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一個不準上岸的民族,幼年就被捅破耳膜潛水抓魚,8歲敢逗鯊魚

一個不準上岸的民族,幼年就被捅破耳膜潛水抓魚,8歲敢逗鯊魚

在陸地的人總是想看見海

在海里的人總是想遇見島

在島上的人總是想去陸地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世界上最後一個海洋游牧民族-巴瑤族(Bajau)

巴瑤族是東南亞一個小規模的民族,主要生活在今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之間的海域,以潛海捕魚為生,他們被稱之為「海上吉普賽人」,這個民族約有6000多人。

與其他靠海吃海的民族不同,巴瑤族人已經在海上生活了幾個世紀,極少踏上陸地,只有在用捕來的魚、龍蝦交換一些水、米等基本生活物資的時候才上岸,甚至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上過陸地。

目前關於巴瑤族的起源尚沒有確切的定論,不過,幾百年以來,巴瑤族人已經完全適應了海洋生活,他們的住房有兩種,一種是高高架在水中的木棚屋,另一種就是他們日常重要的交通工具-lepa-lepa,這是一種自製的手工木船,船體狹窄、船頭高聳,一般長5米、寬1.5米,空間寬闊,有很多巴瑤族人常年生活在手工船上,以船為家。

巴瑤族人以捕撈魚蝦為生,世世代代的海洋生活鍛煉了他們的生存能力,甚至毫不誇張地說,小孩子最先學會的不是說話,而是游泳。從小,孩子就被大人們教授如何游泳、潛水,一般到8歲左右,就可以正式開始捕魚了。

每天早上,巴瑤族人就乘著手工木船出發,開始一天的捕撈「狩獵」生活,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傳統捕魚方法,捕魚的工具是用船上廢舊材料製造的魚叉,雖然非常簡陋,但捕撈成功率很高。

巴瑤族人還會潛入到水面下20-30米處去捕撈深海魚,這樣的深度對普通人來說難度很大,但對每天都在潛水的巴瑤族而言,就像吃飯一樣普遍。但深潛也對巴瑤人的身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為了平衡潛入海水深處時內耳和外耳的壓力,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會故意將自己的耳膜刺破,這導致了巴瑤族人到了晚年時,聽力都不太好。

這個一輩子都生活在海上的民族的「身份」卻是尷尬的,他們沒有國籍,長久以來,沒有政府同意他們上岸,他們也只能生活在幾個國家國家邊境的公共海域。沒有政府組織,也沒有文字,更別提教育、醫療,幾百年與陸地近乎隔絕狀態促成了這樣一種原始的生存狀態。

巴瑤人會在臉上塗抹一種厚厚的樹脂,與汶萊蘇祿居民極為相似。在這裡生活的巴瑤人,在水中的行動跟陸地無異,嚮導說他們從 4-5歲就開始學習捕捉螃蟹、龍蝦,10歲以後就能單獨捕捉鯊魚。但只有經驗豐富的成年人才敢徒手捕捉大章魚,這也是他們判斷成人的標準之一。

8歲小孩敢溜鯊魚,這在正常人眼裡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巴瑤人卻見怪不怪,在海里能潛水3分鐘只是初級水平,潛水5分鐘的人才是正常的。所以,在這裡看到8歲幼兒逗鯊魚也沒什麼好驚訝的。

十八米潛水為您提供「有識、有趣」的潛水資訊和「真實、詳盡」的潛水旅行線路,多彩的海洋生物,奇妙的海底世界,願今後每一次潛水旅行,都能有我們的陪伴~

聲明:本篇為轉載文章,轉自:藍之域OCEANPEDIA。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微信立場。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謹遵專業人士叮囑。任何版權問題,請隨時聯繫十八米潛水微信公眾號:dive18m。關於版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原作者聯繫我們及時刪除。

歡迎投稿合作贊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