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孤峭壁立」嶗山石

「孤峭壁立」嶗山石

「孤峭壁立」嶗山石

古代賞石之中,嶗山綠石似乎是個另類。一方面,它並不具備主流古典賞石瘦皺漏透的造型結構,另一方面,它的賞玩群體似乎主要集中於北方,尤其是山東地區,這可從其底座樣式多為端莊簡樸的「魯作」可見一斑。嶗山綠石產於青島嶗山東麓仰口灣畔,因佳者多產于海濱潮間帶,質地主要礦物成份為鎂鐵硅鹽,帶有玉質感,故又稱為海底玉。嶗山古石大多色澤靜穆古雅,質地厚重縝密,造型端莊樸實,翠面晶瑩光潤。

嶗山古石「孤峭壁立」(撥雲軒藏)

這方清代嶗山綠石(石頭高31公分,寬17公分,厚10公分,撥雲軒藏),其造型與右下方的舊刻「孤峭壁立」主題十分契合,類似斧劈皴的線條,簡潔明快,剛勁有力,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了一座巍峨的高山。整座大山,前低後高,前凸後收,有景深感,比例和諧,既有山水畫中的高遠之景,又有深遠之境,褐綠色的質地,透出了絲絹般色澤和黝然狀包漿。這方賞石,雖然沒有跌宕起伏的外形,沒有瘦皺漏透的結構,卻十分渾樸大氣,令人聯想到了《詩經·魯頌·閟宮》的名句:「泰山岩岩,魯邦所詹。……」所謂岩岩,就是指高聳高大。此方賞石正如泰山岩岩,正大氣象,而且四面可觀,毫無死角,甚至連底部也沒有打磨修治過。柏木底座,則是傳統的魯作風格,不事雕飾,簡潔明快,石與座可謂相得益彰,頗為協調。

嶗山古石「孤峭壁立」刻銘

石是一座山,山是一方石。賞石,本來就有親近自然之意,這方賞石的意味,似乎更為貼合。看得出,原主人對此青睞有加,不但在正面右下方題刻了「孤峭壁立」,而且意猶未盡,又在左下方題刻了隸書「石即我也」四字,應該算得上是一位石痴了。

嶗山古石「石即我也」刻銘

石即我也,意即物我合一,似乎有所本。如清代畫家布顏圖,在描述其作山水畫時得意忘形之境界:「吾之作畫也,窗也、幾也、香也、茗也、筆也、墨也、手也、指也,種種於前皆物象也。迨至凝神構思,則心存六合之表,即忘象焉,眾物不復見矣。迨至舒腕揮毫,神遊大始之初,即忘形焉,手指不復見矣。形即忘矣,則山川與我交相忘矣。山即我也,我即山也。」所謂山即我也,我即山也,可謂天人合一,物我兩忘。此處「石即我也」,似乎又有以石為師之意,十分耐人尋味。所謂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這方賞石所體現出來的剛勁,剛毅;穩重,穩固,也許正是不少文人雅士所欣賞的一種人生境界吧。此可謂——

石即我也,一見傾心。如對千秋,如晤故人。

我即石也,卓然不群。與天同壽,與古為新。

·END·

本文作者,《匯石融通》特約作者——俞瑩

投稿建議、商務合作、諮詢

匯石融通

匯聚藏石,融通天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匯石融通 的精彩文章:

黃河清:寒煙淡墨——《潦河八大山人石典藏》

TAG:匯石融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