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生活 | 家務學的復興:女人的獨立其實在廚房

生活 | 家務學的復興:女人的獨立其實在廚房



電影《美味情緣》劇照。電影中凱特是獨立女性的代表,天生麗質的她不僅有優秀的廚藝,並在廚房獲得了渴望的愛情。




回到廚房並不是為那個老套的女人的陰謀:拴住男人的心就要拴住男人的胃。也拜託別產生另外一種可悲的聯想:白髮蒼蒼的老母親在廚房的油煙里忙活了一輩子,最後她張羅了一大桌沒有人來吃的飯,心痛之餘倒在了廚房的地板上,再也沒站起來……




回到廚房是女人的另一種獨立和優越感:她有閑暇,有能力,也有想法,可以讓自己的生活過得很舒適很豐富。






綿白糖表明你的內心從來沒有脫貧

—————

——————————




好生活是怎樣的?不僅是你背了一個幾萬塊的包,還包括你吃的東西是否有機健康新鮮,放在你早餐桌上的那枚雞蛋是否來自食品安全追溯系統——這枚雞蛋來自哪個養雞場的哪個雞舍,這些產蛋的雞吃了什麼飼料,飼料的供應商是誰。




生活細節決定生活質量。或許你不會用斐濟水來當日常飲用水,但是,一個從不挑剔飲用水、不知道不同的水有不同的口感、只知道牛飲桶裝蒸餾水的人,大概永遠都不知道自己錯過了什麼。





一個沒有廚房的房子,註定不會溫暖。




當人們穿著來自奧特萊斯的戰果,試圖證明自己的社會階層有了顯著提升時,家裡的廚房還在用經濟裝的AXE洗潔精,這隻能說明,這個急速發展的國家,還沒有形成明晰的階層分布。廚房是階層劃分的重要依據,也是品質生活最本質的反應。早餐吃速凍饅頭加蒙牛,午餐盒內不時有炸豬排、炸雞翅,晚飯桌上有隔夜菜,這基本是剛剛脫貧致富的階段。特別是,如果讓綿白糖這種東西出現在你的廚房,可以非常勢利地說,你的內心從來沒有脫貧。




如果你的儲物櫃中有裸麥粉、糙米、小麥胚芽,或者是鷹嘴豆、亞麻仁籽,慣用的鹽、糖等調味品已經被楓糖、初榨黑糖、海鹽取代,至少說明你的生活品質是具有引領性的。如果一定要攀比的話,可以說明你有時間,有精力專註於打理好自己生活的每一個細節。畢竟這是一個過勞死的年代,很多人累得像狗一樣,連做一頓早餐給自己吃的時間都沒有。所以說,在土豪層出不窮的年代,回到廚房大致也是階層優越感的體現。






不是什麼人都有時間和精力下廚房。





不要以為家政就是圍上圍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人需要一種「中產階級上層優雅生活」的幻覺,但是大多數人並不知道該怎麼做。尤其是在中國,很多人穿著阿瑪尼卻在使用伊卡璐洗髮水,區分不出川寧茶與PG Tips之間存在著多大的階級鴻溝;很多人還在吃大量的加工食品,那些經過乾燥、腌漬、添加了防腐劑的食物是低品質生活的代表——只是食用者並不自覺。




中國沒有《德布雷特禮儀指南》這樣的書,教你不能像猴子一樣啃香蕉。貧困記憶深深地刻入我們的集體記憶,比如,不少人都難以克服對於白色亞麻布餐巾的恐懼——不耐臟。很多人並不具備廚房知識,也對此不以為然。他們不知道為什麼要用慢榨果汁機,只有經驗豐富的舌頭才知道它榨出來的果汁有什麼不同。而很多人的味覺和知覺體驗系統早就被粗糙的生活方式弄鈍,所有微妙的體驗都已經喪失——他們真該為自己的人生默哀。



不少人以為家政就是圍上圍裙,打個蛋,做個蛋糕,或者學一點生活小百科,知道如何將衣服上的墨水洗掉。因為人工便宜,有了一定經濟基礎就將廚房扔給了鐘點工或者保姆。他們很自豪地說自己完全不懂廚房,更不會做飯,彷彿他們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因為缺乏訓練而對生活一無所知。但是,從小有奶媽的人,在他們廚房裡出沒的是受過訓練的廚師,而不是從家政中心請來的、剛進城半年的阿姨。




《小森林》中,女主角在廚房中找到生命與生活的意義。






廚房的形而上意義:


它是孤獨個體的重要慰藉


————————————




走進廚房通常並不太引人入勝。女人會擔心自己熬成黃臉婆,男人覺得在吃上浪費太多時間不值得。我們的廚房體驗都是糟糕的:油煙,還有各種抱怨——抱怨太忙、太麻煩,各種捉襟見肘,廚房太小、收納混亂、蓬頭垢面……以上都是因為經濟困難、廚房工具太差、缺乏相關的知識,只是為別人服務而忽略自己的感受。這完全是經歷經濟匱乏時期的後遺症,不去添置好工具,有時一口好鍋就會為做飯增加很多便捷;沒有規劃好廚房空間;不肯花重金提高廚房設備的配置,特別是那些送女人鑽石的男人應該轉變一下觀念:給妻子買一台德國產的Best油煙機,她就不必忍受廚房裡轟鳴的噪音,可以開著音樂做飯了。




女人走進廚房就完了嗎?那或許是一個新的開始。就像電影《美味關係》中的那位即將卡死在三十歲的紐約女屌絲朱莉·鮑威爾一樣,「用詼諧的幽默,澎湃的激情和頑強的毅力改變了平庸的生活」。穿上墊肩西服衝殺在甲級寫字樓是一種事業,廚房亦是一種事業,比起華爾街來也不差。你看那個教人烤蛋糕、整理衣櫃的瑪莎·斯圖爾特女士——她出生於美國新澤西一個波蘭裔工人階級家庭,曾是華爾街的股票經紀人。女性的廚房成功之路與很多夢想一致:要有目標,懂得學習,永不放棄努力。而當你面對孤獨時,廚房可以成為強大的後盾。當你抑鬱、飢餓、憤怒的時候,躲進乾淨、整潔、用起來得心應手的廚房,給自己做一頓好吃的,是最有效的治癒,就如日本作家吉本芭娜娜說的:「剩下了我和廚房,這總歸略勝於認為天地間只剩下我孤單一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周刊 的精彩文章:

零容忍!更多校園性騷擾受害者可以站出來了
邵夷貝:世界上沒有什麼「文青生存指南」,你開心就好

TAG: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