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豆製品吃太多,會有什麼健康隱患?

豆製品吃太多,會有什麼健康隱患?










原創 | 芙蓉營養師




 


大豆類在我們中國人心目中地位很高,因為其含有植物性食物少有的高蛋白質和脂肪,所以被稱為「長在農田裡的肉」。它取肉類的營養優點,又沒有讓人們討厭的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還物美價廉,童叟無欺,特別適合我國中老年人慢性病高發的國情。

 


主流營養學家都在呼籲大家多吃豆製品,少吃肉,用豆製品部分替代吃肉,可是麻煩來了,傳播者和受眾的認知差異總是太大,很多人理解成了豆製品是好東西,多多益善;豆製品熱量低,多吃也不怕胖;甚至很多人開始了素食,完全不吃肉了。




當然也有很多的人在猶豫在糾結,豆製品吃多了會不會得腎結石?尿酸高到底能不能吃豆製品?豆製品攝入和乳腺癌到底有關係嗎?


 

關於豆製品的一些問題,其實之前也寫過文章,但是主要都是在談豆製品的營養優勢,例如蛋白質豐富,脂肪含量適中,而且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和植物甾醇、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豐富、含鈣量高,還含有非常珍貴的保健成分大豆異黃酮等等。











 


但凡事都有兩面性,甘蔗沒有兩頭甜。那麼問題來了,豆製品吃太多,可能會有哪些潛在問題?我們又該如何規避這些風險?


 


1

、再健康的食物吃多也會胖。人們忌諱肉里的脂肪和膽固醇,但是你不知道的是,豆腐雖然熱量、脂肪比肉類低一些,但並不是真正的低卡食物,可以對比北豆腐和裡脊肉的營養數據看看,豆腐比我們想像的更有料哦,雖然看不見油腥,但是真的不是她們說的零脂肪!



如果你以為豆腐健康又減肥,就當飯吃,即使不吃肉,一天的總熱量還會超標。所謂條條大路通脂肪,不要以為蛋白質吃多了也不要緊,一樣讓你胖,還容易讓你的激素紊亂。


 


 

 


2

、對於素食者,過多攝入豆製品,還容易增加貧血的風險。素食者缺少血紅素鐵的攝入,本來就是缺鐵性貧血高發人群,如果不限量地吃豆製品,會影響鐵的吸收。原因很簡單,豆製品鈣含量豐富,鈣和鐵之間是有拮抗作用的。所以你如果貧血,醫生給你開了鐵劑,會交代一句,不要和牛奶一起服用,也是一樣的道理。對於需要同時補鈣和鐵的孕婦,一定要錯開時間。







 


3

、過量攝入豆製品,飲食失衡的人群還容易

動脈硬化。這一點也絕不是危言聳聽。豆腐中含有豐富的蛋氨酸,如果飲食中沒有足夠的B族維生素、鋅等營養素,蛋氨酸會轉化為同型半胱氨酸,這種物質會損傷動脈管壁內皮細胞,使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積於動脈壁上,導致動脈硬化的形成,這種成分也會增加糖尿病和心臟病的風險。因此,不要覺得豆製品健康就一味多吃,而不注重飲食均衡。






4

、攝入過量豆製品容易導致缺碘。

大豆含有一種叫皂角苷的物質,它本來是個好東西,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但是另一方面長期過量食用,會促進人體內碘的排泄。而

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主要原料,缺碘會使得體內甲狀腺激素合成的數量減少、造成甲狀腺代償性增生腫大而患大脖子病。


 


缺碘和甲減也有關係,很多人減肥困難就是甲減引起。所以豆製品特別適合和含碘豐富的食物一起攝入,海魚、海蝦、海帶、紫菜等菌藻類食物都非常合適,海帶燒豆腐這道經典菜從營養互補講還是非常有道理。








 

究竟吃多少豆製品合適?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膳食寶塔給出的大豆堅果類食物推量是25-35克,如果平時堅果攝入少,這個量換算成北豆腐就是72.5-100克。對於素食者,這個量可以增加到150-200克,再加上每天1-2杯奶,2個雞蛋,一天的優質蛋白也是能夠基本滿足一個輕體力勞動、小基數體重女性的需要。




當然,也沒有必要這麼精確,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處理,今天沒怎麼吃肉,豆製品可以多一點,肉吃的多,豆製品可以少一點。只要別抱著「豆製品好頓頓吃」的執念過日子就好,營養均衡才是王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芙蓉營養師 的精彩文章:

手機支付背後的陷阱,網購的你要擦亮眼!趕快告訴你的身邊人
新年計劃第一步:21天英語課程包免費領

TAG:芙蓉營養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