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聖彼得堡葉卡捷琳娜花園

聖彼得堡葉卡捷琳娜花園

在聖彼得堡市區以南,有一座融合了宮殿建築與園林景觀的皇室度假勝地——沙皇村,這一片土地在17世紀時曾是瑞典人建立的一座小莊園,在大北方戰爭中,這片領土回歸至俄羅斯,莊園被授予緬希科夫元帥,但在1710年,這座莊園根據彼得大帝的命令被轉讓給當時還未與他正式結婚的妻子,這片莊園也隨即被歸為皇室土地。

到1717年,彼得大帝的妻子葉卡捷琳娜開始委託德國建築師在沙皇村建造度假行宮,到宮殿建成時,葉卡捷琳娜已加冕為皇后,彼得大帝協重臣出席了隆重的慶典儀式,還專門為此鳴禮炮,以示沙俄帝國的國威。

到後來的彼得大帝與葉卡捷琳娜一世女皇的小女兒伊麗莎白一世執政期間,沙皇村成為女皇的官邸,樸素的宮殿被重建成豪華的避暑宮殿,同時還擴建了花園,新建起園內其他一些建築,琥珀廳就是在那時從冬宮搬到這裡來的。

到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期間,她作為這座宮殿的第三任主人,在原來的呈幾何形布局的花園基礎上新擴建了時髦的英國式園林,並新建了索菲亞小鎮,使宮殿和花園成為了一片封閉的區域,也就是在那時,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為她的長孫亞歷山大公爵修建了亞歷山大宮殿,後來,這座宮殿及花園獨立於葉卡捷琳娜宮殿及花園而自行發展,成為了沙皇村的另外一部分區域。

沙皇村的東半部由葉卡捷琳娜宮殿及花園組成,佔地有107公頃,整個花園內分為兩部分,常規花園部分修建於彼得大帝時期,這個花園利用自然地勢而建成上花園及下花園,園內的樹木完全參照道路布局而順序種植,花圃也被修剪得整齊美觀。

常規花園早期是由荷蘭園藝師設計修建的,在伊麗莎白一世時期陸續在花園內新建了一些主要建築,義大利建築師拉斯特雷利擔任主要設計工作,在18世紀的頭幾十年,花園內還鋪設了水道,建造了湖泊,以解決沙皇村的用水困難。

英國式花園修建於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這兩個花園被大池塘隔開,兩個花園內分布著數十個景點,有很多重要建築位列其中。

石窟亭靠近池塘邊,其大部分建築工程是在伊麗莎白一世女皇時期修建的,它的造型採用海洋主題,在葉卡捷琳娜二世期間,這座建築完成了其內部裝飾。

艾爾米塔什館同樣建設於伊麗莎白一世期間,它建設在一個人工小島上,想到達這座宮殿只能橫跨一座小橋,這一座建築被用作小規模的皇室家庭聚會使用,地面用黑白大理石鋪設,綠松石色的牆面與白色的壁柱和金色裝飾相搭配,營造出美妙的色彩組合。

海軍部建築群是由三個荷蘭式磚石建築組成的對稱建築群,它建設於1773年,建設這座建築據說是為了紀念克里米亞汗國加入俄羅斯,建築的兩側建有兩座俄羅斯哥特風格的塔樓,這裡還曾經是世界上第一個現代行星儀的放置地點,有166幅英國風景畫和多種划艇收藏在這裡,但這些都在二戰期間被破壞。

切什梅柱是葉卡捷琳娜花園內一座象徵著俄羅斯海軍力量和榮耀的紀念柱,它所紀念的是1768-1774年俄土戰爭中俄羅斯海軍的重大勝利,通過這一次戰爭,俄羅斯擴大了在黑海的勢力範圍,為俄羅斯海軍機動進攻戰術奠定了基礎。

土耳其浴室位於大池塘的岸邊,最早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委託建築師修建的一個紀念建築,但這座建築並未建成,後來在尼古拉一世時期,為紀念第八次俄土戰爭勝利,於是決定將浴室建成。這一座浴室於1853年完成內部裝修,是葉卡捷琳娜花園中最後完工的建築。

大理石橋是遵循義大利建築師安德烈亞·帕拉第奧的著名設計,這座橋的基座為花崗岩質地,橋的上部由兩個方形亭閣組成,以柱廊的形式呈現,兩端有台階連接陸地,是連接池塘的一座景觀橋。

紅色梯形瀑布修建於1770年代,它同樣為紀念俄土戰爭勝利而建,階梯瀑布的兩側還各建了一座紅色磚塔。

風語亭位於葉卡捷琳娜花園與亞歷桑德羅公園的交界處,這座建築建於1778-1786年間,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涼亭的屋頂上貼著一個風向標,在風吹過時,它會發出吱吱嘎嘎的聲音,而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座建築與中國村莊同時建造,建築的設計裝飾都採用了中國的藝術元素。

卡梅倫畫廊修建於1784年,這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構想的專為散步和哲學對話的場所,畫廊的建築為歐洲古典主義建築風格,連接二層的階梯兩側裝飾著羅馬神話里的花神芙羅拉和希臘神話中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巨型雕像。

卡梅倫畫廊目前並沒有什麼展品,但在二層走廊中可以俯瞰到葉卡捷琳娜花園的壯麗景色,這裡還放置有一些青銅半身塑像,他們都是女皇所尊敬的藝術和歷史人物。

沙皇村在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逐漸成為俄羅斯帝國燦爛文化的縮影,這裡不僅展示了帝國時期俄羅斯高水平的工業發展、藝術修養和建築水準,同時也充分反應了沙皇貴族們當時的休閑生活狀態。花園內的景緻在不同季節會變換成不同的樣子,每一座建築都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個整體。

沙皇村在亞歷山大一世執政時,與索菲亞小鎮合併,這位沙皇在這裡創辦了皇村學園,著名的文學家普希金就曾在這裡學習和生活,到尼古拉一世沙皇統治時期,沙皇村建成了連接至聖彼得堡的俄羅斯第一條公共鐵路,到19世紀末時,這裡已經成為歐洲第一座完全電氣化的城鎮。

在十月革命之後,沙皇村的宮殿和公園被國有化,蘇維埃政府在這裡建立了大量兒童機構,城鎮也被更名為兒童村,到1937年,為紀念普希金逝世100周年,小鎮被更名為普希金,但在二戰期間,普希金被德國軍隊佔領,沙皇村中的很多宮殿和花園被嚴重破壞,在1944年德軍撤退時,琥珀廳的內部裝飾被整體奪走,至今下落不明。在戰爭結束後,蘇聯政府開始著手對沙皇村進行修復和重建工作,現在已經基本恢復到了原來的樣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楗行楗遠 的精彩文章:

聖彼得堡艾爾米塔什博物館

TAG:楗行楗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