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收藏的瓷器到底怎麼拍照,才有老東西的味道?

收藏的瓷器到底怎麼拍照,才有老東西的味道?

收藏的瓷器到底怎麼拍照,才有老東西的味道?

清康熙 福壽綿延碗 玫茵堂藏 (中國收藏提供)

近年來,文博事業得到重視和迅速發展,加上參與其中的文物愛好者越來越多,無論是滿足專業文物工作者的研究需要還是文物愛好者的欣賞需求,都對文物的攝影提出了更高要求。

收藏的瓷器到底怎麼拍照,才有老東西的味道?

清雍正 青花纏枝花卉軸頭罐 玫茵堂藏 中國收藏提供

文物攝影在表現文物的形態、質感、色彩時要忠實於原物,不僅要展示文物的藝術特徵,還要為文物的鑒定和斷代起一定的參考作用—文物攝影圖片,除了是一件攝影作品外,更是科學考證的依據。因此,文物攝影嚴禁對圖片中的文物進行修圖。

收藏的瓷器到底怎麼拍照,才有老東西的味道?

明宣德 青花鋪首龍紋梅瓶局部 景德鎮御窯廠遺址東門區域出土

在一些特定情況下(如為了文物圖冊出版或展覽使用),在不修改圖片中文物主體的情況下可對圖片背景進行換底或修飾背景缺陷。考慮到文物攝影沒有後期彌補的空間,因此在拍攝時對光的選擇和運用要求很高,可以說,光是文物攝影的生命。

收藏的瓷器到底怎麼拍照,才有老東西的味道?

瓷器文物的拍攝大多採用室內燈光。在室內攝影燈的照射下,觀察瓷器一般有以下兩種情況:


一、釉面較為光亮,反光較強;

二、釉面不那麼光亮,反光較弱。釉面反光較弱的相對易於拍攝,而拍攝釉面光亮的瓷器時,由於攝影燈光照射,釉面會出現不同亮度的光斑,而這會直接影響圖片質量和效果。

收藏的瓷器到底怎麼拍照,才有老東西的味道?

明德化窯何朝宗款白釉觀音坐像(文物攝影圖片) 陳剛攝


對德化窯這類釉面反光強、亮度高的瓷器,拍攝時咋瓷器表面保留一定的、位置合理、經適當柔化後的光斑,以增強畫面中瓷器的立體感和視覺效果。

在實際拍攝中,我們常常利用光的全反射和漫反射特性,來調整和控制被攝瓷器表面的發光位置並處理光斑。利用入射角等於反射角的原理,針對鏡頭取景角度來調整光的照射角度,偏離光線的反射線路,來減少取景器中瓷器的光斑面積和調整光斑位置(我們往往採用升高主光光源,調整光的反射路線,和模糊被攝瓷器表面,減少定向反射,增加漫反射的方式來減弱或消除光斑)。

拍攝釉面光亮的瓷器,一般不直接採用未加遮擋的直射光源拍攝,因為這會使畫面中瓷器的光照反差太大,影響光的自然過度效果,不適合瓷器這種質感細膩、視覺效果柔和器物的藝術審美,攝影師多利用光的透射特性(即光線照射在一個半透明的物體上時,光線在透射過程中,會產生折射擴散,光線經半透明物體折射擴散後,形成柔和的漫散射大光源,產生極為柔和的漫散射照明效果),這是拍攝質地細膩、形態柔和的文物時最常用的手段。

收藏的瓷器到底怎麼拍照,才有老東西的味道?

清 冰梅紋罐(文物攝影圖片) 陳剛 攝


升高主光燈位使被攝瓷器光斑面減小,並以輔助光彌補主光之不足,對瓷器暗處進行補光,以更好的反映瓷器暗部的質感和層次

在拍攝時,光源前加裝散射柔光箱或加半透明的硫酸紙、柔光布(或柔光棚)來散射和柔化光源。光源在柔光箱或柔光布後面,同樣可採用上述所講的調整入射角度的方法來減小可能出現的漫反射光斑。在散射柔光光源下,若瓷器釉面反光不強,亮度不高,一般使用正常的散射柔光拍攝即可。

而對釉面反光強、亮度高的瓷器,在一般散射柔光下同樣會有一定的漫反射光斑,在處理這類高反光瓷器時,一般要在正常的散射柔光箱或柔光布前,再增加一層適當厚度的柔光布來增強柔光效果。需要什麼樣的柔光強度和柔光效果,採用什麼樣的手法,是以瓷器的具體情況而定,不是一概而論的。筆者主張在畫面中的瓷器表面保留一定的、位置合理、經適當柔化後的光斑,以增強畫面中瓷器的立體感和視覺效果。

收藏的瓷器到底怎麼拍照,才有老東西的味道?

南宋西壩窯塑鼠執燈(文物攝影圖片)

文物攝影對表現瓷器質感要求十分高,瓷器表面質感、層次必須十分清晰、細膩、逼真,特別是引人注目的細微處以及高光和陰影部分要求尤為嚴格。要達到最佳的質感效果,必須利用光的透射特性,做到恰到好處的布光角度,恰如其分的光比反差。

收藏的瓷器到底怎麼拍照,才有老東西的味道?

明宣德 青花鋪首龍紋梅瓶局部 景德鎮御窯廠遺址東門區域出土

具體拍攝時,一般使用三盞燈,採用散射柔光。三盞燈分別為:頂光、主光和輔助光

頂光不宜太強,光的亮度不應超過主光,其作用是勾勒出瓷器形體的凹凸曲線。

主光應略強於頂光,位置可在被攝瓷器左側或右側,具體位置要以器物的具體形態來確定,主光用來照射和刻畫瓷器的全貌,是反映瓷器整體形態和高光部分層次質感的燈光。若瓷器釉面光亮反光強的,主光燈位應適當升高,使被攝瓷器光斑面減小,儘可能使光斑投在瓷器無圖像、無紋飾的部位。光斑不能太多,不能太強。輔助光是用於彌補主光之不足,強度應略低於主光,是對主光照射不足的部位,如瓷器暗處進行補光,以更好的反映瓷器暗部的質感和層次。由於畫面效果和器物立體感的強柔與主次光的光比、強弱有關,與主光燈位的高低位置也有關—主次光的光比強,畫面整體效果偏硬,畫面立體感就強;

收藏的瓷器到底怎麼拍照,才有老東西的味道?

明宣德 青花鋪首龍紋大罐及款識、局部 景德鎮御窯廠遺址東門區域出土

主次光的光比弱,畫面整體效果偏柔,畫面立體感就弱。瓷器的拍攝主次光光比要適當偏小,投射在背景上的陰影要柔、要弱,以表現器物的光澤質感,給人以清秀明凈,樸素純潔的藝術效果。而主光燈位高低的變化,也會影響瓷器的投影在背景上陰影大小的變化。因此,主光燈位的高低要按瓷器的具體形態確定,要達到畫面的最佳效果,一定要做到對不同瓷器採用不同的最佳光比和最佳燈位的投影。

對於深色釉面、質地光亮的瓷器,在拍攝時若使用淺色調的背景紙,在燈光的照射下,會將淺色背景紙的色光反射到深色瓷器的釉面上,按瓷器形狀的不同,形成上半部分淺或下半部分淺的眩光光暈,瓷器釉面色彩就會產生失真。受眩光影響,畫面中瓷器的清晰度會有不實感。對這種情況,一是要在柔光燈箱前增加一層柔光布,來減弱深色瓷器釉面上的反射光斑;二是採用較深的灰色背景紙,減小光線在背景紙上的反射強度,從而減小背景紙對深色瓷器釉面的反射。



原文作者:陳剛(作者系中國文物學會文物攝影專業委員會會員)

原文來源:《紫禁城》2017年10月刊《文物攝影中的光影 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瓷玉器拍攝為例》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紫禁城》官方授權,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過年啦!皇帝紅包花樣多?天子賞賜的紅包里都裝了什麼?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漫談:清宮春聯到底何人寫?何時貼?竟然是白色的?
答對就送!2017《收藏家》電子雜誌!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