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八仙過海、各憑本事

八仙過海、各憑本事

八仙是漢族民間傳說中廣為流傳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說法不一,有漢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代吳元泰《東遊記》始定為:鐵拐李(李玄)、漢鍾離(鍾離權)、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呂洞賓(呂岩)、韓湘子、曹國舅(曹景休)。據華軒居士考證,北宋中期應鐵拐李之邀在石筍山聚會時始有八仙之說。後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名言。

八仙過海

八仙過海是八仙最膾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見於 雜劇《爭玉板八仙過海》中。相傳白雲仙長有回於 蓬萊仙島牡丹盛開時,邀請八仙及 五聖共襄盛舉,回程時鐵拐李(或呂洞賓)建議不搭船而各自想辦法,就是後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八仙過海、各憑本事」的起源。

此時鐵拐李拋下自己另一項法器鐵拐(或說葫蘆),漢鍾離扔了芭蕉扇,張國老放下 坐騎「 紙驢」,其他神仙也各擲法器下水,橫渡東海。由於八仙的舉動驚動龍宮,東海龍王率領蝦兵蟹將前往理論,不料發生衝突,藍采和被帶回龍宮(亦說法器被搶)。之後八仙大開殺戒,怒斬 龍子,而東海龍王則與 北海、南海及 西海龍王合作,一時之間驚濤駭浪。此時曹國舅拿出玉板開路,將 巨浪逼往兩旁,順利 渡海。最後由南海觀音菩薩(或說 如來佛)出面調停,要求東海龍王釋放藍采和之後,雙方才停戰。

除上述以外,民間中關於八仙也有一些口碑傳說,其中有則悲慘的「八仙過海」故事。

北宋建隆年間,沙門島(今 廟島)是朝廷囚禁犯人的地方,從建隆三年開始,凡軍人犯了法,都發配沙門島。這樣年復一年,島上犯人越來越多。但朝廷每年只撥給全島三百人的口糧,所以糧食越來越不夠吃。後來,沙門島看守頭目 李慶便想了個狠毒辦法:當犯人超過三百時,便將其中一些捆住手腳,扔進海里淹死,使島上犯人總是保持在三百人內,如此被殺的,兩年內就達七百餘人,為了活命,犯人們經常跳海 鳧水逃命,但絕大部分都被激浪吞沒,一次,有五十多名囚犯得到即將被殺的消息,便趁著天晴月朗,避開看守,抱著葫蘆、木頭跳入海中,往 蓬萊山方向游去。從 沙門島到蓬萊約三十里之遙,途中多數犯人體力不支淹死水中,只剩下八名身懷武功、體格健壯的善游者,借著水流游到了岸邊,在蓬萊城北 丹崖山下的獅子洞內躲了起來。第二天,漁民發現了他們,當聞知八人從沙門島游水越海而來,無不驚奇萬分,把他們稱作「神人」,此事便在民間傳開了,並且越傳越神,他們被傳稱為「八仙」,演變成今天的「八仙過海」的故事。

醉八拳

是古傳的一套拳法,以八仙命名。醉八仙固然是一個獨立的拳種,不過,事實上,在很多武術類別中,都有醉八仙的套路,比如 蔡李佛,北派戳腳等等。不要把醉八仙和醉拳完全混為一談,事實上,這兩者有很多不同,醉拳涵蓋面更加廣泛,有少林醉拳, 魯智深醉跌等等。

「 醉八仙」出自民間,既有實用價值,又有很高的藝術性,「醉八仙」的技擊特點,在於寓拳法於醉形中,似醉非醉,以醉態、醉意來迷惑對方.以「拳無拳,意無意,無拳之中是真意」為其宗旨,做到醉中藏法.法法似醉,形醉意千醉,步醉心不醉。「醉八仙」的動作要求忽左忽右,行蹤飄忽不定, 身形如狂似癲,步法東扯西牽, 拳法剛柔相濟,快速靈活,以 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對方擊敗。「 醉八仙」在戰術上,講究虛守實發,逢擊而避,乘隙而入,指東打西。

後來「醉八仙」逐漸演變成了醉拳, 但「醉八仙」的一些實用技擊散手在民間流傳尤是廣泛,千百年來一直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呂洞賓——醉酒提壺力千斤

鐵拐李——旋爭膝撞醉還真

鍾離權——跌步抱提窩心頂

張果老——醉酒拋杯踢連環

韓湘子——擒腕擎胸醉吹簫

藍采和——單提敬酒攔腰破

曹國舅——仙人敬酒鎖喉扣

何仙姑——彈腰獻酒醉盪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逸東 的精彩文章:

中國的四大年畫
改變古代中國發展軌跡的十位帝王

TAG:逸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