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年,最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過」的?

年,最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過」的?

按照國人的傳統,應該是「父母在,不遠遊」。可現實是,一代、二代、三代......的中國人離開故鄉,在外面的世界拼搏奮鬥,尋找機會、財富和夢想。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成了遊子的共識。

很多人不明白為何要趕在春運這個最忙碌的時節回家,一種神秘的力量驅使著遊子回家過年。

為什麼呢?

這要從年說起。

年這個字始於周代,堯舜時稱載,夏代稱歲,商代稱祀,中國是農耕民族,人們在田間勞作,只有風調雨順才有好收成,國人認為在天地諸神恩賜下才能過上好日子。

GIF

過年這一天是一年的初始,所以這時祭祀天地諸神,成為國家最重要的政治活動。

《禮記》記載:立春日,天子要親率三公九卿諸侯等,到東郊舉行迎春典禮;民間也有很多儀式來表達對天地諸神和祖先的敬意,由此衍生出----祭灶、辭先壓歲、撣塵、拜年、財神日、春敘酒等年俗。

過年,無論是國家還是民間供奉天地諸神和祖先,都是禮儀的靈魂。因為祖先墓地和家祠都在故鄉,祭祀關係到個人和整個家族前途命運,所以回家過年變成遊子的必然選擇。

樹木千尺根於土,人生之本源於祖。」

現代社會的人們就像一隻只漫天飛舞的風箏,到處遷徙生息。自己的老祖宗是誰,自己的姓是怎樣產生的,自己的一族是從哪裡遷徙而來,祖上有哪些傑出人物,有哪些值得繼承和發揚的家族傳統等,都需要尋根祭祖。

尋根祭祖就是國人的宗教,尋根祭祖的價值,實際上與宗教、哲學所思考的是一個主題:即我們從哪裡來,我們又向哪裡去?

不尋根祭祖,這個哪裡來的問題就是模糊的。

國人多有身份認同觀念,尋根祭祖也是在經濟發展了、社會進步了的條件下,傳統思想意識的大迸發。

正是這種神秘的力量驅使著離鄉遊子無論生在何處歸途多遠都擋不住匆匆回家腳步,去追尋曾被淡忘、疏遠的家庭、家族、祖先,重建個人、家庭、家族的心靈家園。

幾千年過去了,古老的年俗依然在民間頑強的存在著。

傳說中的年獸

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在南京宣布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隨即宣布廢除舊曆改用陽曆。但一紙公文豈能改變千年民間傳統?

當年2月18日(壬子年正月初一),民間照例過了傳統新年,其他傳統節日也照舊。

有鑒於此,1913年7月,民國政府恢復每年舊曆正月初一為「春節」,並同意春節例行放假,次年起開始實行。

這也是春節一詞的來歷。

這就是家的力量,回家過年作為年俗的靈魂被完好的保留下來,這種意識已根植於國人的血脈之中,楊白勞出門躲債,大年三十也要冒險回家,買回二斤白麵包餃子,扯上一根紅頭繩給女兒把頭髮紮起來。

如今遊子不顧路途遙遠,不顧風雪嚴寒,不顧一票難求,也要回家過年。

文:王登佐(鹽城市鹽都區圖書館)

來源:鹽城市社科聯推薦 江蘇省社會科學普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和悅讀書 的精彩文章:

TAG:和悅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