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吐槽 | 和父母聊這些必然陷入尬聊,別怪我沒提醒!

吐槽 | 和父母聊這些必然陷入尬聊,別怪我沒提醒!


《飲食男女》劇照。




兩代人之間由於閱歷、價值觀等差異,很難溝通。別的且不說,在幾點起床、幾點睡覺這一點上,兩代人就沒法達成共識——還真有早上6點起床、晚上8點就睡覺的父母。很多人或者覺得父母不可理喻不想溝通,或者覺得自己是「話題終結者」不敢溝通,癥結都在於不能承受巨大的溝通成本。



其實,換位思考一下就明白了:做一個策劃案,都得出盡法寶來回拉鋸n輪才能說服客戶,跟父母的溝通,也一定是長期的、需要考驗耐心的。




如果你沒有長期作戰的準備,也沒有足夠的耐心,請不要隨便與父母抬杠或辯論,他們能夠接受的絕不是強行說服。





如果你懂得的知識比父母多,也不要仗「識」欺人。圖《父母愛情》




/  國  /





父母一代,通常對國家大事看得很重,自己不會隨意討論,也不容許子女妄議,凡事以主流媒體說的為準。年輕一代信息源廣,且對父母一代的謹言慎行不以為然。同樣一件事,兩代人的看法可能截然不同,聊不到一塊去。




/  換  /



辭職對80後、90後來說是家常便飯,無論是「世界那麼大,我要去看看」還是「我要換個老闆」,都是正當的辭職理由。但對於一輩子只待過一個單位直到退休的父母一代來說,頻頻跳槽是不可思議的事,同時,子女辭職也增加了他們的憂慮。






網傳90後女生曬奇葩辭職信,理由是冬天起不來。




/  戀  /



父母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如果孩子處於「姐弟戀」「父女戀」(甚至「爺孫戀」)中年紀更輕也就顯得更弱勢的一方,就會替他們感到不值。就算不至於出手阻止,心結恐怕也一時難消。




/  性  /




年輕一代對同性戀會有更多的接受和理解,而上一代人對同性戀的理解還是「病」或者「變態」。白先勇的小說《孽子》描述上世紀60年代台灣同性戀少年被社會、家庭、親人拋棄的痛苦歷程,時至今日,性取向還是不能跟父母正常討論的話題。





不要輕易和老一輩人討論性別話題。




/  離  /




「兩個人能在一起何必要分開呢?我跟你媽不是吵吵鬧鬧湊合著就過了一輩子嗎?」老人覺得湊合過、忍著過、熬著過總比落個離婚的下場要好。年輕人覺得適合就在一起,不適合就分開,何必強求呢?




/  死  /




中國人忌諱談論死亡,認為不吉利。為什麼這麼多人熱衷於養生?其實就是想延年益壽。所以,子女應該避免談論這個話題,否則就會被視為不孝;而跟在絕症中痛苦掙扎的父母談起「安樂死」,更是大逆不道。中國人認為「死生亦大矣」,對老人來說,「死」雖然難以迴避,但最好絕口不談。






何欣《活佛濟公》之懷孕郎劇照。




/  生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特別是在男方父母看來,選擇丁克意味著斷了血脈香火。如果子女還沒生育,父母會通過各種旁敲側擊催生。一旦表態選擇丁克,結果可能是父母的狠話:「你們不要下一代,我們這兩代人也就免談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周刊 的精彩文章:

最好吃的,是有國寶下飯的食物!
哪裡有中國人,哪裡就有移動支付

TAG: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