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心《孫子兵法》

小心《孫子兵法》

今天的題目是:小心《孫子兵法》。《孫子兵法》是古代的一部兵書,「小心」二字從何說起?其實我只是想告訴大家,在現實的文字運用中,經常可以見到和《孫子兵法》有關的差錯。所以小心一點,還是有必要的。

大致有三種常見的差錯:

第一是引文出錯,這是最常見的。《孫子兵法》雖說是一部兵書,但是它的影響早已超出了軍事範圍。書里的有些句子見解深刻,比喻生動,文字精闢,有著相當高的引用率。我自己就曾經引用過,如「不戰而屈人之兵」,「上下同欲者勝」,「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這些句子可以說是百讀不厭,而且每每能夠有會於心。但是引用時容易出錯。比如有個經典句子「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這個「殆」字的本義是危險,引申可指失敗。「百戰不殆」就是百戰百勝,經常有人把它寫成「懈怠」的「怠」。又比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有人把它錯成「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君王的詔書錯成了部隊的命令。

第二是把作者搞錯。《孫子兵法》的作者是誰?孫武。但常常被錯成孫臏。這可能和孫臏這個人身上的傳奇色彩有關。孫臏和龐涓都是鬼谷子的學生。龐涓是個妒賢忌能的小人。他看到孫臏比自己本事大,就把孫臏騙到魏國,然後設計陷害孫臏,說他是裡通外國。結果孫臏受到了臏刑,這是一種殘酷的刑法,把膝蓋骨挖掉。孫臏的名字就是由此而來的。後來幸虧孫臏裝瘋賣傻,躲過了龐涓的監督,才被齊國的使者帶到了齊國,被齊威王拜為軍師。這才有機會上演了一場孫龐鬥法的大戲。我們平時知道的「田忌賽馬」「圍魏救趙」說的都是孫臏的故事。所以提到《孫子兵法》,有人會自然而然地想到孫臏。

這兩個姓孫的,孫武和孫臏,都是軍事家,都有兵書傳世,而且都被世人稱之為「孫子」。但他們是不同時代的。孫武是春秋時代的,孫臏是戰國時代的。但是如果考證一下他們的族譜,倒還真是一家人。孫臏是孫武的後世孫。

第三是把《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扯到一起。比如有一位軍界人士訪問美國,就說過這樣的話,中國古代有一部《孫子兵法》,這部書里講過「走為上」。他用這句話勸美國趁早離開,不要干涉南海事務。「走為上」沒有說錯,但他把「三十六計」中的「走為上」安到《孫子兵法》上面,就犯了一個常識性的錯誤。

《孫子兵法》存世共十三篇。它從戰爭的規律出發,制定行軍打仗、攻城略地的戰略戰術,追求的是靈活主動、出奇制勝。書里在觀察地形、整頓軍紀、訓練部隊等方面都有很多很重要的論述。所以它不僅是我國最早的兵書,在世界軍事史上也享有盛名。《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它為「百代談兵之祖」。據說孫武曾經把這部書獻給吳王闔閭,吳王一看大為欣賞,拜孫武為將。孫武率吳軍攻打楚軍,五戰皆捷,一直打到楚國的郢都。可見《孫子兵法》不是紙上談兵,它是可以用於實戰的。

那麼《三十六計》呢?其實它是在一句話的基礎上敷衍成書的。這句話源於南北朝,成書在明清時期。一句什麼話呢?——「走為上」。南朝宋有個大將叫檀道濟,人稱檀公有三十六策,到底是哪三十六策,不知道。

史書上記載的只有一條,「走為上」。但是這一條影響很大,傳播很廣。今天我們知道「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就是從那時候傳下來的。後人以此為線索,把歷史上的一些軍事智慧、戰爭實例全都集中起來,編成了《三十六計》。這部書共分成六套,每套六計。前三套用於優勢的情況下怎麼作戰,後三套用於劣勢的情況下怎麼作戰,全書還是具有樸素的辯證法的軍事思想的。不過孫子兵法是孫子兵法,三十六計是三十六計,是絕對不能張冠李戴,把它們混為一談的。

知識點

一丨《孫子兵法》的作者是孫武,不是孫臏

二丨《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不能混為一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瞎幾把發一個
你為家庭和諧所做的努力 最暖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