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探秘、學藝、祭念——一群孩子的敦煌

探秘、學藝、祭念——一群孩子的敦煌

愛敦煌就就請淡季來

探秘、學藝、祭念,一群孩子的敦煌

由哈佛大學藝術史博士寧強教授帶隊的博雅小學堂敦煌冬令營活動。在冰天雪地的敦煌掀起了異彩紛呈的冬季遊學高潮!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敦煌冬令營中敦煌藝術研究中心和《當代敦煌》編輯部配合開展泥塑、泥版畫、講座教學活動。

今年,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先生再次呼籲:請大家儘可能地選擇淡季(11月1日—4月30日)到敦煌。一來,這是對莫高窟的愛護——洞窟內濕度超過62%時會對壁畫造成損害,這是經實驗室研究得出的數據,不是憑空設計出來的。單位時間內洞窟中停留的人數必須有上限,而且必須時時監控,這也是壁畫保護所要求的。二來,這也會讓每個遊客有更好的參觀體驗:淡季的莫高窟有時每天只有四五百人至一千人,整個景區顯得空曠寧靜,遊客還可以多看幾個洞窟,滿足他們對敦煌的嚮往之情。那才是真正的不虛此行。

活動剪影

220窟的藥師佛琉璃世界更是把孩子和大人都迷住了,駐足停留,驚嘆不已。96窟莫高窟第一大佛給了孩子們震撼,還對唐朝武則天那段歷史有了更多認識。

莫高窟,不僅是藝術殿堂,也是一部活生生的歷史教科書。

孩子們還爭先回答了之前給他們布置的問題:作為遊客,你覺得應該怎麼保護莫高窟?如果未來你是莫高窟的保護者,你要怎麼保護莫高窟?孩子們用心表達,無不希望莫高窟再輝煌1000年。

博雅的領隊兼攝影師金旭老師最後跟孩子們說:我們今天來到莫高窟,我們熱愛它,願意去理解它,懂它,我們就是它的傳承者。文化需要傳承需要守護,今天,我們,就在做莫高窟的保護者。

孩子們都認真的思考著,相信,他們都將把莫高窟的文化傳承下去。

下午,我們請到非遺敦煌彩塑技藝傳承人杜永衛老師,帶孩子們一起做敦煌泥塑。專註、認真,在跟大師一起工作中,每個孩子都成為大師,創作著屬於他們自己的作品。連杜老師都驚嘆,這些孩子真棒啊!

還記得上次寧老師留給孩子們的作業嗎?畫一個自己的故事,到了展示的時間,孩子們都帶來了自己設計的故事,有傳統的女媧故事、成語故事、歷史故事,也有他們原創的冒險故事、本生故事,還有根據這幾天經歷寫就的自己的故事。

怎麼講好故事,怎麼畫好故事,相信每個孩子都有了自己的心得。寧老師更是跟孩子們說,每個孩子的畫都是精彩的,只要表達出了自己想表達的,那就沒有好壞之分。

然後,杜老師也帶來了關於敦煌泥塑的講座,孩子們真正理解了,要成為一個藝術家,可不只是做泥塑那麼簡單,真正的藝術家一定像杜老師這樣,博古通今,談文化談歷史,都如數家珍

做佛像泥板畫,用寧老師的話說,家長似乎更認真更有興趣呢。家長們說:因為靜心、因為向善、因為終於有機會放空自己,與佛對話。

而孩子們也更加了解,那些精美的壁畫要花費怎樣的心力來完成,每一筆勾勒描摹都不似想像中那麼輕鬆,更何況是滿牆滿壁。忍不住更心生敬畏。

越是精彩,時間就越是過得飛快。轉眼已經是冬令營的最後一天。看過數字敦煌的電影,寧老師帶孩子們看了各種天堂的描繪,下午,最後一次觸摸莫高窟,每個人都有些戀戀不捨。

在著名的藏經洞結束了此次莫高窟的探究,跟隨教授簡單參觀了陳列館,我們完成了此次一直保密的最後一個環節——祭拜常書鴻、段文傑先生。

杜永衛主編代表《當代敦煌》編輯部陪同學生、家長,前往莫高窟墓地為敦煌守護神常書鴻、段文傑先生敬獻了花籃並表示了深切懷念和致默哀。

結營儀式,孩子們需要展示自己的結營作品:我心目中的天堂。這是一個從開營布置下去的作業,貫穿始終。在敦煌這樣一個可以靠近內心的地方,孩子們心目中的天堂也乾淨、純潔、美好,充滿愛與善、充滿浩然正氣。

我想,那不只是他們的天堂,那也是他們的精神世界,他們將帶著這份愛這份正氣,去走他們未來的人生路。

根據「博雅小學堂 」相關報道圖文編輯

封面設計:一田

本期編輯:遠 近 水中天

往期文章點擊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代敦煌 的精彩文章:

白石佛造像是怎樣創作出來的?

TAG:當代敦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