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陽明:欲修身,先養心

王陽明:欲修身,先養心

欲修身,先養心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譯文:心即理。天下難道還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嗎?

人生啟迪:

浮世之中,總有許多人為追求物質享受、社會地位和顯赫名聲等身外之物,而心力交瘁、疲憊不堪。他們怨天尤人、欲逃離其中而不可得,皆因忽略了自己的內心,不明白萬事以修心為先的道理。

心狹為禍之根,心曠為福之門

如今於凡忿懥等件,只是個物來順應,不要著一分心思,便心體廓然大公,得其本體之正了。

譯文:如今,對於憤怒等情緒,只要順其自然,不過分在意,心體自會廓然大公,而實現本體的中正了。

人生啟迪:

心胸狹隘的人,只會將自己局限在狹小的空間里,鬱鬱寡歡;而心胸寬廣的人,他的世界會比別人更加開闊。

不忙不亂,不焦不躁

天地氣機,元無一息之停。然有個主宰,故不先不後,不急不緩,雖千變萬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無主宰,便只是這氣奔放,如何不忙?

譯文:天地間的大氣,本來沒有瞬息中斷過。但有了一個主宰,就能不先不後,不急不緩,即使千變萬化,主宰是一成不變的,人有了這個主宰才產生。如果主宰安定,如同天地運行一樣永無停息,即使日理萬機,也經常從容自在,也就是所謂的「天君泰然,百體從令」;若無主宰,便只有氣在四處奔流,怎麼會不忙呢?

人生啟迪:

忙碌是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的一種生活狀態。不幸的是,與身體的操勞相伴隨而來的,還有內心的忙亂急躁、焦慮不堪。所謂「身之主宰便是心」,倘若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能給內心留一份悠閑,而使其深受煩惱與擔憂所累,便更難在為人處世之時做到遊刃有餘、瀟洒自在。

回歸簡單

「道之大端易於明白」,此語誠然。顧後之學者忽其易於明白者而弗由,而求其難於明白者以為學,此其所以「道在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也。

譯文:「道的大的方面容易理解」,這種看法是正確的。只是後世的學者疏忽了那容易理解的道而不去遵循,卻把難以明白的作為學問,這正是「道在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

人生啟迪:

聖人做學問追求一種「大道至簡」的境界,值得我們學習。人活一生也應如此。為什麼人們會不厭其煩、孜孜不倦地去追求那些看似風光,實際上令人身心疲憊的「負擔」呢?皆因內心少了一份簡單,少了一種簡單的人生態度。與其困在財富、地位與成就的壁壘中迷惘,不如嘗試以一顆簡單的心,追求一種簡單的生活。

做人要「誠」

誠字有以工夫說者。誠是心之本體,求復其本位,便是思誠的工夫。

譯文:「誠」有從工夫上說的。誠為心之本體,要恢復心的本體,就是思誠的工夫。

人生啟迪:

在王陽明看來,人的本心就是真、真誠、真摯、真君子。世上只有兩樣事,一件為真,一件為假。求真必然務實,求假自然務虛,虛實之間,體現的不僅是對人的態度,更是對自己的認識。糊弄別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難。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責編

道德經解讀

薦語:魯迅曾說,不讀《道德經》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紀曉嵐贊其「綜羅百代,廣博精微」。

上下五千年

薦語:惜秦皇漢武,嘆唐宗宋祖,觀沙場熱血,品士子風流,文化中國,以史為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心 的精彩文章:

傳承中醫藥從「養心」開始
心內科主任:身體有三個特徵,說明心臟很健康!養心謹記三補一忌

TAG:養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