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從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一窺美日戰略博弈!

從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一窺美日戰略博弈!

原標題:從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一窺美日戰略博弈!


金恩上將說:「中途島之戰,是350年來日本海軍所遭受的第一次決定性失敗。」這是一次罕見的會戰,一支數量劣勢的艦隊突然擊敗一支數量優勢的艦隊,而使戰爭局勢完全改觀。


因此歷史上將中途島之戰」稱之為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從此戰場主動權從日本帝國海軍開始轉移到美國海軍的手中,日本開始喪失自珍珠港事件以來積累的優勢地位。



1日本的如意算盤


自1941年12月初發生的珍珠港事件以來,日本以建立其所謂「大東亞共榮圈」為目標,在太平洋以及東南亞地區發動了一系列戰略攻勢。它敏銳地抓住英美荷等三國被希特勒主要注意力吸引在歐洲戰場的時機,果斷地發動突然襲擊幾乎成功地實現了其雄心勃勃的作戰目標。




在4個月時間內,馬來半島和荷屬東印度已經被完全征服香港地區菲律賓的全部以及緬甸的南部也相繼失陷,日本彷彿成功地建立了一個看似龐大的帝國。而它為此付出什麼樣的代價呢?日本一共損失人員15000名,飛機380架和驅逐艦4艘而已


這樣的代價對於一個軍事大國微乎其微的。此前日本大本營對於是否與英美荷開戰曾經表現十分猶豫不決現在看來雖然無法進攻美國本土,但是立於不敗之地是可能的。


「在國力允許範圍內,採取一切手段,迫使英美經常陷於消極防守的態勢。」這一指導思想確立後,日本立即在行動上孕育出一個新的計劃——要原封不動地將「珍珠港事件」的好戲再次上演,只不過將目標稍稍向西北挪動一下,選擇在同屬夏威夷群島的中途島實施。




為什麼選擇中途島呢?

日本人希望實現一箭雙鵰的戰術效果一方面佔領中途島可以把它發展成為一個供飛機和潛艇使用的基地,夏威夷的作用也會因此而大受限制;另一方面實現攻其必救的作用調動美軍太平洋艦隊主力決戰,消滅其躲過珍珠港偷襲的航空母艦。如果成功的話,它就能建立一個堅固的防禦陣地,有資本同英美進行持久戰,而迫使對方承認既成事實。


2山姆大叔的「禮物」


「山姆大叔」雖然通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登上全球政治的舞台,然而卻被老資格的英法盟友所排擠,被迫放棄參加自己所倡導成立的「國聯」,繼續在美洲以孤立主義的名義進行「閉關修鍊」。


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才過了20多年機會又出現了美國憑藉其先天的地理位置和雄厚的經濟實力,在二戰初期的世界格局中取得了「為漢則漢勝,與楚則楚勝」的超然地位。




然而日本發動珍珠港事件打破了這一局面,使美國不得不提前放棄左右逢源的中立地位,被迫投入到空前激烈的世界戰爭中。美國總統羅斯福,也不是初出茅廬的愣頭青,是國際政治舞台上的「老油條」了他立即抓住機會借力打力,通過領導美國人民打敗侵略者來建立不世之功。


當然,他也沒閑著!他決定回敬給日本人一點「禮物」——1942年4月18日美軍B25轟炸機群出現在日本本土上空,對東京、橫濱、川崎等地區進行了轟炸。此舉極大刺激了日本大本營,使其認為太平洋正面防禦存在致命的弱點,而要加強這一方面的防禦,必須將攻佔中途島的計劃立刻實施!



3日本的排兵布陣


1942年5月5日,日本高級當局立即下令對於進行中途島和阿留申群島方面的作戰。山本五十六幾乎動員了日本海軍的全部家當,將其兵分五路,採取分進合擊的戰術:




(1)前進掩護兵力:由小松中將指揮,共潛艇16艘。


(2)母艦打擊兵力:由南雲中將率領,共航空母艦4艘(赤城、加賀、飛龍、蒼龍)。


(3)中途島佔領兵力:由近藤中將率領。又分為掩護集體,共戰鬥艦2艘、巡洋艦2艘和驅逐艦7艘;密切支援集團,共巡洋艦4艘和驅逐艦4艘;運輸集團,共運輸船12艘,載運5000名部隊,另有驅逐艦11艘;水上飛機集團,共水上飛機母艦2艘,以及驅逐艦1艘;掃雷集團共掃雷艇4艘。


(4)主力艦隊:由山本上將率領,共戰鬥艦3艘,輕型母艦1艘,水上飛機母艦2艘,驅逐艦13艘,另附一支阿留申支援兵力,由高須中將率領,共戰鬥艦4艘,巡洋艦2艘。


(5)北面地區兵力:由細萱中將率領,分為第二機動艦隊,共輕型航空母艦2艘,驅逐艦12艘和水上飛機母艦1艘。兩支佔領兵力,運輸船6艘,分載部隊2000人。



4美軍的迎戰準備


在日本發出作戰命令的同時,美國通過截獲並破譯日本通訊密碼,尼米茲上將掌握了日軍的詳細作戰計劃。他決定將計就計,把太平洋艦隊主力埋伏在中途島附近,集中優勢兵力給對方迎頭痛擊。為此他採取三項措施:


(1)集中機動兵力,相機攻打對方。將3艘航空母艦(企業號大黃蜂號、約克城號)、8艘巡洋艦和14艘驅逐艦,編成16、17特混艦隊,緊急備航。


(2)在敵軍艦隊可能來襲的方向配置潛艇19艘,並部署航空兵遠程巡邏。


(3)向中途島增派飛機,並加強阿留申群島防禦力量。




5作戰經過及結果


1942年6月4日至6日,美日兩國海軍在中途島附近進行大規模海戰。此戰分為三個階段的較量:

第一階段作戰雙方相互搜索對方所在位置,日本對中途島上目標發動攻擊,美軍早有戒備提前命令岸基飛機起飛,躲過其第一輪攻擊。


第二階段美軍首先發現對方的航空母艦,並趁南雲判斷失誤,給艦載機更換炸彈之機發動進攻,使得對方航空母艦損失慘重。


第三階段山本五十六獲悉南雲說部受到重創,試圖設計在威克島誘殲美軍被對方識破無奈之下令其餘部隊向本國撤退。至此,中途島之戰宣告結束。




戰鬥中,日本海軍損失了4艘航空母艦和1艘重巡洋艦,6艘其他艦隻受損,合計320餘架飛機損毀,損失3507人。而美國海軍僅損失1艘航空母艦、1艘驅逐艦和147架飛機,總共損失307人。


從這裡可以看出,日本艦隊的航空母艦在此戰中被消滅了2/3,而沒有制空權的海戰,再也沒有獲得主動的可能。




6戰例評析

-01-


日本對於制海權概念理解不深,以致戰略目標不清楚


廣闊的海洋環境,除了少數島嶼之外,並不適合人類居住,而主要作為通行要道使用。因此要控制海洋,其關鍵不是為了佔領海洋上的島嶼,而是消滅敵方的海軍。


中途島之戰,日軍的第一目標不是為了消滅美軍航空母艦等有生力量,而是攻佔中途島,並藉此修建海上長城進行消極防禦。這本身就是錯誤的。毛主席曾在解放戰爭說:「存人失地,人地皆得;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在這裡仍有借鑒意義。


-02-


情報工作的優劣,影響戰略天平的偏移


制定正確的作戰部署,依賴及時準確的戰術情報。《孫子兵法》講「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就是從戰略高度看到情報工作的作用。山本五十六將作戰部署卻建立在「一廂情願」之上即使在過程中,他都沒有重視偵察,以至於關乎國運的決戰招致失敗。


-03-


技術裝備使用不得其妙,不能發揮戰鬥力


日本人在中日戰爭和日俄戰爭中的勝利,使其對於堅船利炮的威力過於自信,固執地認為航空母艦僅僅是為大型戰列艦提供空中掩護,海戰成敗還是要靠大口徑艦炮一較高下。

此外日本人對於雷達等關鍵的先進設備在具體戰鬥中的作用,也沒有足夠的認識,導致難以取得戰場主動權。



【免責聲明】文章來源為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刪除內容或協商版權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上歷史 的精彩文章:

最讓人誤解的幾個文史常識
驚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原來是這個意思

TAG:掌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