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斯克,獵鷹,以及國運

馬斯克,獵鷹,以及國運

置頂霍老爺,做最有思想的野蠻人

科學技術就是國運。

01

SpaceX的重型獵鷹火箭飛天成功,把馬斯克一輛特斯拉推入太空。狂人馬斯克親身給同在美國的賈躍亭示範了一下什麼叫「我們吹過的NB,正在一一變成現實」。

重型獵鷹是現役運力最強的火箭,在人類航天史上也僅次於土星五號。這件事有多牛逼呢?它可以把63.8噸的重量推入近地軌道,可以把16噸送達火星。

什麼概念?國內最強的長征5號運載火箭,可以把25噸重的貨物投遞到近地軌道,把5噸重的貨物送達火星,也就是說,我們的火箭運載能力,連馬斯克的一半都達不到。

到了今天,誰再說,「賈躍亭是中國的馬斯克」,應該也說不出口了吧。

但我們今天不是來吐槽賈總的。

今天想寫這篇文章,一個是因為兒子生日,一個是因為最近總有人問我,中國的國運如何?第一個問題只對我有意義,第二個問題,對很多人有意義,而且我發現,問這個問題的人,通常有一個對標,就是美國,言外之意,什麼時候,中國能超越美國?

02

我想先講三個故事,第一個故事有關馬斯克,主角卻不是馬斯克,是個中國人。

2012年12月11日,馬斯克的SpaceX公司發了一條推特,紀念一個中國人,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錢學森。

馬斯克和錢學森,其實是有淵源的,SpaceX的很多技術都是來源於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旗下的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

看過《火星救援》的朋友都知道,電影里這個項目是JPL主導的,JPL可以說是人類推進空間探索的先驅之一。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實驗室,開始卻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民間組織。

而錢學森本人,就是JPL的五位創始人之一。1937年,加州理工大學的五個青年,成立了一個俱樂部,叫「火箭俱樂部」。這個小組一開始在宿舍鼓搗炸藥,想造出火箭,由於設備過於簡陋,他們經常製造爆炸事故,所以這個小組又被叫做,「自殺俱樂部」或者「敢死隊」。

而他們也在1939年釀出一個重大事故,五人小組製造的火箭主體發生爆炸,把牆體炸出一個大洞,其中一個碎片距離他們坐的椅子只有幾英尺。

從此,他們被禁止在學校實驗,但是卻沒有得到懲罰,而是為他們找了一個河谷做實驗,這就是JPL的所在地。

後來,他們得到了美國軍方的重視,撥出大量經費供他們研究使用,而第一任主任就是錢學森的導師,馮·卡門博士,第二任主任是錢學森的大師兄,也就是五人火箭小組的創始人馬林納,1948年,錢學森也擔任過JPL的主任。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錢先生因為美國麥肯錫主義猖獗,遭到不公正待遇,最終離開了美國,回到了中國。

03

第二個故事,是關於馮·卡門博士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馮·卡門和錢學森一起審問普朗特和馮·布勞恩,馮·布勞恩是V2火箭之父,火箭專家,普朗特是空氣動力學之父,流體力學之父,而馮·卡門就是普朗特的弟子,甚至是他最看重的弟子,馮·卡門曾經是普朗特的重要助手,他的研究幾乎改變了整個空氣動力理論。

在1930年以前,馮·卡門一直在德國工作,從事空氣動力研究,直到移民美國。他之所以移民美國的原因,是因為他是一個匈牙利籍的猶太人。

德國不自由,給了美國一個馮·卡門,美國有了運載火箭,美國不自由,給了中國一個錢學森,中國有了運載火箭。

04

第三個,不是一個故事,是一張照片。

這張照片一直在網上被譽為史上最牛逼合影,因為這張照片匯聚了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大腦,最智慧的科學家們,其中包括,愛因斯坦、居里夫人,海森堡玻爾等人。

這張照片是,是1927年第五次索爾維物理會議的合影,索爾維會議一直開到了今天。但是,如果現在召開一屆索爾維會議,你會發現今天的合影和當時有很大不同,什麼不同呢?

今天的合影上,大多數人都是使用英語的,來自美國,而在當時,這個照片上將近一半的人是使用德語的。

實際上,當時的德國是世界的學術中心,德語就是學術語言,在物理學之外,德國人的學術優勢更加突出,像錢學森的師祖普朗特這種應用科學專家比比皆是,而馮·卡門這樣的青年科學才俊也紛紛前往德國求學,並為德國的科學事業貢獻力量。

05

兩個故事和一個圖片講完,我想說什麼呢?

兩次世界大戰,為什麼德國敢於成為世界秩序的挑戰者?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19世紀,一直到20世紀初,德國是世界的科學中心,誇張點說,彼時的德國已經是世界文明的中心。

世界史開始跨入啟蒙時代以來,世界的科學中心先後有五個,義大利、英國、法國、德國、美國,成為科學中心的,要麼是世界秩序的建立者,或者,至少是世界秩序的有力挑戰者。

17世紀的英國成為世界科學中心,並最終建立日不落帝國的世界秩序,此後,法國成為世界科學中心,並攜此之威試圖挑戰大英帝國的世界秩序,可惜失敗,世界的科學中心發生轉移,來到柏林,而德國最終兩次挑戰世界秩序。

而在最後一次挑戰世界秩序之前,世界的科學中心已經開始悄然轉移,不過德國人還渾然不覺而已。

而美國人何德何能呢?美國人憑藉的就是,五個年輕人可以在宿舍里造火箭的自由度。

這兩個故事和一張圖片至少說明兩點:

1、哪怕你僅僅只是成為世界的挑戰者,你都必須成為世界的科學中心。

2、成為科學中心,你必須有足夠的容忍度和自由度,給這些天才,科學怪咖,青年才俊足夠的空間成長。

06

那麼我們回到開始的問題,我們不要問國運如何。我們首先問:

1、中國是世界學術中心了嗎?

2、北京吸引世界最優秀的頭腦來學習了嗎?

3、我們能夠容忍年輕人炸宿舍嗎?

問完這三個問題,我想我們可以回答國運如何這個問題了。什麼叫國運?在近代以後,科學技術就是國運。這已經不是蒙古人可以征服世界的時代了,野蠻人的時代過去了。

而這些科學技術最前沿的人,包括錢學森、馮·卡門、愛因斯坦這些人,本質上是「世界人」。什麼是世界人?他們不屬於一國一家,他們屬於世界。

世界哪裡自由,他們向哪裡去。

所以討論中國國運如何?實際上就是討論中國的容忍度如何。

馬斯克成功了,我們看到了一個馬斯克,會問,我們為什麼沒有馬斯克?可是我們不要忘了,產生了馬斯克的國家,同樣在70多年前,產生了JPL,產生了錢學森。

這是一脈相承的,錢學森是先成了美國的錢學森,然後才成了中國的錢學森的。

任何一個國家都不缺乏天才,但是不是任何一個國家都能讓自己的天才成為天才,甚至把別人的天才拿來用,這其中的差距就不可以道里計。

07

馬斯克不是孤立的,我們看中美的不同,一個明顯的點是,在中國,最重要的創新力量都來自官方,而美國,實際上,給了馬斯克們一個可能,美國的企業,美國的大學,美國的個人,都能成為重要的創新力量。

而在中國,你看看上市公司,所謂的科學公司,很多只是技術的應用企業,在互聯網企業崛起之前,中國研髮型企業其實很少,今天京東研發無人機送貨技術,百度研發人工智慧,淘寶研究雲技術,面部情緒捕捉,騰訊研究大數據,我們的企業才有了點創新型企業的氣象。

所以我們一提到科技公司,就是互聯網企業,好像其他行業,尤其傳統行業,不需要多少技術,實際上,就算是互聯網企業,中國的很多公司也只是山寨,比如知乎抄襲quora,人人網抄襲facebook,並沒有在科技上進行研發積累的動力。

而美國不同,美國的企業很多都是科技型公司,比如說沃爾瑪,我們知道它是科技巨頭,但很多人不知道,它也是科技公司,它的研發團隊也很強大,它可以用區塊鏈追蹤無人機快遞的技術,還有「漂浮倉庫」的專利。

在300米高空漂浮一個無人機航母,再用無人機向各家分派包裹,在他們的門店,正開發面部識別系統,用來在結賬處識別用戶的情緒。該技術主要針對排隊起始到結賬過程,攝像機記錄下顧客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然後分析他們是否不滿,管理人員將知會對應員工提高服務水平,緩和用戶情緒。

所以,美國的創新力量是一種分散式的,區塊鏈式的,而中國的創新力量是一種集中式的。

08

由於中國的文化影響,從幾千年開始,我們的權力機構都是集中式的,所以我們的組織形式,政府、企業、社會組織,最終都是集中式的,我們特別推崇「集中力量辦大事」,所以要把一切重要力量集中起來,這種組織形式有優勢,尤其適合後發追趕先發優勢,但是,這樣忽略了一個問題,當方向走錯了怎麼辦?

當你把力量集中到一起,一旦犯錯,是沒有辦法糾正的,秦二世而亡,就是這個道理,因為你沒有備份。

而分散式的優勢在於,它保留了多樣性,美國陸軍曾經認為,火箭技術沒什麼重要,但是,加州理工大學,五人火箭小組給了美國一個備份,NASA每年都有資金扶持全美國的私營航天企業,而馬斯克不過是美國航天事業的備份之一罷了,換言之,馬斯克的獵鷹成功不成功也沒有什麼關係,沒有馬斯克,也會有驢斯克,騾斯克。

中國有句古話,叫歧路亡羊,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的羊丟了,在一個有很多條岔路的地方,你是找不到的,因為歧路之中又有歧路,沒有那麼多人力去把所有的道路窮盡。

這就相當於,我們拿著一個鎚子,被蒙上了眼睛,而我們面前,有一堵牆,牆上只有一個釘子,我們只有砸中釘子,才是正確的方法。

科學也是這樣,科學走到一定地步,前面也是無數的岔路口,即使是天才,也可能只是一條道走到黑,不能把所有道路窮盡。靠單一的力量是沒有辦法把所有可能窮盡的,這時候,你就需要外界的力量,幫你把其他可能嘗試。

但這在我們是不可想像的,不要說一家私營公司造火箭,就是造飛機,都很難進入,所以你能想像,有一天,當航天科學走到一個岔路口,你敢保證我們的選擇每一次都正確嗎?

所以,不要問我們國運如何,就算真的是國運當頭,天命在我,那麼然後呢?終有一天我們領導世界到了一個岔路口,我們會不會歧路亡羊呢?我們怎麼能保證自己一鎚子砸中那顆釘子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霍老爺的小木屋 的精彩文章:

TAG:霍老爺的小木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