日本橋上走一遭,時光流轉回江戶 =

遊客一般參觀的是5樓和6樓的常設展區。之所以做兩層,是因為在五層1比1地還原了很多江戶時期的建築,比如茶房、妓院、報社等等。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它的入口是完全按照實物大小復原的日本橋。

作為博物館標誌的日本橋橋頭,與實物等比例

微縮景觀里的日本橋

在江戶時代的諸多浮世繪里,日本橋經常和富士山一起出現,其地位不言而喻,可以看作是江戶時期的經濟與文化的代表符號。但因為地震加火災的關係,現在的日本橋經過了多次重建,不復畫中風貌。想要體會古老的木製日本橋風貌,就只能來江戶東京博物館。

5層的真實建築,江戶時代的報社

= 長屋:江戶人的"四合院」 =

走過日本橋後,就是町人住所、大名屋敷、幕府末期的江戶城御殿的微縮復原模型,由此可以了解以江戶城為中心的街區劃分狀況。此外,還有許多有關將軍家、大名家的歷史資料。

江戶的街道

江戶的町,一般採取道路兩側並排建有町屋的「兩側町」。臨界店鋪林立,商業活動極為興盛。在建築物之間隔出的狹小通道上,建有長屋,是江戶時代百姓住的屋子。裡面設有供居民共同利用的水井、垃圾場及廁所。同時在町內,還設有為居民提供生活保障的防盜、防災及上下水設施。

與實物同比例的長屋,

可以直觀的看到裡面的構造和人、物

大多數平民住在長屋裡,這個長屋是長筒型木製單層構造,多戶入住,從事不同職業的人生活在一起,共用外牆,裡面用木板隔開,一家幾口同住一室,水井、廁所等均為共用。單薄的牆壁毫無隱私可言,蝸居方寸之間,培養出了居民互助友愛的精神。有點像北京四合院的意思,但是不是更像現在的陌生人合租,各住隔板間呢?

和長屋一起出現的,還有各種商店、書店、小攤,走進這裡,完全就像是走進一個小城市的樣子。

町與長屋的知識,多在博物館得來,

可以自選語言系統的說明很貼心

江戶時期的商戶

= 在互動體驗中,做一天江戶人=

江戶人的一生

從江戶時代起,日本人才開始一日三餐,

此前都是一日兩餐

為了製造讓人身臨其境的感覺,展廳內還設置了很多互動體驗,除了眼觀,更能力行。比如可以去坐人力車,去試著挑一挑江戶商販約37斤重的擔子,舉一舉消防隊員的工具,白布幡。

聲勢浩大的江戶消防隊,

章魚似的白布幡(纏)用來標記著火點

英文嚮導正在講解江戶時期的消防,

身旁的白布幡和嬌小的她對比鮮明

對於常設展廳的3個微縮景觀,可以用博物館配的小型望遠鏡,來觀察到特別細節的地方,感覺就像在江戶最高的瞭望塔上巡視全城。

這家小店如今已經發展成銀座的老牌商場,三越百貨

除了百姓生活,你還可以在這裡看到很多珍貴的浮世繪和工藝品,可以在戲劇小屋和歌舞伎的華麗舞台感受那個時代的娛樂方式。

江戶時代印刷出版業盛行,通過出版百姓喜聞樂見的草雙紙、錦繪等各類書籍繪畫等印刷物,開創了江戶獨有的出版文化。

江戶時期的出版物,

可以看出漫畫國度已經初露端倪

= 迷失在紀念品商店是種怎樣的體驗 =

浮世繪的明信片,建議蓋上博物館獨一無二的印章

取材自江戶東京博物館館藏畫本的和紙膠帶

江戶消防隊員的地位不亞於今天的愛豆,

這個白布幡還記得吧

兩國之旅後,第一眼就看到相撲,棄美人於不顧

作為浮世繪精品輩出的年代,江戶時代的藝術精品被充分融入博物館的紀念品中,讓人眼花繚亂,一不小心就從千手觀音剁手成為斷臂維納斯了。

印章里頂著日本橋橋頭的小萌物,是這裡的吉祥物

了解一個城市的過去,才能知道它的未來將往哪裡去。江戶文化對當今日本影響深遠,把江戶東京博物館作為東京旅行的第一站,可以深入了解現在的東京是怎樣形成的。

除了上期提到的兩國國技館和今天介紹的江戶東京博物館,

想要深度探索兩國,

還有哪些地方值得推薦呢?

文藝之選:墨田北齋美術館

喜歡浮世繪和藝術品的朋友,不妨去「墨田北齋美術館」繼續參觀。北齋就是浮世繪畫家葛城北齋,著名的神奈川衝浪里就是他的作品。

神奈川衝浪里 葛飾北齋

愜意之選:水上巴士

水上巴士剛好從這一帶出發,白天的傳統文化之旅過後,傍晚可以乘坐水上巴士從隅田川一路前往東京灣,吹著溫柔的晚風,欣賞一座座造型各異的橋以及東京城市的繁華景象,從夕陽西下到繁星點點。

東京灣夜色

浪漫之選:隅田川花火大會

如果是在夏天到兩國一帶,那就一定不能錯過200多年前的江戶時代就有的隅田川花火大會。傳承於1773年的華麗花火與身姿優美的天空樹交相輝映,演奏出一曲最美妙的夏日風物詩。

隅田川花火大會

花火數:2萬2千發

時間:2017年7月29日 19:05~20:30

(如遇雨則順延至7月30日)

吃貨之選:兩國-江戶NOREN

如果對江戶時代的風情念念不忘,還可以去JR兩國站內的江戶美食城",兩國-江戶NOREN"。有12家東京的老字號餐廳都在這裡開設了分店,包括江戶流本格派壽司的「政五壽司」、創業於1871年的文字燒老鋪「月島文字燒MOHEJI」、天婦羅百年老店HISAGO、日本橋的百年蕎麥麵老店藪久、谷根千的軍雞名店雞HANA……隨意選擇一家,基本不會出錯。環境上也好像讓人穿越回兩百年前的町屋一樣,感覺還是很過癮的~

JR兩國站始建於1929年,風格古樸

車站外牆的牆繪充滿濃郁的懷舊風格,

靜靜訴說著兩國的故事

這面牆是自行車停車場,

日本人對空間的利用和對秩序的管理值得點贊

如果世界上有真的時光機,

那它會在博物館、舊書店、雜貨鋪、老字號里

兩國就是江戶時代的時光機,

當你踏足這裡,

就會開始啟程去往遙遠時空的路途。

江戶東京博物館

地址:東京都墨田區橫綱1-4-1

到達方式:JR總武線兩國站西口下車,步行3分鐘;東口下車,步行7分鐘。都營地鐵大江戶線兩國站下車,從A4、A3出站後步行1分鐘。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9:30-17:30,周六延長至19:30閉館,周一閉館

常設展區門票:成人600日元,65歲以上老年人300日元

- THE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雪泡兒印記 的精彩文章:

《至愛梵高》這個男人有點酷,你要愛他一定要來這裡

TAG:雪泡兒印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