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研究走在世界前沿,讓個體跟世界深度連接

讓研究走在世界前沿,讓個體跟世界深度連接

編者按:你心目中的計算機研究員都是什麼樣子的?一天到晚除了敲代碼就是寫Paper?本文科學匠人的主人公——微軟亞洲研究院研究員張富崢就用自身經歷打破了人們的這一刻板印象,他的生活不僅不清冷,反而充滿了與世界的親密互動,他的研究都與用戶有著緊密聯繫,他曾經創新地「用大數據預測女朋友的衝動購物行為」,並發表了利用大數據構建用戶衝動度的模型,讓高深的科研技術接地氣的進行應用。發表論文、出書、與產業界交流合作,他也一個都沒有落下。微軟亞洲研究院所提供的平台和資源讓張富崢在研究生涯中找到了自己的平衡點。

我們腦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關於計算機科研人員的「刻板印象」,比如:一天24個小時,有8個小時在敲代碼,有6個小時在看Paper、在寫Paper,儼然一副與世隔絕的「世外高人」形象……

但其實他們一點也不刻板。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張富崢博士表示,他們的研究生活一點也不孤冷清寂,相反,還充滿與世界的高頻親密互動。在張富崢看來,與世界溝通和接軌才有可能迸發創新的想法,走在研究的最前沿。不問世事、悶頭做研究的時代已經過去,尤其在AI時代,數據的獲取與解讀、演算法的構建與優化,都必須與世界深度連接。

走在最前沿,這是研究的本質

張富崢的研究領域有兩個:一是用戶行為理解,即所謂的用戶畫像,二是個性化推薦。看名字就知道,他的研究是要通過大數據來理解用戶行為,從而為用戶推薦個性化的信息,因此,張富崢的研究必須要與用戶發生緊密的聯繫。

在這個資訊紛繁的時代,從朋友圈裡的旅行照片,到微博里的簽到地址,甚至「手環」類的可穿戴設備,我們每個人都在主動或被動地與世界發生各種關聯。每一個動作或者生活的環節,都在生成新的數據,然後再通過分享、傳播,抵達更多人,成為億萬光纖中不斷跳躍的信息源。張富崢所感興趣的就是在這海量、無序的數據中,尋找有序的規律,將網路中的碎片拼湊成一個個完整的、有血有肉的個體。

很多人都覺得,研究工作就是每天埋頭苦想,不問世事。但實際上,研究工作要跟世界進行非常廣闊、頻繁的互動。張富崢說:「因為我們的研究領域需要深刻理解用戶,從研究對象來看,這是一個變化的時代,我們要隨時關注不斷湧現的新生事物,了解用戶的生活方式以及興趣等發生了如何的變化。從研究方法來看,如果想保持自己科研工作的最高水平,就必須要知己知彼,對產業界、學術界的最前沿進展做到了如指掌。」

「剛來研究院的時候,我們整個組的重心其實都在軌跡數據的研究上,主攻用戶移動的數據挖掘。但是,在2011年後,隨著社交媒體的風起雲湧,各種各樣的用戶數據不斷湧現,為我們帶來了深入了解每個用戶的可能性。所以,我們意識到個性化的號角即將吹響,便抓住這個機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在『用戶畫像和個性化推薦』這個應用前景更加廣闊的領域」,張富崢說。

做起個性化之後,社交網站上人與人連接的數據、興趣的數據、交易的數據等等,都有了新的觀察維度。大家在做研究的過程中也愈發感到「這是一件好玩的事兒」。張富崢舉了一個例子,在2016年美國大選的時候,特朗普的數字運營官會根據用戶在Facebook上的行為對用戶進行心理畫像,為用戶推送『個性化』的政治訊息,從而提高用戶對特朗普施政理念的認可度。以分析用戶對槍支權利條款的態度為例,如果是神經質型和嚴謹型觀眾,就要突出入室搶劫的威脅,顯示政策應該保證業主持槍,所以可以讓他們看到「搶劫者一隻砸窗戶的手「這樣的畫面;另一邊,如果是親和型的用戶,他們關心傳統、習慣和家庭,不妨給他們看類似」大人帶著孩子站在夕陽下舉槍打野鴨「這樣溫馨的畫面。

在用戶理解做到了一定程度之後,研究自然會走向更深更廣的方向。比如,現在張富崢的團隊會引入知識圖譜來提高個性化推薦效果,會引入增強學習來平衡推薦的長短期目標。「個性化最開始是從無到有,而之後就會越做越深。」 張富崢說到,「見證這些前沿技術不斷的橫向和縱向深入,並愈來愈接近人類本身的思維與審美衝動,也許就是做研究才有的成就感與喜悅吧。「

如今,張富崢和團隊在用戶畫像和個性化推薦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已融入到了微軟的產品中,如,在必應搜索的新聞板塊中個性化地為用戶推薦感興趣的新聞,讓微軟小冰基於用戶的社交數據進行性格分析,等等。

微軟小冰在「非你莫屬」節目中對選手進行用戶性格分析

不斷解決痛點問題,這是研究的快樂

張富崢畢業後加入微軟亞洲研究院已有近三年的時間,而他與微軟的淵源更是在本科期間就已經開始了。他的本科畢業論文就是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實習期間完成的,在本科畢業之前還獲得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大)與微軟亞洲研究院聯合培養博士生的資格,研究生一年級在中科大修完所有課程,他便「常駐」微軟亞洲研究院,開始了他的研究生涯——既有昂揚得意,也有焦慮不安。

研究生初始階段,是張富崢最為焦慮的時候,如何在研究的星辰大海中找准適合自己的方向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幸運的是,身處「世界上智商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有太多的良師益友可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辦公室早出晚歸,跟各路大牛請教,再潛心鑽研自己所在的領域,是自我提升最快的方法。」張富崢說,「那時,我每天想的就是如何能夠在最前沿研究的基礎上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功夫不負有心人,2013年初,他的第一篇論文在相關領域的國際頂級會議上成功發表。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積累,張富崢自我感覺得心應手了許多,對於做研究,已經從最初的好奇、焦慮進入到了興奮和享受的狀態。到了攻讀期間,他對研究方向的把控開始有了更多的想法,當社交網路興起的時候,他以及所在的研究組也及時把握住機會,把更多的精力從軌跡數據的研究轉到了用戶行為數據的研究。

微軟亞洲研究院研究員 張富崢

博士畢業後,既喜歡研究又希望將研究落地的張富崢毫無懸念地選擇了正式加盟微軟亞洲研究院。對他而言,研究的樂趣要同時具備兩個層面——一是深挖下去,觸碰到技術的最前沿,二是應用技術解決實際痛點問題,兩者缺一不可

「在微軟亞洲研究院,豐富的資源平台與高效的科研體系讓你可以潛心鑽研頂尖的科研方向,同時它又創造條件可以將你的各種技術產品化,這樣的環境是其他研究機構所無法比擬的。對科研人員來說,在這裡可以真正感受到研究的樂趣所在。」張富崢說。

在多元化的研究中,找到自己的平衡點

由於用戶畫像和個性化推薦這個領域的研究與人們的實際生活十分貼近,張富崢還曾經突發奇想地「用大數據預測女朋友的衝動購物行為」,並發表了利用大數據構建用戶衝動度的模型,很受電商們的歡迎,讓高深的科研技術有了接地氣的應用。在2017年5月,他所在的微軟亞洲研究院社會計算組還發表了《移動數據挖掘》一書,書中選取了當前學術界和工業界的熱點主題,介紹了移動數據挖掘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移動數據預處理、用戶移動模型、用戶畫像以及興趣位置推薦等等,張富崢也是該書的主要作者之一,如今該書已經成為數據挖掘領域的新生代教材。

發表論文、出書、與產業界交流合作,張富崢一個都沒有落下,正如他所說,微軟亞洲研究院在研究和技術落地轉化方面找到了一個平衡點,他也在研究生涯中找到了自己的平衡點。

現在,張富崢不僅自己在研究和應用的最前線,也帶領著很多實習生一起衝鋒陷陣,為同學們答疑解惑、指引方向,曾經執導的一位實習生還獲得了含金量極高的微軟學者榮譽。對於想要加入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同學們,張富崢建議道,「在學校期間,一定要把數學、編程等基礎打牢,這樣在未來真正做研究的時候才會上手快。不僅如此,如今是一個資訊、資源極大豐富的時代,大家還應該及時、充分地利用互聯網拓展視野、完善知識體系,不斷深入學習。在這個時代,學與不學、用心學與不用心學所導致的差距會相當巨大,因此,需要學會給自己設立清晰的目標。」

加上實習及攻讀博士的時間,張富崢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已有將近8年,對他來說微軟亞洲研究院的DNA已經滲入到了他工作與生活的各個層面。與世界連接,設立明確的目標,藉助微軟亞洲研究院所提供的平台與資源,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將研究設想落地、實現,張富崢覺得自己很幸運。當然這也與他之前打下的紮實基礎不無關係,正如人們常說的,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軟亞洲研究院 的精彩文章:

深度學習引擎的終極形態是什麼?

TAG:微軟亞洲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