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No 6.用原則管理你的生活,用熱忱點亮未來

No 6.用原則管理你的生活,用熱忱點亮未來

很多年前,聽過一句話,說成功的人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只是因他們年輕的時候養成了一些好的習慣。所以,成功是順其自然的事情。

這些習慣是什麼呢?

如果按照我這些年的觀察,我覺得會有以下幾點:

第一,自律的習慣。自律包含著延遲滿足。

第二,積極主動的習慣。

第三,不斷認知升級的能力,即超強的學習能力。

第四,不斷自我進化的能力。

當然,成功的習慣還有很多,但是這四點我覺得是尤為重要的。不斷自我進化的能力,一般只有特別成功的人身上才具有。《原則》這本書的作者就是其中之一。

這本書由橋水基金的創始人所著,主要講述的是生活和工作的原則,所帶來的人生和事業的改變與成功。橋水對沖基金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對沖基金公司,全美第五大私營企業,大約管理者1500億美金的資金,而其創始人Ray Dalio的身價也超過220億美金,算是白手起家的富豪典型代表。

讀這本書,我好奇的查了一下,什麼是對沖基金,這裡用一個故事來說明。

「什麼叫對沖基金

Mike同學看到搞金融的都巨賺錢,也想創一個對沖基金玩玩,於是他去了高盛提出申請,高盛的Sam大叔說,好,想搞基沒問題,我們這裡沒啥規矩,但得滿足唯一一個條件,你得確保65%以上的投資者都得是有錢人,就算不是蓋茨、焦不思之流,好歹也得身價百萬,年入20W刀以上吧,否則搞個毛線,你無所謂窮人死活,美帝政府還在乎呢,這第一個特徵,叫Accredited Investor。

走出銀行,Mike同學覺得世界都是美好滴,不過等等,錢呢?他找到了蓋茨,蓋茨說,你要我投你錢?你說得那麼好聽,自己投了多少錢進去?你自己都不敢投錢進自己的基金,我怎麼相信你?Mike同學覺得在理,把心一橫,拿出自己所有家底400萬刀,投入自己的基金。蓋茨一看,這熊孩子那麼霸氣,應該是有點真本事吧,那我不如也投個幾百萬玩玩吧。這第二個特徵,叫Large Personal Stake。

Mike再一想,光有這個超級富豪投資者錢還不夠啊,隔壁星巴克端盤子的Jack倒是也想玩投資,這種拿著一萬兩萬的平頭老百姓要投我這基金,我受還是不受呢?不行,第一我這裡人手也不夠,一個個處理小客戶要累死。第二為了這點小錢和那麼多人打交道也太麻煩了,第三我還是想要大錢啊,幾百萬幾百萬的投我,我的基金才能迅速發展壯大。所以寧缺毋濫,還是針對有錢人吧,最低限,要投我基金的,100萬刀起,少了我看不上。這第三個特徵,叫High Minimum。

好了,客戶都招到了,基金規模4000萬,Mike心裡這個美啊,不過還是得防一手,有個投資者Kevin,臭名昭著,經常投資了以後過個禮拜就撤資逗別人玩,好歹也是幾百萬啊,我這在市場里來來回回倒騰,想要我親命啊,所以定個規矩,投了我的基金,第一年你就別想取出來,是死是活全在我,這第四個特徵,叫First Year Lock-In。

光這還不夠,一年以內安全了,一年以後呢?到時候客戶想什麼時候撤資什麼時候撤資,Mike不是麻煩死?所以一年只有指定的幾個日子可以撤資(也可能一年一度),到日子了提前給客戶發個郵件提醒他們有這個事,撤資日到了啊,要撤資快撤資,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喲,有意向的提前告訴我們先。這第五個特徵,叫Infrequent Redemption。

錢的問題解決了,Mike想,好吧,總算開始投資玩了啊,作為一隻「對沖雞」,別以為這真的和對沖有什麼必然聯繫,這只是歷史遺留的命名問題,作為對沖基金,只是限制少多了,有自由用各種投資策略,什麼Long/Short,Event Driven,Global Macro,Distressed Securities,要多刺激有多刺激,還有,我能投資股票,債券,CDS,眾多稀奇古怪的衍生品,想怎麼玩怎麼玩。這第六個特徵,叫Variety of Investments。(沒人說對沖基金不能單純買點股票搞價值投資,和公募一個路數哦。)

最爽的部分來了,收錢!Mike同學累死累活(或者裝得累死累活)搞投資,不就是為了最後的分紅嗎,如果賺錢了,我要在賺錢部分分20%,如果不賺錢,我也不能白乾啊,這場地費,人工費,我的跑腿費辛苦費,好歹也得一年收個2%吧。這規則差不多算行規了,大部分對沖基金都有類似的收錢規矩。這第七個特徵,叫 2 / 20 Gains。

Mike看著別人家基金都動輒上億,耐不住寂寞,就4000萬規模的基金還不夠別人塞牙縫的,於是去和銀行的Sam大叔說,你借我點錢吧,我有個絕妙點子,保證賺大錢。Sam倒是個好說話的人,二話不說批了2億刀給Mike,這個叫5:1的槓桿。於是乎,這第八個特徵,叫Leverage。

基本上,大部分對沖基金,都包含上述8個特徵,符合這些情況的,就是對沖基金,而非字面上「採用對沖策略的基金」。」——以上援引知乎。

總而言之,對沖基金是買漲看跌,採用高槓桿來進行資產管理的基金公司。如今的業務範圍不僅僅局限於對沖策略的基金。

在這本書里,他分享了他生活和工作的處事原則,今天主要看看他生活原則的一些啟發。在後面再來看看工作原則。其實,按照作者的說法,他先寫好了工作原則,然後再寫的生活原則,但是最終卻先給讀者呈現了生活原則。

因為,工作只是生活的另外一種延伸罷了。

第一,五步流程法。

五步流程是貫徹整本書的最重要的原則,它代表了思考問題的邏輯,處理事情的方法。

設定清晰的目標,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這是任何事情開始的第一步。有一句笑話說的是,連吃飯都應該有目標感。明確的目標有助於我們擁有持續的動力,同時帶來具體的奮鬥方向。

設定目標的時候不應該考慮,目標能不能實現,只管先設定。後期如果不能實現,我們再反過來修正,但是設定時,無需考慮。

設定了清晰的目標之後,就是找出妨礙目標達成的問題,我覺得可以簡單理解為,找到實現目標的路徑,以及中間的困難問題在哪裡。

然後我們再通過查找整個系統和人員的問題,進行資源的合理調配,最終形成設計修改方案,形成統一的行動指南。

最後,就是徹底的執行和不斷的重複修正。

五步流程不僅僅適用於生活,也同樣適用於工作,它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邏輯思考方式,我認為和麥肯錫的分析方法類似,即從結果推斷原因,從最後找到開始,然後從起初開始執行,管理好執行的流程,最終就能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

第二,擁抱現實,應對現實。

做一個超級現實的人,那麼,夢想+現實+決心=成功的生活。看到這些,我一直在想,人現實一點,這還用你說嗎?但是,後來思考下去,發現不是這樣的。我們大都知道現實,但是人性中,我們經常是迴避的。我們不願意真正的去面對現實,因為可能現實比我們想像中更加的殘酷。你比你想像中更差或者更不堪,但是現實中,我們總是這樣告訴自己,我可能不太好,但是相比於誰誰誰,我其實還好,我處於中間的位置,還好不是最後,只是沒有那麼靠前而已.

我們總是這樣告訴自己,但現實是,我們需要用數據來分析,我們處於什麼樣的狀態和位置,然後用現實的數據來指導我們的生活。同樣可以用五步流程法來解決。

例如,我現在要學習英文。擁抱現實,承認自己英文處於很差的水平並且接受它。

然後,確定一個明確的目標。我的英文目前處於level 幾,可以通過專業的測試工具進行測量。最後我的目標是level 3進階到level 5.那麼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需要做哪些努力。哪些是妨礙我成功的問題。我們逐步分析,例如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進行點對點的搜集和測量,最後設計出如何達到level5的方案,每天朗讀半個小時,連續半年解決讀的問題,每周寫作和翻譯一篇,解決寫的問題。最終達到level 5的要求。當然,中間需要更加的細化方案,然後就是如何有效的去執行。

那麼擁抱現實和應對現實,給我另外一個啟發就是,延遲的滿足感。

你接受你很差,你才會希望你變得更好,而這個差,不是感覺的很差,而是有數據支撐的,是一二三四點可以證明的差。當你接受了這些,你就會擁有延遲的滿足感,因為路很長,你需要走的時間也很久。而延遲的滿足感,又能讓人有自律。

這個和我們說的,做事情要考慮現時的結果,後續與再後續的結果是一個道理。例如,健身這件事,現在很苦,那是現時的結果,但是幾個月後,你會擁有更好的身體,健康和好的狀態,這個是後續與再後續的結果。那麼,它帶來了延遲的滿足感,讓你有動力去堅持現在的痛苦。

第三,做到頭腦極度開放。

這個我倒覺得因人而異,開放的程度不同。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是,我們總是假設別人是對的,而去聽去別人的意見。那麼極度開放意味著,我們必須時刻假設自己是錯的,用這個思維去聽取別人的意見。

你假設別人是對的,那麼你需要通過別人提供的證據去證明他的觀點,但是前提是,你認為自己的思考過程是沒有問題的。

而當你假設自己是錯的時候,你會從別人的邏輯出發去推導他的觀點的理由是什麼,如何得到他的觀點?這樣就帶來了極度開放的頭腦,以及看待問題的方式。

當然,要加上可信度加權。極度開放+極度透明+可信度加權的決策=創意擇優。這個是工作原則我們需要討論的。

頭腦極度開放帶來幾個好處和思考。

首先,決策分為兩個部分,先收集信息,再做決定。收集了越多的信息,你做的決策就會更高概率取得成功,這是一個概率問題。而更重要的是,我們還應該知道,我們是在尋找最好的答案,而不是你自己能過得出最好的答案。

然後,領會並感激深思熟慮的分歧。人們在分歧時往往容易動怒,其實分歧恰恰是學習的機會。我們爭論的目的是試圖去理解一個問題,而不是誰對誰錯。理解了一個問題,恰恰是學習的機會。讓我們學會從對方的角度去延伸問題,問為什麼,可以得出這個結論,它的依據是什麼。

同時要做到,使用以證據為基礎的決策工具。

第四,理解人與人的不同。

我們中國常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好吧,開個玩笑。

每個人成長的環境,思維的方式都是不同,那麼就要求我們需要從他人的角度去思考。為什麼他會這麼想,從源頭去推斷結果。通過認識人的特性,來得出他結論的原因,最後能達到和諧溝通和理解的目的。

無論你要實現什麼目標,讓合適的人各司其職以支持你的目標,是成功的關鍵。

這點,我覺得在工作原則中更加的適用。如我們現在各種各樣的性格測試,性格工具,情感測試,將人歸位各種各樣的類型,並適配合適的工作和崗位,就是這個原因。

理解人與人的不同,我自己有兩點最近的思考。

我覺得,首先我們理解了背景,決定了我們說話的方式。如,和性格急的人說話的內容和語速的控制,和內向的人說話的內容和方式,均不相同。那就要求我們先嘗試去了解性格,然後調整我們說話的方式。這個和我們銷售心理學裡面說的,學習客戶說話的腔調和語速以及別人的喜好,是一個道理。

第二點,我覺得很重要的是,應該在同一個世界裡進行溝通。這裡指的大部分是工作的世界。例如,如果我要去拍照,我和攝影師之前的溝通是,你這個照片把我拍的太丑了,你應該調整一下,但是一直調整來調整去,總是會達不到你的要求。但是我去學習攝影以後,我會這麼和攝影師溝通,你這個構圖有點問題,可以改為橫構圖或者視角延伸構圖,你可以將我放在幾分位上,這個色溫和色調有一些問題。那麼,我想,溝通的效率和效果會大大提高,這個就是我們說的,站在同一個維度去溝通。

這是我最近特別大的一個感受,也是我最近對藝術,對產品開發,編程,都喜歡去了解的一個很大的原因。我希望以後可以提高溝通的效率,站在同一個維度去和別人溝通。

這也是理解人與人之間的不同。

第五,學習如何有效決策。

理解決策的特點是先了解,再決定,這個是基礎。

影響好的決策最大的威脅是有害的情緒,情緒失控會讓人失去判斷的準確度。這個讓我想起今日頭條的張一鳴,情緒管理做的非常好的一位創業者,說得最激動的一句話是「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當情緒的起伏穩定時,我們的決策會更加趨於理性。

綜合分析眼前的形勢,變化中的形勢,現實,然後再去做決策。

需要理解良好的行動的前提是,邏輯、理性和常識。

同時我們應該認識到,最好的選擇是好處多餘壞處的選擇,而不是沒有壞處的選擇。這點尤為重要,我們過於追求完美,最後會選擇概率特別低,風險過於大的決策。而,這樣,不符合價值優先化的原則。

關於決策,我想更多的和工作有關。

大概五個大的生活原則,其實仔細思考,裡面包含的內容實在是太多太多了。我覺得給我特別大的啟發是,永遠要以證據作為你思考的前提。

獨立思考並決定(1)你想要什麼?(2)事實是什麼? (3)面對事實,你如何實現自己的願望,而且要保持謙遜和心胸開闊,以便你能動用自己的最佳思維。

適應和進化的三種途徑是

1)訓練自己的頭腦以反直覺的方式思考(例如有創造力的人通過自律和練習變得更有條理)

2)利用輔助機制(例如程序化的提醒器)

3)在自己的短板上,依靠擅長者的幫助

總而言之,不斷進化是個體最強的力量。也是我從小的一個原則,不管現在的我是多麼渺小,只要我在一天天長大,我終將戰勝你。

晚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1二叄世 的精彩文章:

TAG:1二叄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