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人是如何清空購物車的?

古人是如何清空購物車的?

中國人幾千年來總把過年當做件大事。殺豬宰羊好幾天的功夫,打掃衛生忙裡忙外的熱鬧,也不如趕個年集大包小包的心滿意足。這就是年前最後一次任性剁手——置辦年貨。

說到底,年貨就是要買買買啊!那麼,古人是如何創下這種習慣的呢?這個事兒還是要從漢朝說起,畢竟過年的風俗是從漢朝開始的。

古代的春節,尤其是夏商周三代,由於曆法的變化,並不一定是在農曆正月初一。直到漢武帝時期,才規定農曆正月初一為歲首,春節的日期才算固定下來。

在古人最早的認知中,春節不是一個吉利的日子。"正月初一,二月初二,三月初三……一直到九月初九,按照古人觀點,都是陽中之陽的日子,是災難性的日子。"

這就跟竹子一樣,遇到節了——竹子哪兒都是光滑的、順的,就節那個地方是疙瘩的,所以,這種日子叫節,所謂春節,就是春季里最不吉利的日子。

日子不好過,但還得過,所以人們就想出各種過節的辦法:驅鬼辟邪、祈福迎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各種過春節的習俗。

兩漢購物車必備

餃子+爆竹

沿襲上古到秦一脈的建制,祭祀是漢代春節的主要節目,主要是求個一國人整整齊齊。過年飲食習俗上,漢朝人注重食材防病、健身的作用。比如,將大蒜、小蒜、韭菜、芸苔、胡荽五種辛香料放在一起吃。東漢一代醫聖張仲景,把這些祛寒的藥材用麵皮一包,就是餃子。(原來那時候的餃子沒有肉餡啊!真的會好吃嗎?)

《通俗編排優》記載:"古時爆竹。皆以真竹著火爆之,故唐人詩亦稱。後人捲紙為之。稱曰"爆竹"。火藥的配方還在煉丹術士手上的時候,漢朝人用火燒竹,畢剝發聲,以驅除山鬼和瘟神。

唐、五代年貨購物車必備

屠蘇酒+春聯

爆竹確實很好玩,到了唐代還是很流行。估計王安石就很喜歡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唐代的"年夜飯",歲宴之上,必不可少的節物有屠蘇酒,敦煌文書中所記錄的節候賞物,就有"歲日賞屠蘇酒、五辛盤、假花果,膠牙餳"。

這種家家迎新的屠蘇酒,據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所述,飲屠蘇酒主要是為了"辟疫氣,令人不染溫病及傷寒",跟漢代的餃子有異曲同工之妙。

王安石放了爆竹,喝了點小酒,又來了一句:"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根據《後漢書·禮儀志》記載,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降鬼大神"神荼"、"鬱壘"的名字。

後來的桃符發展分為兩支。古代普通人不認字,神荼鬱壘就畫成畫吧,就成了門神畫。另一支,據《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令學士題桃木板,感覺學士文筆不行,就自己來了一手:"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中國的第一副春聯。吶,春聯就是這麼來的。

兩宋必備有點多

需要世界CBD的年貨海

大家都知道宋朝人會過日子。《清明上河圖》中,開封就是11世紀的曼哈頓,世界的CBD。

在宋朝過年,需要購買的年貨是真多。《武林舊事》第三卷有一節《歲晚節物》,羅列了一大堆年貨清單:

臘葯、錦裝、新曆、諸般大小門神、桃符、鍾馗、春帖、天行貼兒、金彩、縷花、幡勝、饋歲盤盒、酒檐、羊腔、果子、五色紙錢、糝盆、百事吉、膠牙餳。

看看,宋朝人的購物車還是挺大的,這些得分好幾天買吧……

清、民國更直接

趕年集,辦年貨

到了清朝,過年之前有專門的集市,叫做"年集"。

《京都風俗志》是這麼描寫北京年集的:

十五日以後,市中賣年貨者,棋布星羅,如桌几筆墨。人叢作書,則賣春聯者。五色新鮮,千張炫目,則賣畫幅者。以及蘆棚鱗次,攤架相依,則佛花供品,杯盆杵臼,凡祭神日用 之物,堆積滿道,各處皆然。人家鋪肆,擇日撢掃房屋,謂之掃房,整頓內外一切什物,買麻秸、栢枝、米面、菜蔬,果 品、酒肉,雞魚,凡食用之物,置辦一新,以預過年。

就這樣,年集一直延續至今,還催生了現在各大商家搞的各種年貨節。

在物質並不豐富的年代,對於普通百姓,年貨是一桌難得吃上一頓的好飯菜,年貨是試穿很久終於買到手的新衣服,年貨是小孩子口袋裡紅紅綠綠的水果糖,年貨是老奶奶一直捨不得買的小氈帽。

在物質豐富的消費時代,市場商品極大豐富,年貨的概念變得難以界定,而辦年貨也正在成為一種儀式,讓人在忙碌的喜悅中感到年的到來,在瑣碎卻溫暖的儀式里,傳遞脈脈溫情。年貨也成為釋放消費衝動後,為自己增添的一份好心情,年貨映射出的是物質生活小康後的精神愉悅。

當然,滿滿一桌的年夜飯,依舊是除夕夜裡的主場,這一年的收穫和感動,都在席間交織。海爾防干燒三頭燃氣灶,讓你輕輕鬆鬆收穫豐富年夜飯!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廚蜜蜜 的精彩文章:

風一樣的甜點師,行走在自己的烘焙路上

TAG:廚蜜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