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我們到底是不是太陽系的本土生命?

我們到底是不是太陽系的本土生命?

「奧陌陌」是首例來自星際空間的小行星。但實際上,恆星之間交換天體並不那麼罕見。最近,哈佛大學的一些科學家對星際來客被太陽系俘獲的概率進行了一次調查,試圖查明這類天體事件,為生命在宇宙中的擴散提供著什麼樣的契機。

以Manasavi Lingam和Abraham Loeb為首的這些科學家以三個天體為基礎建立了一個引力模型。這三個天體中一個是太陽,一個是木星,另一個就是質量要小得多的星際小天體。在模型中,太陽和木星扮演著漁網的角色。如果以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為例,那麼太陽和木星則分別以半人馬座阿爾法A和半人馬座阿爾法B兩顆恆星取代。根據這個模型,他們可以計算出星際小天體被俘獲的概率。

Lingam博士表示,這類天體出現的頻率取決於它們數量的密度;雖然它們的體積是個未知數,但為了量化分析,我們假設它們的個頭和太陽系彗星相近。

分析結果令人驚訝,太陽系可能已經俘獲了幾千個這樣的天體。這些天體大小不一,最大的半徑可達幾十公里。如果以半人馬座阿爾法系統為範本,結果更有意思——它們竟然還能夠俘獲地球般大的天體。

也就是說,半人馬座阿爾法系統有可能會俘獲流浪行星。這會給行星系統的演化帶來極大衝擊。基於此,學者們還對星際來客在宇宙的生命傳播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進行了探索。「有生原說」認為,微生物可能會依附在小行星、彗星和隕石上,在行星之間進行擴散。

如果這是可能的,那麼這些穿越了星際空間的小行星,就有可能將微生物從一個行星系統帶往另一個行星系統。如果星際小行星曾經擊中過地球,那麼就有可能為地球帶來生命的種子。它們既有可能直接撞到行星上,也有可能被行星系統俘獲。如果它們的個頭比較大,那麼第二種可能性更高一些。

出現在太陽系內的星際小天體通常會擁有特殊的運行軌跡。它們與太陽系本土天體相比,氧同位素的比例也不同——這一點,可以等待它們接近太陽時,對它們彗尾(如果有)的光譜進行高解析度分析獲知。

一旦識別出它們的身份,我們就能夠向它們發射探測器,探查其表面或內部是否存在原始生命,甚至是技術文明的產物。

「奧陌陌」的發現,無疑將會為天文學帶來某些革命性影響。它不但驗證了天文學家的一些長期猜想,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檢驗某些科學理論——如「有生原說」的機會。

未來,我們可以派遣機器人前往這些天體,對它們進行實地研究,甚至可以是取樣帶回地球。這樣的研究結果,對於我們認識宇宙,甚至於認識生命的起源和傳播,都是極為有意義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天下之奇 的精彩文章:

將比迪拜塔還要高的塔
探險家詭異變成木乃伊

TAG:獵天下之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