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走出學佛的誤區——分別心

走出學佛的誤區——分別心

本期導讀:佛法的這些文字看起來很簡單,但都很實用。這些佛法不是純粹理論化的,他是告訴我們很多下手處,很多實際用功的方法。本期推出「敬修皈依」系列之五《由知三寶內互差別而皈依》,告訴我們經驗上面的引導和理論上面的引導是不同的。我們有沒有去注意,我們有沒有真正希求去學,就很重要。

走出學佛的誤區——分別心

佛言祖語:諸佛體用無差別,如千燈照互增明。智慧如空無有邊,應物現形如水月。——《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一

學誠法師法語:六和,同一法性。同一法性也就是,「同生與法生,同證生滅之理。」共住,就是共住的這些僧寶是和合的,他們應是同一法性的,都是為了要求法,都是為了要修法,都是為了要證法。也就是說,我們要樹立這樣的信解。



文章:走出學佛的誤區——分別心

「信解差別者,如其次第,應樹親近承事信解。」就是對佛,親近承事;對法,希求證得;對僧,應樹和合同一法性共住信解。這個就是對於三寶信解的差別,就是我們應該怎麼信,應該怎麼解,怎麼來樹立。

對佛寶,我們親近承事;對法寶,我們要希求證得,證得這個法的功德,證得佛果,親近承事佛;對僧寶,「應樹和合同一法性共住」這種信解,和合同一法性共住,這是很重要的。

六和,同一法性。同一法性也就是,「同生與法生,同證生滅之理。」共住,就是共住的這些僧寶是和合的,他們應是同一法性的,都是為了要求法,都是為了要修法,都是為了要證法。也就是說,我們要樹立這樣的信解。

這一點特別重要,就是說,我們法師也好,義工也好,居士也好,首先要信、要理解、要了解、要知道這些出家的法師都是為了要求法,都是為了要證法的,都是要修行的,都是為了要成賢成聖,為了要成佛的。大家在一起,在同一個界內,在同一個寺院里就是共住,是和合的。「和合共住同一法性」,就是我們要有這樣的最基本的信解。

走出學佛的誤區——分別心

有這樣最基本的信解之後,我們作為俗眾的一員,居士也好,我們要恭敬所有的法師,不能有分別心。你有分別心的話就不好,就跟這個原則相違背。

很多廟裡邊管理不好,或者有些問題,或者說不能很好地提升,跟在家的居士也有很大的關係。很多居士認為這個法師給我講法,所以我就恭敬他。這個法師哪一天,我問他的問題,他解答得很好,所以他就對這個法師特別地恭敬、供養。

你不明白了,我們僧團當中每個人是有分工的。今天你來了,我們是這位法師出來接待你,給你說法,他是代表僧團的。有些他就在幕後,在工地,在廚房,在教室,如果我們這麼去分別心,僧團就不容易和合。

第二,我們居士也會因為這種分別心,這個功德也就會變小。再推廣,在一個廟當中,你這個師父是某某,他的師父是某某,很多黨執都是因為這樣引起來的。你這哪裡皈依了?

本來都是佛弟子,小的來講,我們界內都是和合僧。大的來講,所有的出家人都是和合僧,我們應該要樹立「應樹和合同一法性共住信解」。如果我們自己想像說,哪些出家人是怎麼回事,哪些出家人修什麼法,哪些出家人是……,你對三寶的恭敬心怎麼能夠培養得起來,是不是?

走出學佛的誤區——分別心

一個廟,這個廟念佛,那個廟坐禪,那個廟學教,這個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是吧?他不可能什麼都學了,是吧?人也學不過來。就猶如是一個學校裡邊一樣,它有很多的科系,每個學校裡邊有不同的專業,有不同的特長。一個學校里不可能所有的專業,所有的課都開,不可能的事情。

我們就不能去分別了,這個學校開什麼課,有什麼特長?你就好好學。你不要去問他說,你為什麼不開那個課呢?對不對?很多人他就很奇怪,本來廟裡面教這個,他說,你為什麼不教另外一個呢?這都是我們自己很多的分別心,莫名其妙想出來的,都是不對的。

所以我們必須要樹立對三寶的一個信心,最基本的信心,否則無形當中就會把很多居士層面的問題帶到廟裡頭來,帶到寺院裡頭來。我這個講課是專門找問題講,專門講問題,是吧。沒有問題我就不講,大家不存在這個問題我就不說,有這問題才說的。(2)(未完待續)

——摘自學誠法師2009年10月北京龍泉寺開示《敬修皈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龍泉寺 的精彩文章:

菩薩的說話之道一:胸懷慈心、悲心
佛法不是突發奇想,它是覺悟後的實踐

TAG:北京龍泉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