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一個人看起來全是優勢,卻依然會慘敗!「大人物」要有「大人格」!

為什麼一個人看起來全是優勢,卻依然會慘敗!「大人物」要有「大人格」!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易經》

核心提示

「武大郎開店」,結果是自我拔高,人才流失。德才兼備者遭逆向淘汰,無才無德的小人在內鬥中佔上風,內部結構無力支撐局面,在外部打擊下瞬間垮掉——袁紹就是這樣被自己打敗的。

袁紹是誰?

他是「四世三公」的名門之後,卻是邁著體面四方步的小器之人。

他是十八路諸侯公推的討董聯軍盟主,卻是剛愎自用、一意孤行的統帥,官渡之戰輸給他看不起的發小。

他是地廣人眾的「巨無霸」,卻是「色厲膽薄」的偏執狂,毀光了自家的良謀勇將,嘔血而亡。

補短板系列評論之「袁紹之死」

袁紹:「熊瞎子」做派,「小器」的「儒」帥!

《三國演義》里決定魏、蜀、吳命運的3次大決戰,很有意味的一個共同點是,每次都是以寡敵眾、以少勝多,官渡之戰是第一例。這一戰的特點,偶然的因素最少,輸的有原因,贏的有道理。

一場貓捉老鼠的遊戲,結果是老鼠把貓殺死了。

官渡戰役,袁紹的短板十分突出。具體做法到了眾多的三國人物中最可怕、最嚴厲的地步,可以說是貼上了袁紹獨有的標籤:本人絕對正確,反對就是「通敵」。大戰之中,袁紹一一罷免、監禁了敢於直言反對的監軍沮授、別駕田豐,驅逐了重要謀士許攸,轉而起用三、四流的弄權小人做「稱心」副手。

作為一方主帥,意志堅定是必要的。袁紹有自己的戰略,認準了打這一仗就是要抓住曹操,一次性地除掉這個政治上和軍事上的冤家對頭。

但表現在袁紹的「個性」上,意志堅定卻成為剛愎自用、唯我獨尊,使他失去了戰略的前瞻和戰術的靈活,變得頭腦僵化、行動笨拙、指揮盲目。在戰略實施過程中,袁紹只盯著「曹操本人」這個戰略目標打,曹操到哪就打到哪,實際上變成了被曹操牽著鼻子走的瞎眼狗熊。熊這種動物雖然兇猛,一掌可以擊碎任何動物的頭顱,但是視力差,只能看十幾米內的東西。對於袁「熊瞎子」,似乎只願看眼下自己想吃的這一個棋子,看不到下一步、再下一步棋。這就造成曹操一用招,袁紹就會中招。

袁紹渡過黃河,曹操勢弱,打不了他的大軍,就採用聲東擊西的戰術,袁紹為了找到曹操所在的主力,馬上分兵作戰。曹操派出強將關羽吃掉這個分支,先後斬了顏良、文丑兩員大將。還沒捕捉到曹操的主力,袁紹的「十指」上先斷了「兩指」,可以說是為了找到「擒王」目標,袁紹付出了第一個試探性的代價。

第二個代價是押上了全部賭注,直接決定了戰役的後果。在官渡進行決戰,並不是袁紹選擇的地點,而是在這裡和曹操遭遇了。曹操擺開陣式不走,袁紹就認定實現「擒王」的戰略目標機會來了,他也不走,原地不動和曹操決戰。可這是曹操預謀的打法,把「熊瞎子」固定在自己場子的中央,然後前後左右地圍住它打,攻擊它的前方主陣地,偷襲後方糧庫,切斷側翼救援、供給線,而且連對手撤退的後路也不給留下,曹操在第一個回合的聲東擊西之計中,就奪回了袁紹開過黃河的渡口。但袁紹自恃是個「巨無霸」,視任何封鎖都是不起作用的蜘蛛絲,只關心自己朝對手臉上的致命一擊,就可大功告成。

這種不切實際的企圖,監軍沮授當即表示反對,他認為曹操只能一口口吃掉,畢其功於一役是愚蠢的幻想。但當場被袁紹罷官,隨軍監禁。

袁紹帳下最厲害的謀士之一許攸看出了問題,就建議趁曹操後方空虛,先把許昌老窩端掉。如果曹操回兵救援,就可以解脫目前在官渡的膠著狀態,而且曹軍在運動中失去地形保護,弱勢就會暴露出來。但袁紹拒絕了,原因可能出於幾種考慮,比如很可能袁紹擔心曹操用兵太狡詐,與其讓他運動起來,不如釘在眼前更有把握。再有就是心理因素,袁紹以泰山壓頂之勢,有戰之必勝的自信。

實際上,對於重大決策,袁紹總是習慣性不商議。袁紹的軍事會議有一個特點,就是宣布決定,只能討論深化細節,不留反對空間。這就好比下棋,只看自己如何吃掉對方的棋子,不想對方如何在算計你,那樣很容易把眼下的優勢,走成一步步臭棋。袁紹靠父輩得到高貴地位職權,最缺乏挫折失敗的痛苦經歷,就難以避免好大喜功、只顧貪吃、求勝心切的心理毛病。

還是袁紹早年的摯友、日後的對手曹操,把他的個性缺陷看得最清楚,說得也最尖銳。曹操在官渡決戰以前一年多,趁著園子里的青梅熟了,設酒閑話,對投到門下的劉備,交出了他日後戰勝袁紹的底:

玄德曰:「河北袁紹,四世三公,門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極多,可為英雄?」

操笑曰:「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胄)

「色厲」,神態嚴厲,權高位重,有威嚴的氣派,端著「人主」的架子。袁紹的厲害,能夠把自己所有最能幹、最忠誠的人才解決掉。對謀臣,關了沮授、殺了田豐、趕走許攸;因為用人不當,顏良、文丑以「一介武夫」死在大將位置、「西園八校尉」老同僚淳于瓊死於喝酒誤事、忠勇將軍張郃和高覽受人陷害被迫戰地反戈。無情到不惜一個一個犧牲掉所有最得力的智囊和大將,不僅不具備聚攏人才、激勵士氣所應有的包容胸懷,其實已經演變成統帥「自殺」的悲劇。

「膽薄」,內心怯懦,缺乏膽識,就會在戰略上謹小慎微,放不開手腳。袁紹最擅長的戰法是集中絕對優勢,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在戰術上不能出奇兵制勝,更做不到曹操以統帥身份深入敵後「奇襲白虎團」,這就是「干大事而惜身」。因為關係到戰役勝負、全軍存亡,最困難的任務就需要拿出最能負責的執行力上。「膽薄」、「惜身」會葬送轉敗為勝的惟一機會,導致全盤皆輸。

「好謀無斷」,不是指沒有判斷力,而是喜歡身邊謀士高人圍在一起出謀劃策,卻要把這些聰明想法丟到一邊,自己另立高明。這正是曹操對袁紹的「聽證會」內情的準確預見。

「干大事而惜身」相對照的是「見小利而忘命」,就是袁紹在官渡抓住曹操不放,企圖一決雌雄,只顧眼下吃子,不管全局得失的作風。曹操沒說的是,「見小利而忘命」的人,也會「遇小害而無情」,袁紹對部下的不公正對待,大多出於此因,驅逐家人犯法的許攸更是典型。這樣的人掌握生殺大權,就會因為忘了別人生命的價值,最後才知道自己的命也難保住。

曹操說了四條,每一點都是作為統帥的致命傷,這個形象合成起來就是:「大人物」而「小人格」。因而居於弱勢的曹操相信強大的袁紹必敗。

還有一個小事,卻恰恰體現了袁紹人格與身份的荒唐矛盾。

曹操到達在黃河南岸後,只做出跟袁紹對峙的姿態,留下少量駐守人馬,轉身帶領主力攻打徐州,幾天功夫就打跑了劉備,得勝返回。袁紹的主要謀士田豐曾獻計渡河襲擊,袁紹正為小兒子生疥瘡愁得要死,堅決不願出兵。

紹曰:「吾亦知此最好,奈我心中恍惚,恐有不利。」

豐曰:「何恍惚之有?」

紹曰:「五子中惟此子生得最異,倘有疏虞,吾命休矣。」遂決意不肯發兵。

田豐以杖擊地曰:「遭此難遇之時,乃以嬰兒之病,失此機會!大事去矣,可痛惜哉!」跌足長嘆而出。(《三國演義》第二十四回 國賊行兇殺貴妃 皇叔敗走投袁紹)

「倘有疏虞,吾命休矣。」小兒子如有個三長兩短,自己也活不成了。所以,擔任「別駕」(「副統帥」級別的行政官)的田豐只能跺腳長嘆。不管袁紹是出於儒家倫理,還是一般父愛的私心,肯定沒把全軍統帥的責任放在第一位。家事比公務還重要,是因為袁紹的家族太了不得,權力大、地位高,於是養成了一種「貴人」脾氣,以致於公務在他眼裡也只是他的家務事的一種而已。

「儒」的風雅與「帥」的權威,袁紹在雙重身份的矛盾上,以儒士的風格領導軍政組織,禮儀多於務實的態度,就不能進行有效管理,產生令行禁止、雷厲風行、賞罰分明的軍事作風,也無法通過文人名士的交往方式,和部下謀臣、高級將領產生真實的上下關係,形成生死與共的結合體。

袁紹一表人才,喜歡端著「名門」、「名士」、「盟主」、「儒帥」的架子。這種外表好看的「儒雅」,內里是看不起所有人的勢利眼,實質上背離了儒家的仁愛道德。自命高貴,目中無人,就會有人才而不能用,有人才而留不住,人才吸引到對手陣營。

袁紹從主持討伐董卓的同盟開始,直到官渡之戰被曹操擊敗,這期間是全國最有實力、也最有號召力的領袖人物。以「儒帥」名重天下,受到各路諸侯擁戴,一時帳下人才濟濟,在兼并河北的過程中佔盡先機。袁紹並非沒有才能,然而發展到過於相信僅憑著掌握巨大優勢的「實力」(兵多地廣,加上自身名望的「名牌效應」)就可以取勝,而錯誤地貶低了發揮實力、達成目標所需要的戰略、團隊等種種條件,關鍵是迷信自我到無視人才和對手的地步,全部優勢就破滅了。

對於統帥,失去容人的胸懷,就失去團隊的向心力和集體的智慧,再光鮮的身份也會現形為一隻繡花的「草包」。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武大郎開店」,結果是自我拔高,人才流失。德才兼備者遭逆向淘汰,無才無德的小人在內鬥中佔上風,內部結構無力支撐局面,在外部打擊下瞬間垮掉——袁紹就是這樣被自己打敗的。

袁紹之死的啟示

不要被自己的優勢打敗

記住袁紹之死留給我們的教訓:

1. 不要捂住耳朵,要學會聆聽不同的聲音。古人說,兼聽則明。聽不同的聲音,有助於發現自己想法的局限。沒有養成聽取意見的生活態度,就還生活在前現代的人格里。

2. 要習慣於尊重別人的存在。所有可稱為優勢的好東西,美貌、教養、地位、資歷、才能、實力,能夠長期存在並保持活力,並不是排斥別人才能成長,而是建立在對每個人的尊重之上。情感上自我迷戀,性格上就排斥他人、盲目自大。「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是心理成熟的表達方式。

當一個人內在的心靈美被監禁起來,外在的輝煌也將不復存在。

3. 淹死會水的。歷史上許多重大的失敗,與其說是跌倒在無能、不強,常常反而是跌倒在「逞能」、「逞強」上。

童偉宏

一個有想法的碼字工

他是一個思想的舞者,在沉重的世事之外,內心仍保持著輕盈洒脫的姿勢,在自己的思想里獨自翩然起舞。在他看來,真正的思想不是沉重的,而是輕盈和詩意的。

他是一個率性爽直的俠者,以筆為劍,行走江湖。秉持著敏銳的時勢觸覺與價值導向,努力在主流和個性之間尋找到一條夾縫發展自己的自信,時而發出相對獨立的另類聲音。

他是一個對自我思想自信的人,總是渴望將自己的思想兌現為文字,並與周圍的人分享。他善於運用簡單的語言述說「常識」,因此他的文字無疑是平易近人的。

歡迎加作者個人微信交流

GIF

之江智庫∣思想集中營

與我們同行的人,比我們要去的地方更加重要

原創文章版權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之江智庫 的精彩文章:

TAG:之江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