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生前留一計給唐太宗,李治憑此實現唐朝最大版圖
唐玄宗開元十九年,開始設置「太公尚父廟」,祭祀歷代名將。唐肅宗時改為「武成王廟」,武成王即是姜子牙,這是唐宋時期的「武廟」,對應於孔子文宣王的「文廟」。清朝之後的武廟裡面變成了關羽。那時有「武廟十哲」,分別是白起、韓信、諸葛亮、李靖、李勣、張良、田穰苴、孫武、吳起、樂毅。
在唐玄宗時期,唐朝已經開國一百餘年,那個時候能夠入武廟的唐朝將領就兩人,即是李靖和李勣,也足見這兩人的功勛不一般。
李靖的武功確實厲害,軍事實踐與理論水平都很高,可惜的是他寫的兵法基本失傳了。李靖厲害到成了神,在唐朝時期就已經被神化了。在唐朝統一戰爭過程中,他在李孝恭掛名下,基本上負責平定了大唐南方半壁江山。另外一半江山,則是李世民具體負責。
後來,李靖北上平定突厥,西征安定吐谷渾,就差東征高句麗了。在李世民決定收復漢四郡所在的高句麗時,李靖已經年老,身染重病。本欲帶病隨行,但途中病情加重,不得不返回養病。而李世民這一次征高句麗,雖然重創了高句麗,但並沒有實現最初的戰略目標,終其一生也未能實現夢想。李世民不得不把這個理想留給他的兒子李治。
李世民常常和李靖討論軍事問題,並留下一本書《唐太宗李衛公問對》。此書入選了北宋的「武經七書」,裡面展現了李靖的軍事思想,是一本有價值的書籍。而在書中提到了唐初另外一名名將李勣的使用問題。
李勣原名徐世勣,後來說的李世勣、李績、李懋功、徐懋功、徐茂公等等名字基本上都是他。李勣也算是富二代,家有資產。年輕時他參加了翟讓的瓦崗軍,後來勸翟讓奉李密為主,李勣的大領導就變成了李密。李密降唐之後,李勣實際上接管了李密原來的領地。這個時候,李勣也決定歸順唐朝,以他的名義進獻這些土地並沒有什麼問題。出乎當時唐朝皇帝李淵意料之外的是,李勣是以李密的名義進獻,讓李淵大嘆李勣是純臣。從中也大體看得出李勣的覺悟是很高的,後來還有不少事能夠體現出他混官場的能力。大體來說,他是個能打仗又會做事的人,是一個能夠出將入相的人。
後來,他在李靖的統率之下,北上打擊突厥。李靖三千騎兵突襲惡陽嶺,進擊定襄,大敗突厥。與此同時,李勣從雲中出發,遭遇突厥軍隊,並打敗他們。突厥實力仍然雄厚,但不得不向唐朝求和以尋求喘息的時間。
李世民就此派唐儉到突厥去商討和議的事情。這個時候,李勣找到了李靖,說求和之際正是突厥警惕最差之時,一旦突厥再往北走,得到九姓鐵勒的幫助,想再打敗突厥就難了。李靖一聽,激動地握住李勣的手腕說,你這是韓信滅齊的策略啊,英雄所見略同!一邊安排與敵人和談,一邊出兵打擊敵人。後來,還有不少人用了這招,有成功有失敗的。李靖和李勣這一次是極成功的,就此一舉平定了突厥。
李靖應該說是很熟悉李勣是怎麼樣的一個人的。李靖在和李世民聊到李勣時,說李勣是一個忠義之人。但是,李世民站在他的角度卻有他的擔心。李治為太子時才十幾歲,李世民非常擔心自己這個年輕的太子繼位後,無法有效駕馭那些功勛元老,其中就有李勣。
在李世民一生中兩個重要節點上,即玄武門之變和改立太子,李勣都沒有表態沒有站隊。李世民應該說既相信李勣的忠義,心裡又有那麼一點不踏實。自己能夠鎮得住李勣,兒子就一定鎮得住嗎?哪怕李治鎮得住,又能用好李勣嗎?畢竟李勣是一名頂級人才,不能用好就是一種浪費。
在立李治為太子後不久,一次飯局中,李世民就裝著很隨意地問李勣,說你當初不辜負李密,今天我託孤於你,你應該也不會辜負我吧。有此問,說明李世民還是有所擔心,至少是很在意這個事情的。
後來,李靖和李世民聊到李勣的問題時,向李世民獻計說,想用好李勣,那皇上您得先貶黜李勣,由李治復用他,那麼他就會感恩圖報。李世民聞言道:「善!朕無疑矣。」
李世民臨死前,按照這個思路把李勣貶到了大唐西部邊境的疊州做都督,讓李治即位後再施恩於李勣,提拔李勣為宰相。李勣果然也是聰明人,聽到李世民的詔命後,家都不回,直接去赴任。據《資治通鑒》的記載,如果李勣對此詔命猶豫的話,李世民讓李治乾脆殺了李勣。
李治即位後重用了李勣,李勣也沒有辜負李世民父子。唐朝正是以李勣為統帥,平定了高句麗,實現了李世民所不能實現的夢想,唐朝版圖也在此時達到了最大。


※唐朝版的三英戰呂布,「呂布」原本只想好好種菜
※溥儀寄予厚望的將領,打油詩界的一代宗師,網友:不得不服
TAG:歷史倉庫 |